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炒股十大絕招—第七招

本期,量變君為大家帶來炒股十大絕招之第七招,

七炒七不炒

1炒新不炒舊。棄舊圖新、喜新厭舊是一種規律。炒股亦如此。一般講,老股都被爆炒過,上漲的動力自然不足,有的爆炒後幾年都無行情,如眾所周知的四川長虹、深發展、億安科技、銀廣夏等。所以炒股一定要以新股為主。特殊情況例外。

2炒小不炒大。一般講,流通股在8000萬以下的小盤股,價格合適的股票,莊家易於控盤。歷史上看,凡是翻倍的大黑馬基本是小盤股。如億安科技,1998年流通股為3529億股,2000年2月漲到126元。流通股大盤股雖然也有行情,比如1995年、2003年就是大盤股的行情。但是總體上盤身太重,莊家拉抬費時費力還不討好。所以,小盤股應該多關注。但是如果價格已經抬高,就不宜進入。

3炒短(段)不炒長。由於目前中國的上市公司業績不穩定,許多公司是“一年優,二年平,三年虧,”,再加上股市各方面還要進一步規範。所以股民如果長期持股,如同乘電梯,從終點又回到起點。到目前為止,中國股市還沒有一個始終保持穩步上升的股票股價。幾乎大部分都是“電梯”股價。所以,一般講,如果短期內獲利,應該落袋為安。但是,每年股市都會有一個波段行情,時間大約為2到5個月。所以,一年炒一次波段即可。從此角度講,一年一次波段可以算是短期,所以,炒短不炒長的另一個理解是炒“段”不炒長。

4炒低不炒高。儘管某公司有題材,有業績,但是其股價處於高位是非常危險的。比如20元以上的股價,一旦遇到大利空,跌到50%以下,今後想解套很難。如果股價高達50元以上,則更危險。億安科技、銀廣夏、清華紫光、四川長虹等這些曾被炒到50元以上的股價,2003年都跌到3元到13元不等。如果股民在50元以上最高點或30元左右次高點買的,恐怕一輩子解套無望。而5元以下的低價股則風險相對要小。即使跌到50%以下,25元的股價再鹹魚翻身是完全可能的。如:原北旅股份、原雙鹿電器、原農墾商社等。這些股價,不僅鹹魚翻身,還鹹魚翻身翻了幾倍。而且從股市經驗看,低價股也容易竄出大黑馬。高價股則很難出現大黑馬。所以,炒低不炒高非常重要。

5炒冷不炒熱。如果某股曾被作為熱點炒過,原則上幾年就不再炒作。如果某股熱點形成,股價連續上升,處於高位,最好不要跟風炒作。防止擊鼓傳花,接最後一棒。血的教訓證明,跟風炒作大部分失敗而歸。當然您提前建倉,可以持股獲利。如果高位追進,必須微利出局。一般講,炒冷是比較保險的。這個冷,不是曾被作為熱點炒過後變冷的,而是指自從上市後就沒人關注,股價也沒有突出表現。這種冷股,往往是莊家戰略股,蓄勢待發。如:貴州茅臺,2001年8月上市後到2005年,從未被炒過,股價始終在40元附近。結果,2006年,股價漲到復權價220元。

6炒轉不炒彈。反轉、反彈概念對大盤而言尤為重要。即:如果大盤經過長期盤整,底部已經夯實,一旦行情趨勢反轉上升,股民假如沒有在第一時間建倉也無礙大事,迅速在第二時間建倉跟進也不晚。即:行情趨勢反轉上升,什麼時候買都是對的,什麼時候賣都是錯的。這就是“炒轉”的概念。反之,如果大盤經過長期上升,動力衰減,一旦行情趨勢反轉,由上升轉為下跌,股民假如沒有在第一時間平倉也無礙大事,迅速在第二時間平倉也不晚。即:趨勢下降,什麼時候賣都是對的,什麼時候買都是錯的。而且原則上不搶反彈。這就是“不炒彈”的概念。換句話說:該做多時,堅決做多“炒轉”不猶豫。該做空時,堅決做空“不炒彈”不猶豫。如:1999年5"19行情一啟動,就意味著大盤趨勢反轉,一輪世紀行情到來,此時不能猶豫,迅速在第一或第二時間堅決做多“炒轉”建倉跟進。2001年7月行情由上升轉為下跌,就意味著新世紀一輪下跌行情到來,此時不能猶豫,迅速在第一或第二時間堅決平倉做空,而且最好不在趨勢下跌中搶反彈,儘管2001年發生了“10"23”反彈行情,但是您如果高位追進,則前期勝利果實化為烏有。暫時踏空一次也無大礙。當然我不反對您搶反彈,假如您正好搶到反彈點最好。但是事實證明,一般人僥倖搶反彈成功率只有1%左右。本來順利逃頂獲利,結果“炒彈”套牢虧損。

7炒虧不炒盈。指關注虧損股,冷落盈利股。乍一聽,您會奇怪,公司處於虧損狀態,甚至有可能退市,怎麼敢冒如此大風險?因為,風險和盈利是絕對正比關係,即:風險越大,盈利也越大。風險越小,盈利也越小。大家知道,把錢存在銀行風險最小,但盈利微乎可微。購買國債,風險較小,但盈利也較小。炒作股票,風險很大,但盈利也很大。炒做期貨,風險更大,但盈利也更大。就炒股本身分類看,炒盈利股(績優股),風險最小,但要想在二級市場獲翻倍的概率幾乎為零。至今,盈利股(準確講,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績優股)只有1997年四川長虹和深發展有過一輪爆炒。而大部分業績還湊合(是否造假或含水分不說。但可以說沒有優秀的)的盈利股股價在二級市場上表現平平,而且也沒有給股民什麼高回報,反而在股市上反覆圈錢(配股、增發等)。有的甚至從盈利股轉為虧損股,股民為此損失慘重。如:銀廣夏(被ST)、粵金曼(退市)等。而虧損股一旦扭虧為盈,則股價成倍翻番,股民也扭虧為盈,破涕為笑。如:原北旅股份、原蘇三山、原農墾商社等。當然也有失敗的例子,如:退市股,水仙電器、粵金曼、深中浩等。這說明,炒虧損股,風險極大,但盈利也極大。因此,炒虧不炒盈,您必須把握幾個原則:(1)要有傾家蕩產的準備。因為炒虧損股要冒極大風險。否則,您最好遠離虧損股。這點切記,切記!

(2)虧損公司有資產重組概念和具體行動。其股價跌到2元以下,風險相對小。而股價介於3到4元,可以關注。股價超過6元以上,原則上不再理睬。

(3)對事關國計民生、國際影響大、涉眾面寬、政府背景深的虧損股可關注。因為此類股票如不能扭虧為盈退市的話,會在股市,甚至社會上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映。所以從穩定大局出發,此類虧損股政策給予優惠而扭虧為盈的概率機會增加,介入此類虧損股安全係數高。

(4)一旦發生不測,您買的虧損股退市,也不要過於恐慌。現在還開闢了股份代辦轉讓市場,即:俗稱三板市場。在那裡,退市的股票依然可以按其規定轉讓。轉讓的股價有時也會讓您瞠目結舌。如:水仙電器2001年4月23日從主板市場退市,退市股價為480元。同年12月10日,該股在三板市場正式掛牌轉讓,經過16個跌停,股價曾跌到199元。但是後來水仙電器創造29個連續漲停的水仙花盛開的紀錄,2002年6月5日,股價漲到719元。而且這些退市股一旦資產重組成功,主板恢復上市,其股價還會有上升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