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看彭澤亮點

近年來,彭澤縣始終把脫貧攻堅列為全縣的重要政治任務和重點民生工程,把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作為首要目標,把提高脫貧質量擺在首要位置,抓住產業關鍵,把握增收重點,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

脱贫攻坚——看彭泽亮点

馬當鎮船形村瀕臨長江,多年來,村集體經濟收入薄弱,被列為省級“十三五”貧困村,全村貧困戶55戶192人。2017年,經村兩委研究決定,引入長江活水建立洋船頭江水螃蟹養殖產業基地,面積達600畝。按照“一管理三優先”運營模式,由村委會牽頭成立彭澤縣洋船頭產業扶貧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建檔立卡戶”模式,共流轉船形村一組16戶貧困戶土地,帶動55戶貧困戶參與受益分紅。

船形村駐村第一書記 吳東霞:“我們這個基地是以500元一畝的價格流轉了貧困戶的土地,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這個基地進行務工,貧困戶優先入股、優先務工、優先分紅。”

船行村脫貧戶王玉德:“我在這裡什麼事都做,那個撈浮萍、排水還有除雜草啊,一個月做大概有十多天,收入大概在2000元錢,這個還是打零工的,如果是長期在這裡做的話,收入還要高一點,一年大概有4萬多塊。”

脱贫攻坚——看彭泽亮点

不僅如此,為提升基地活水蟹的附加值和市場佔有率,2019年,合作社還打造了洋船頭江水蟹品牌商標,通過媒體宣傳的方式,提高基地活水蟹的知名度。

船形村駐村第一書記 吳東霞:“邀請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在我們基地進行了兩次直播,有利地擴大了我們扶貧產品的知名度,結合品牌扶持計劃,又收集本村的土雞、蟹、稻米、龍蝦等特色農產品,統一註冊了洋船頭品牌商標,申請了螃蟹和稻米的有機食品認證,提升了扶貧產品的質量價值。準備在縣、鎮上開辦彭澤縣洋船頭產業專業扶貧合作社的形象實體店,積極與各大電商平臺對接實現線上線下的同步銷售。”

此外,船形村還發展菊花、蓮藕、光伏發電、扶貧車間等扶貧產業。同時大力發展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等,帶來貧困戶走上脫貧的道路。船形村駐村第一書記 吳東霞告訴記者“現在已經脫貧了52戶,180人。”

脱贫攻坚——看彭泽亮点

在彭澤縣浩山鄉柳墅村的村部裡,當地百姓正在由一間辦公室改成的車間裡忙個不停。為解決疫情期間貧困戶“就業難”的問題,浩山鄉黨委積極與落地彭澤縣的江西甬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對接協調,於今年3月在柳墅村村部建立生產車間,目前已經30多位當地百姓在這裡就業,其中貧困戶4人。

此外,浩山鄉還通過購買公益性崗位和臨時崗位的方式,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增強扶貧的造血功能,解決疫情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的影響。浩山鄉黨委書記 時龍雲介紹到,“目前,全鄉11個行政村共建立了14個產業扶貧基地,並已全部在3月份實現了有序的復工復產,累計吸納了70餘名的貧困勞動力就業。”

近年來,彭澤縣把脫貧攻堅當作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上率下,縣四套班子領導按照掛點鄉鎮分工,定期到鄉鎮督促指導脫貧攻堅;全面落實飲水安全、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危房改造四項保障;加大資金投入,提升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扶貧扶志思想動能;全縣配備160名素質高能力強作風硬的同志擔任第一書記,組織4687名幫扶幹部,對接幫扶5680戶貧困戶。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整改落實情況。

脱贫攻坚——看彭泽亮点

彭澤縣副縣長 劉繼華:“對照反饋的問題,我縣深入查擺,分類認領的三張清單52個問題,細化了150多條具體的整改措施,逐項明確了完成的時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堅決做到問題不解決不鬆手,整改不到位不交賬,驗收不過關不收兵,確保問題零遺留,整改零容忍,處理零放過。”

自疫情發生以,彭澤縣力爭把疫情的不利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研究出臺《關於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通知》,有效解決貧困戶就業、生產發展和產品積壓、產業幫扶項目開工復工及保障政策落實等難題。

彭澤縣副縣長 劉繼華:“我縣在設立185個公益性崗位的基礎上,再次新增了700個公益性崗位,為貧困勞動力發放了臨時補助50多萬元,惠及全縣的貧困人口達到1000多人。完善了15種扶貧產品認定,構建了“以購代捐”“ 以買代幫”等立體式消費扶貧體系。一共銷售了扶貧產品285萬元,解決疫情期間貧困產品滯銷積壓的問題。打造了15個“一領辦三參與”標準化示範基地,湧現出了江水螃蟹、果凍橙、瓜蔞子、野生茶等一批有特色競爭力的扶貧產品,全縣的產業扶貧的綜合覆蓋率達到了95%,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據瞭解,目前彭澤縣已有10個村退出貧困村,尚有未脫貧521戶941人,貧困發生率降為0.29%。(來源:九江交通廣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