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5G的未來趨勢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本文從5G的特點及應用場景,5G使能安防業務覆蓋的價值探討,5G使能安防感知運用的價值探討,5G使能安防防控能力的價值探討以及未來展望五個維度,系統梳理總結了安防+5G的未來趨勢,供讀者參考。

什麼是5G?

5G 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最新一代的蜂窩移動通信技術,是 4G(LTE-A、 WiMAX-A)系統的延伸。

Part1

5G的特點及應用場景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5G不再以單一的多址技術作為主要技術特徵,而是一組關鍵技術來共同定義,分為新型空口技術和新型網絡架構技術兩類。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新型空口技術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新型空口技術包括:大規模天線陣列、全頻段接入、 超密集組網、先進編碼(Polar、LDPC)、新型多載 波(FBMC/F-OFDM/UF-OFDM)技術、新型多 址技術(SCMA/MUSA/PDMA/NOMA)。

新型網絡架構技術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新 型 網 絡 架 構 技 術 包 括:SDN 及 雲 化 技 術 (UDN/D2D)、網絡切片技術、邊緣計算(MEC)技術。

5G 的關鍵技術奠定了 5G 的一高、兩低、三大以及 SLA 專線保障的能力優勢: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 一高指高可靠;

● 兩低指低時延、低功耗;

● 三大指大容量、大連接以及業務層面的大覆蓋;

● SLA 專線針對不同行業特點的網絡服務質量需求提供有效保障。

5G 的能力優勢使 5G 的應用範圍和應用價值得到了延展和放大。從服務於人與人的溝通,延展到人與物、物與物的產業 應用,從改變生活升格放大為改變社會。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5G 不再僅僅是一張消費網,而是服務於生產生活的業務生成網;

不再僅僅是永遠在線的連接,而是永遠在場的行業場景全時覆蓋;

不再僅僅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修建,而是使能跨界融合共享生態雨林的造城。

Part2

使能安防業務覆蓋的價值探討

安防在業務覆蓋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安防場景中的三類場景還存在業務覆蓋問題: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5G使能安防業務覆蓋的全域化、自由化、簡捷化

5G 的大帶寬特性保障高清視頻高速回傳;大連接特性保證全量全程實時在線;低時延特性保證端雲協同的秒級響應,滿足刷臉乘車、輔助遠程操控等低時延要求;切片網絡和邊緣計算特性保證為業務提供可靠的 SLA,保證專網數據不出場的業務安全,使能安防覆蓋從“零散稀疏”走向“鋪天蓋地”。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Part3

5G使能安防感知運用的價值探討

安防在感知運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安防在感知運用上需要先由前端感知設備進行目標感知和信息採集,然後原始信息報送到後端業務系統進行結構化和業務語義化,最後業務數據彙總到中心數據綜合應用平臺(含大數據)進行數據治理和關聯應用。

在感知運用信息鏈中,前端設備和後端業務系統是垂直對應關係,只有到了中心數據綜合應用平臺才形成水平關係,才能面向多個業務系統進行多維數據綜合和關聯。當前感知運用處理存在如下問題: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5G使能安防感知運用的通聯化、一體化、智能化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Part4

5G使能安防防控能力的價值探討

安防在防控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安防的防控能力體現在現場裝備、通信網絡和指揮系統三個方面: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5G使能安防防控能力的立體化、協同化、機動化

5G 的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高可靠特性的綜合應用和裝備內嵌,全面使能安防防控能力的裝備革命、重心轉移、體系重構。

安防+5G的未來趨勢


● 裝備革命:通過 5G 小型化模組內嵌,一方面,實現單人外勤裝備融合化、智能化、可穿戴化,實現減負強兵,提升現場處置實戰能力;另一方面,實現指揮裝備的個人化,通過 5G+VR/AR,打破場地和時空的限制,從指揮中心的“融合上牆”演變為隨時隨地的“全息臨場”指揮。

● 重心轉移:5G 對單人外勤裝備的革命,強化了單兵能力,使兵力前置。5G 對終端裝備的全量接入聯網以及 5G 對指揮裝備的革命,使指揮前移成為可能,更便捷對現場全知全感,從而形成“班長的戰爭”,提升防控處置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 體系重構:5G 解放了時空,從人力可及場所延伸至非人力可及場所(如災難現場),從查驗現場提前至到達現場前布控(如無人機放飛前置布控),從物理世界的信息投射到數字孿生的融合互控,重新定義和構建立體防控體系。

Part5

安防+5G未來展望

5G 將對安防產業在業務覆蓋、感知運用、防控能力三方面帶來深刻變革,推動安防產業邁入大安防時代。使能覆蓋從“零散稀疏”走向“鋪天蓋地”,實現業務覆蓋的全域化、自由化、簡捷化;使能感知從“後知後覺”走向“通感聯覺”,改變了安防的作戰模式,實現感知運用的通聯化、一體化、智能化;使能防控從“融合上牆”走向“全息臨場”,實現防控能力的立體化、協同化、機動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