他被日軍譽為“天字第一號大敵”,晚年卻死在日本人的手術檯上

湯恩伯是名副其實的國軍名將,但是他的名聲並不好,甚至被河南人民稱為是“水旱蝗湯”四大災之一。但是湯恩伯並非是一無是處,他在抗戰時期所立下的戰功還是非常值得稱道的,他甚至被日本人稱為是“天字第一號大敵”。


他被日軍譽為“天字第一號大敵”,晚年卻死在日本人的手術檯上


湯恩伯作為一個指揮官,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到處跑。在他擔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的時候,每次戰役爆發,他就會打著一個參謀、一個副官、幾個衛兵和一架電臺出現在行軍陣列。有的將軍因為行軍條件艱苦選擇坐鎮後方,但是湯恩伯反其道而行之,這樣隨機應變的指揮方式也提高了他指揮的效率。而且在擬定電報的時候,湯恩伯都要親自擬稿,然後才交給發電報的人。


在全面抗戰開始之後,湯恩伯帶著第13軍鎮守於河南南口,日本人想攻略河南,這個地方首當其衝。湯恩伯就一直在前線指揮,晚上甚至都不睡覺。而且他的指揮部被日軍轟炸了十幾次,他也沒有想過撤離前線。據戰地記者報道,當時的湯恩伯已經瘦得不成樣子,整個人如同一副皮包骨頭,兩個眼窩也深深的陷了進去。


他被日軍譽為“天字第一號大敵”,晚年卻死在日本人的手術檯上


戰爭進行到最艱苦的時候,兵員出現了嚴重不足,湯恩伯就把伙伕和馬伕全部派上了前線,自己身邊連一個衛兵都沒有留下。


整場戰役持續了超過二十天,湯恩伯的部隊傷亡慘重,光是戰死的人就超過了12600人,所以南口戰役也被稱為是“南口血戰”。不過這場戰役打破了日本人想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野心,對整個抗日戰爭來說貢獻極大。


湯恩伯在戰場上不走尋常路,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只是他最後一次不走尋常路,卻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他被日軍譽為“天字第一號大敵”,晚年卻死在日本人的手術檯上


1954年,湯恩伯肺病復發,他就想用最先進的器材進行治療。最後選來選去,湯恩伯竟然選擇了日本。當年他和日本人打的那麼慘烈,很難保證沒有日本人不把他作為刺殺的目標。但湯恩伯不以為然,自己送上門去,最後真的死在了日本的手術檯上。據說湯恩伯的死狀非常慘烈,明明打了麻藥,卻依舊疼痛難忍,醫生按住他手腳都無法阻止他掙扎,在掙扎了很久之後湯恩伯斷了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