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悠悠鄉情濃

千年古縣,長泰有著許多值得挖掘的空間。這裡的民俗風情也罷,地方飲食也好,都可圈可點。當然,要讓它們的芳香飄得更遠,離不開關注長泰的所有人的一起努力。讓我們一起品嚐,一起發現,為長泰喝彩。

“八音”民樂在長泰流傳始於清光緒三十一年,是由泉州一戲班帶來的。之所以稱之為“八音”,是由其使用的樂器而得名的。即八種樂器:噠仔(高音嗩吶);大廣弦;三絃;笛子;殼仔弦;銅鑼;叫鑼;銅鐘。其曲調優美流暢,行雲流水,婉囀悅耳;節奏舒緩有致,規整清晰,若演奏得好,喜怒哀樂抒發自如,傳情達意,扣人心絃,極具場面營造的濃厚效果。在當時,凡婚喪、祭神、廟會、慶典、新屋落成等活動,都可以出場演奏。“八音”演奏的場面極具舞臺色彩,單說那各個藝人的演奏形態,就夠你大飽眼福了:敲鼓的腰扎腰帶,高捲袖管,夏日時有的甚至光著膀子,兩把握槌敲大鼓的手,繃得青筋暴露,彷彿鋼鐵澆鑄似的,上下富有節奏地交替敲準鼓點,打得鼓聲震天動地,讓人激情澎湃,熱血沸騰,鼓點時而如暴風驟雨一陣緊似一陣,時而粗獷、豪放,讓人舒筋活絡,氣貫丹田;吹噠手的更是搖頭擺腦,神情詼諧幽默,隨著曲子的變化,時而仰天勁吹,時面繞圈抒情,時而左右頻送,真是神情兼備,音態和諧,像是一種通俗易懂的音樂舞蹈……你若有機會親臨現場欣賞,說不定也會被感染得手舞足蹈起來呢!

在長泰流傳的“八音”主要以南管基本曲為主,其主要代表曲有“陳三五娘”、“秋天風雅”、“園內花開”、“基本管”、“打花鼓基本曲”、“觀音母”、“將軍令”、“上酒樓”、“百家春”、“過江龍”等。其次有“薌劇八音”、“中古音”都屬“八音”民間曲調範圍。由於“八音”流傳於民間、屬自發性的興趣組織,且適應面廣,曲調又有相對穩定的格式,填詞較自由,因此,民間的“八音”樂隊遍及全縣各鄉、鎮,村、隊,有的甚至一個生產隊就有一、二個“八音”館。當時尤以京元村、巖溪鎮、坂裡鄉、陳巷鎮、武安鎮為盛。單就京元村就有好幾個“八音”館,一到晚上,約定俗成,以館主家為演奏場所,自編自唱,引來了周遭的鄉親,大大豐富了民間的群眾文藝生活。久而久之成了各村文化薰陶的重要陣地,成為各村夜生活的一大亮點。再加上熱心藝人的自編自演,很多黨的方針、政策都成為“八音”貫徹落實的好材料。如,在抗日戰爭時期,京元村民間就用中古音編成歌謠,用八音配樂廣泛宣傳:“天烏烏,要下雨,日本坐電船探水路,想要對我通,爬上咱的陸路,假插中國旗,給咱們嫌疑;咱的軍隊好目色,等到電船駛近岸,槍聲呼呼號,打死日本狗,日本中傷吱吱哭,電船轉頭緊快走,打死日本狗”。新形勢下,宣傳黨的計劃生育,也編唱得深入民心:“‘十大’精神記心內,建設小康社會要人才,現在是男女不分新時代,不比多子比貴子,不比男子比才女,不比錢財比人才,家家若生貴子,戶戶就都致富,小康社會人人都富裕”,由此可見,“八音”確實是一種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宣傳工具。


“八音”悠悠鄉情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