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修舊利廢引發的“蝴蝶效應”

近日,山西潞安集團漳村礦機運一隊通過對廢舊H架進行修復利用,每月節省1.2萬材料費,引發了一場覆蓋全礦的創新熱潮。

40組H架起死回生

機運一隊負責管理原煤提升皮帶走廊的安全工作,戰線長、管理難度大。由於承擔著輸送原煤的任務,作為支撐皮帶運轉的H架是易耗品,需要經常更換,造成不少浪費。很多H架只是變了形,通過修復,完全可以二次利用。

看著這些“躺”在廢料堆裡的H架,機運一隊隊長桑明輝覺得這些“老兵”還有用,於是在和企管科、生產服務中心以及隊組骨幹力量溝通後,提出一個建議:每週利用兩天時間,修復廢舊H架,讓它們重獲新生。

機運一隊抽調兩名檢修工,開始了這項工作。經過一遍遍的整形、修復、焊接、刷漆,之前已不能使用的H架煥然一新(圖為H架前後對比照)。隊員對H架進行了嚴苛的承壓、承重試驗,發現H架各項指標均在合格範圍內,可以重新利用。

桑明輝說:“雖然買一個全新的H架也就300元,可是我們3月份一個月下來,成功修復了40個H架,節約材料支出1.2萬元。省下的就是賺到的,我們覺得很有成就感。”

向“小想法”要效益

3月底的一次調度會對機運一隊修復廢舊H架的事蹟給予了高度肯定,並向全礦發出倡議:向機運一隊學習,積極、主動地降本增效。同時,3月26日召開的漳村礦經營工作會議著重強調,要系統推進“全覆蓋、多層次、立體化”的全員創新體系,向金點子、“小想法”要效益。

一項倡議引發了一場行動。郭正陽是通風調度工作的負責人,最近,他迷上了小改小革。這幾天,郭正陽正在全神貫注地研究鑽場瓦斯束管檢測裝置。

郭正陽說:“這項裝置改造雖然簡單來說就是接了兩根管,但這兩根管能減少瓦檢人員跨越皮帶監測瓦斯的頻率,降低危險係數。”

供職於洗煤廠的碩士研究生吳曉娜利用專業所學,加快了小改小革步伐。疫情防控期間,針對循環水濃度超標的問題,她每天泡在現場,在人、機、物、法、環五個領域,找出提高循環水澄清度的末端因素,並通過查閱資料和現場調研,採用篩分實驗、濃度測定、粒度分析等方法,高質量完成了《提高循環水的澄清度》QC攻關。同時,她還兼顧完成了《降低加壓過濾機水分》《提高循環水的澄清度》等5個項目的革新。

修復廢舊H架行為引發了“蝴蝶效應”。一季度,漳村礦各單位提出小改小革課題78項,完成項目申報56項,投入應用23項,取得了良好效果。

創新改革“有利可圖”

“要堅持向創新要效益,以改革增效益。”漳村礦近期召開的經營工作會給深化科技創新工作定了調子。該礦提出,做好採煤工作面無煤柱順序開採、Y+高抽瓦斯治理、巖巷快速掘進煤巷高效掘進、北斗精準定位等核心工藝試驗,要求出效果、出經驗。

同時,漳村礦系統推進“全覆蓋、多層次、立體化”的全員創新體系,深入開展五小競賽和小改小革,加強科技項目申報,鼓勵有想法的人、激勵有成果的人、重獎獲專利的人,突出工資分配槓桿作用,持續增強“差異分配、差別激勵”效應,實現“業績高薪酬高、業績差薪酬降”,進一步激發了全礦職工的創新熱情。

他們積極倡導“提新、提成”工作導向。“提新”即堅持設計優化是節約成本的關鍵,圍繞工藝優化、設備更新、材料更新、小改小革、管理創新等,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加大獎勵力度。“提成”即對創新項目見實效、降低成本的單位要按比例提成激勵,並將激勵直接落實到創新隊組、創新班組、創新項目牽頭人,讓每一個參與創新項目的人,既得“面子”又得“票子”。

掃碼在手機端打開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