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今:向青年學習——致五四青年節

編者案:這是一篇氣勢磅礴的五四宣言,洋溢激情,充滿睿智,富有哲思。青年是一個群體,更是一種精神的呈現,進取,獨立,批判,創新,理想,激情,純真……希望每個人的生命底裡,永遠有一顆青年的心。共勉。

於今:向青年學習——致五四青年節

青年在生理上意味著在四十五歲以下,在精神上意味著朝氣、活力、熱烈,單純、明朗、積極,充滿好奇心,求新,求變,有勇氣,有魄力,敢作敢為……

青年是理想化的,有解民倒懸,道濟蒼生之想,有為帝王師,兼濟天下之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他們心中不捨的情結;青年又是現實的,無論居廟堂或處江湖,總是力排眾議,身體力行,甚至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但是,這個世界上不全是青年,許多中年人和老頭子造就了並竭力維持著舊有的格局,使世界上平添了許多暮氣和陳腐,他們往往不允許改變,他們害怕一改變就會出亂子,一改變就會喪失既得的利益,他們往往也不會憤怒,只是一面帶著笑容,一面腳下使著絆子……還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些青年過早的成熟,沉穩,世故,圓滑,老氣橫秋,在老年和中年面前只會奉承和陪笑臉,想苟且,求名利,謀進身之階,甚至如魯迅所說的“變為蟲豸”,為虎作倀。

中國的歷史上本有不少青年,如屈原如李白如韓愈如蘇東坡岳飛文天祥梁啟超載湉譚嗣同……這些人締造了中國優秀青年的傳統。五四時期,有魯迅、胡適、陳獨秀、郭沫若,有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朱自清、郁達夫、沈從文,有陳寅恪、錢鍾書,有張大千、齊白石,有聶耳、冼星海……他們多學貫中西,或憤世嫉俗,或超然物外,但都用手中的如椽巨筆,抒寫著、描畫著世態、人生、人性,抒發著真切的感受和真實的感悟。但當代中國的問題是,優秀的青年傳統繼承甚少,所以真正的青年太少了,所以我們容易保守,容易頑固,對改革、對創新或漠不關心,或吹毛求疵,或談之色變,或堅決抵制,或盲目自大,或是偏執狹隘。面對不公,面對不平,面對因循守舊,面對固步自封,真正的青年豈能不衝冠一怒?如果中國總是沒有敢於憤怒的青年,豈不總要走“老大中國”的老路?如果我們中國多一點敢愛敢恨、敢笑敢怒、敢作敢為的青年,梁啟超先生所希冀的“少年中國”豈不是指日可待?當然,憤怒不能只是情緒化的,也不能只是偏執和狹隘的,無論是對人生、對社會,對國家事,民族事,對世界都要有獨到的眼光和理解,要有胸懷,有氣度,善於思考,勇於行動,不能只停留於口號和渲洩。

那麼,什麼是青年?

筆者以為,青年是理想與現實的有機融合,放棄偏執和迂腐,以實際行動去追求純美的人生理想;青年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以變求不變,以不變求萬變。青年是固執的,無論世易時移,心中總有一方淨土,心中總有執著不變的追求;青春又是變化不居的,浪頭弄潮,因時應變,捨我其誰!更多時候,青年是烈日下的群馬,轟隆隆跑過去,留下一片瀰漫而壯烈的硝煙……青年,氣宇軒昂得如同一尊驚歎號!

蘇格拉底是如何充滿智慧與昂揚激情來“蠱惑”青年的呢?蘇格拉底的一生引導青年走上較大範圍的人生真理之路,以此真理來衡量一個真正人的生活。他說,良好生活的藝術,是藝術中的最高藝術。有人批評蘇格拉底的理想根本不能實現,他說:因為不能實現就壞嗎?假若一幅圖晝,畫著一個盡美盡善的美人,你能說因為並非實有其人,那張圖畫就是壞的嗎?

我理想中的青年,是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之後,依然保持著批判的精神和衝冠一怒的勇氣,以及明朗的天真。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青年朋友們,節日歡樂!(於今)

於今:向青年學習——致五四青年節


於今:向青年學習——致五四青年節


於今:向青年學習——致五四青年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