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曾知道,山東經歷過一次規模遠超“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潮!

話說元朝末年,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繁發生,蒙古的民族政策大大激化了民族間對立,最終爆發了紅巾軍大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鎮壓,激戰十餘年,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百姓十亡七八,原本人丁興旺的山東之地變得道路阻塞、人煙斷絕。明初“靖難之役”的拉鋸戰,山東地區更是成為主戰場,許多地方出現千里無人煙的局面。

你不曾知道,山東經歷過一次規模遠超“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潮!

與中原鄰省不同,元朝統治的中心腹地山西卻在此時期躲過天災戰亂的禍害,風調雨順,經濟繁榮,使得這裡人丁興旺,加之大批難民逃難於此,山西成為了當時人口稠密的地區。為了發展經濟,鞏固政權,明初從朱元璋到朱棣在位的五十多年的時間裡,明政府一共組織實施了8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你不曾知道,山東經歷過一次規模遠超“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潮!

遷出的移民主要分佈於河南、河北、山東、北京、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少部分遷往晉北、陝西、甘肅、寧夏,這些移民後來又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如此長時間,大範圍,有組織,大規模地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在中國歷史上也僅此一例。

你不曾知道,山東經歷過一次規模遠超“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潮!

據說當年移民時,為防止逃跑,官兵每登記一個,就讓被遷的人脫掉鞋,用刀在小腳趾上砍一刀作為記號,因而直到今天,凡是當年移民後裔的腳上小趾甲都是兩瓣。 “莫道源淵無考證,私家記述最為真。”“故老相傳談軼事,問君足指果如何?”各位若有興趣,不妨自我查驗一下。(很有網友都說自己的小趾甲都是兩瓣滴!)

你不曾知道,山東經歷過一次規模遠超“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潮!

遷徙時,官兵為防止百姓途中逃跑,往往採用反綁形式,然後用一根長繩連接起來,押解上路。由於路途遙遠,時間長了,背手成為習慣,以後遷民仍大多喜歡揹著手走路,其後裔也沿襲了這個習慣。(這個這個難道是真的?)

你不曾知道,山東經歷過一次規模遠超“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潮!

還有現今常用的“解手”一詞來源於遷民。據說在長途跋涉中,人們需要方便時,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以後次數多了,只要說聲“老爺,我解手”,雙方就都明白了是什麼意思。(一次遷移行動,關鍵的這個名詞足可以看出移民路上的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