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區把“公廁”改成這三個字,很多遊客內急找不到衛生間

一景區把“公廁”改成這三個字,很多遊客內急找不到衛生間

春暖花開是出去春遊的好時節,可是在一個新開發的景區,卻讓很多遊客遇到了尷尬的一幕。

一景區把“公廁”改成這三個字,很多遊客內急找不到衛生間

這個景區以古典民俗文化為主題建設的景點,類似於傳統古村落的民風,顯得古樸好玩。

一景區把“公廁”改成這三個字,很多遊客內急找不到衛生間

全國各地的遊客來到可以品嚐各種地方小吃、農家院、家鄉菜等,可這些遊客就是找不到公共廁所,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衛生間”。

如果一個遊人如織的景區沒有公共廁所那還了得,誰沒有內急的時候啊!大家說是不是?

一景區把“公廁”改成這三個字,很多遊客內急找不到衛生間

後來得知卻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景區肯定是設有衛生間的。就在小吃一條街的一端,只不過都是藍磚建造,往往讓很多遊客發現不了,高大尚的廁所建設的整潔衛生總以為是個飯館呢?另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該景區把廁所的名字改了。

一景區把“公廁”改成這三個字,很多遊客內急找不到衛生間

從這個角度看是不是不像公共廁所呢?人家把“公共廁所”或者說“公共衛生間”、“洗手間”改成了“解手處”。

一景區把“公廁”改成這三個字,很多遊客內急找不到衛生間

這樣這一改廁所的名字不得了,讓不少遊客出現焦急而又尷尬的一幕,“解手處”對中老年人或者農村、農民百姓可能還能理解,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或城裡的小青年就不一定知道了。

一景區把“公廁”改成這三個字,很多遊客內急找不到衛生間

究竟“解手”是什麼來歷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解手處”是在明代初年,許多省份地廣人稀,明太祖,明鹹祖多次下令遷移人口,但古人安土重遷,不願意離開家鄉,每每有人逃亡,押解百姓遷移的官吏為了防範人逃走,使將他們捆綁,移民大小便時就得請求官吏把他們捆綁手臂的繩索解開,便後,再重新捆綁。時間一久,移民要大小便時,就簡單呼叫:"我要解手!從此這個詞就沿用下來,成了上廁所的專用名詞。大家都記住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