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龍鳳河目前已成為山西驢友的經典線路,倍感欣慰!回想我的幾次龍鳳河穿越,至今歷歷在目。我曾經全程穿越四次,進入上半程兩次,進入下半程一次,到達中程上部一次,共八次。

  記得那是2003年夏季,當時我在安居苑小區幫忙,介休市中醫院賈忠義院長在安居苑居住,因工作的交往我們成了朋友。賈院長知道我正在學習攝影時就對我說:他們中醫院當初每年都要上山採藥,曾經到過龍鳳河的花石板附近,從上面往下看,溝裡石頭特別的漂亮,石頭上有坑,坑裡有水,好像是天宮王母娘娘的梳妝寶鏡散落人間,熠熠生輝,有河流還有瀑布,草木蔥蘢,很值得一探。那時人們對龍鳳河上游還鮮有認識,打聽了好多人均不知道如何進入,介休市行政圖也不太不明顯,又借來等高線地圖,覺得從下往上走不如從上往下走來的容易,就選定了從沁源的朱王樸進入鬼門關,穿越龍鳳河。後又打聽到從朱王樸有遷到介休城居住的王姓人家,說龍鳳河在沁源縣古寨村至南坪村河段,三、四百米寬的河床流經到鬼門關時壓縮為僅有幾米,山洪一來,壁立千仞,拍岸驚濤,巨石亂滾,嗚嗚作響,溝裡生靈絕無生還之理,故名鬼門關。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們探討此事的時候正值夏、秋雨季,為安全計,將進入的時間定在第二年春季枯水期的四月下旬,從此開始準備攀巖、速降用具。當時在太原解放南路省體育館附近有個文苑戶外用品商店,戶外裝備齊全,我原來的的帳篷、氣墊、511裝備全部是從那裡購置。老闆年輕、熱情,戶外專業知識挺強,信譽也值得信賴。去到那裡一打聽,攀巖繩索、快掛、八字環和護具等專業器材價格實在承受不起,光是一條50米的專用攀巖繩索就是一千元開外,當時就決定了自行製作,在那裡查看了幾個樣品,向老闆學習了幾種繩索在八字環的纏繞方法。回到介休,40多元錢在電業局綜合商店購買了一條電工上杆用安全帶,外加兩條尼龍揹包帶,改造成了護具;讓朋友用整塊的不鏽鋼板切割、打磨成了八字環;定製了一條50米長的尼龍繩和副繩。演習了幾次,安全沒有問題,就是太重。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第二年春季,2004年5月2日,我和我表叔李啟光、我同學王為平大夫,我兒子當時在體院上學,正好“五一”期間放假,體質還可以,叫上給我當苦力,背那些沉重的戶外器材。賈院長家四口,兩車共八人,早六點從介休出發,朋友將我們送至沁源縣南坪村河灘、車不能行駛處,原來預測下午五點應該能出溝,約好出去時再電話聯繫在什麼地方接。然後步行進入朱王樸,那時,朱王樸已無人居住,只有綿山林場的一位胡姓護林員。山村卵石鋪道,石板壘牆,瓦房土窯洞,碾子石磨盤,坍塌的山神廟,廢棄的學校古戲臺。遺留的文革標語依稀可見,已經退耕還林的層層農田歷歷在目,原始、自然、古樸,有一種滄桑之美。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街景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農家小院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坍塌的山神廟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碾子石磨盤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學校和古戲臺

  龍鳳河是介休市境內最大的一條洪水河,由沁源縣境紅崖溝、才子溝、後溝、鐵水溝至古寨匯合後,經大柵流入綿山峽谷,再由龍鳳村南出山北流,經龍頭、石河、下莊等村,然後在洪相村西匯入汾河,全長50餘公里,介休境內28公里,溝內無人區一段約20公里,自然落差近千米,蜿蜒曲折,隨山而行,穿流於峰谷之中,沿岸峭壁千仞,峰巒疊嶂,灘中卵石如玉,岸邊林木蔥蘢,五步一奇石,十步一潭瀑,山青、水秀、瀑奇、石美,斜瀑、雙瀑、疊瀑、飛瀑,構成了一幅幅雄偉壯美、極富情趣的山水畫。我們流連忘返,不覺天已將黑,才猛然驚醒,多虧帶了手電等照明工具,溝裡也沒有手機信號,直至晚上十點多溝裡有點寬敞時,所有人的手機全部響起,家裡人和等待接我們的朋友亂作一團,詢問我們現在哪裡?是否安全?我們告知,全部安全!但是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是位於什麼地方?城裡的朋友又教我們如何使用衛星定位!我們想,就是知道我們在哪裡?沒有路,你們今晚也進不來!所以,讓他們放心,我們應該快出去了!再往前走,有的手機又沒有信號了!有的手機出現虧電停機,這時才知道,手機在沒有信號的地方特別費電!往前再走,右前方出現燈光,又往前走,出現比較平整的道路。快到凌晨一點的時候,我們進入到一個廠區的工地食堂,灶房挺大,幾個人正在刷鍋、整理。我們問到:這是哪裡?他們說:土建工區食堂!我們一下理解不了,又重新問到:請告訴我們標準地址?這時我們才知道是到了地處龍鳳的汾西礦務局水泥廠後院的汾西礦務局建安處工地食堂,下二班的員工剛吃完夜餐。我們在等待接應的這段時間,稍作休整,回到家時,已是凌晨兩點多。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勉強洗浴之後,渾身沒有一處不疼,腳也腫脹,骨頭都散了架了,根本睡不著覺,回想這一天裡,有驚無險,有幾處瀑布落差十餘米,若沒有戶外器材,很難通過。溝裡有水,全在壕塹,一會水左能走,一會水右可行,手腳並用,猿猴般攀爬,全憑蹦躂,到後來前腳過去了,後腳拖水裡了,精疲力盡,身體幾天都緩不過來,真正地痛並快樂著。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記得當初進龍鳳河的時候,賈院長的兒子賈宏偉拿小DV攝錄了不少鏡頭,覺得挺珍貴的,就讓給電視臺拷貝了一份,據說第二年電視臺和水利局的專家們還真的走了一趟。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因為上一次去的太匆忙,沒有在朱王樸村裡仔細的轉了轉,也沒有拍了張全景,於是,2005年國慶假日,我和一位同學、一位同事,兩輛摩托車三個人直接騎進了朱王樸,因為這個季節蔬菜特殊多,就給護林員老胡帶了兩盒中檔香菸,進到家裡,土炕上鋪滿了新挖的黃精等中草藥,閒談之後,我們在朱王樸和鬼門關上游整整轉悠了一個上午。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朱王樸全景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護林員老胡

  2005年《介休指南》編輯部為給《介休指南》組稿,聯手介休市網通公司邀請山西省攝影名家和介休市攝影愛好者舉辦了個“愛我介休”網通寬帶杯攝影大賽,分組分批下到各景點、企業採風,我有幸參與,因為是“愛我介休”攝影大賽,所以我將《龍鳳河風光》以組照的形式也投了進去。很幸運,採風作品《讓藍天更藍,讓焦花更豔》獲“愛我介休”網通寬帶杯攝影大賽一等獎,而《龍鳳河風光》獲“愛我介休”網通寬帶杯攝影大賽入選獎,2006年《介休指南》一書出版,《龍鳳河風光》圖片和文字入選。同時,我又將《龍鳳河風光》圖片和文字以董西平、李啟光二人的名義投在《人民攝影報》,作為圖片報道形式發表。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2006年末,我開始加入幾個攝影網站,和朋友們交流攝影。在佳友在線攝影網發的第一組圖片就是《龍鳳河風光》,而龍鳳河風光也從此開始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2009年4月末,我的攝影水平有所提高,總覺得原來的傳統照片不盡人意。帶上數碼相機和超廣角鏡頭,邀請了一位同學和我一同進入。這次行程簡單,目的明確,還是讓朋友送至南坪河灘。我同學背戶外器材,我背攝影器材,直接進入鬼門關,心無旁騖,專心拍照,一心想將龍鳳河推為地質公園。兩個人專心致志,默默行進,突然間我同學小聲說:“快看,野豬!”我抬頭一看,一頭半大野豬,骨廋嶙峋,正在關注我們,好像沒有惡意!我們也停步等待,相互對視一會,野豬沒有打招呼就默默的轉身走了。黃昏時候,已經不能拍照,我們急急趕路,這時我們在水塘邊的溼地上發現了一個茶杯大小的梅花形蹄印,應該是貓科動物留下的。我們只好將防身器材拿在手裡,繼續趕路,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天已將黑,我倆必須發聲前行,避免和野獸碰頭頂牛。誰料想,忙中出錯,不小心走到了一處絕壁之上,離溝底有十餘米,發現後也懶的重新返回找路,在附近找了一顆大樹,拿出繩索,也不用護具,直接搭在樹上,雙股繩速降至溝底,然後抽繩走人。天已大黑,將近出溝,在我們的前方發現有橘黃色燈光,我們以為是澆地的農民,就吆喝了幾聲,沒有迴音!燈光離我們越來越近,也沒有聲音,我們只好打開警用手電的頻閃,一面大聲吆喝:嚎…… 一會兒,聽到從我們旁邊的灌木叢中嗖的一聲跑過去個東西…….這次熟門熟路,任務單一,不太勞累,到家時也已是半夜十一點多了。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2008年末,我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作為介休市第一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在2009年《介休報》對我作介紹的時候,我就是選擇使用了《龍鳳河風光》這組數碼圖片,並開始使用“應該是一處亟待開發的地質公園”字樣。至此,驢友們開始進入。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雖然走過兩次全程,可是到了臨近出溝時全是天已大黑,加之著急趕路,對這一段沒有印象,所以於2009年5月中旬,一個人騎摩托車從龍鳳河上搠,這時,在龍鳳河溝口已經設立防火檢查站,並用橫槓加鎖。只因去的太早,檢查站裡沒有人,也不知道幾點上班,更不知道該找誰?所以只好將摩托車放倒,拖了進去!剛進去時,道路還比較平整,但沒有什麼可看的景色,直到車不能行駛,好像溝里正在築壩,上面停一輛挖掘機,只是附近沒有一個人。整個溝的下游,沒有什麼景色,只有拉、挖沙石的痕跡。騎車往回走的時候,在路上對面碰到兩個人,開輛天目山,拉一桶柴油,我就攔了下來打聽,原來,挖掘機是他們的,計劃攔壩建水庫。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2013年8月1日,介休365網攝影社區開版,我作為版主首發圖片,還是發的這組《龍鳳河風光》。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2015年正月,數九寒冬,陪朋友進龍鳳河查看礦源,第三次走完全程。這一次,雖然沒有前兩次的水色和綠意,但冰天雪地、寒風料峭,又是一番景象,也不用涉水,可以冰面直接行走,又有朋友照顧,早早地就跑完全程,也不算太辛苦!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為了找到介休十景之一的“牛泓應雨”所在地,打聽了好多老人,但畢竟是明朝年間的事情,都說不清楚。後在縣誌中得到信息,白牛泓應該就是白牛旦,東谼村也應該就在附近,還從高德地圖上查到,白牛旦,東經:36°56′27·71″,北緯:112°04′05▪79″,海拔:1128米。但究竟在龍鳳河東岸,還是西岸,怎麼走,如何進入全不得而知!於是在2016年國慶期間,又約了幾位朋友,帶上無人機,去了天峻山西沙坦,計劃從龍鳳河中段進入,但無人機從上往下飛,反映出的數據均是負數,實在不太安全,看來偷懶不得,因此作罷。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原來也曾委託放飛夢想戶外俱樂部“鴕鳥”主任尋找,而且也有了消息,再後來,又打聽到同在介休登山戶外運動協會擔任顧問的邵維傑同學,早年在綿山林場工作時曾經去過白牛旦,原來是從龍鳳河進入。於是就有了第四次穿越龍鳳河。那是2018年1月13日,我跟隨介休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和放飛夢想戶外俱樂部50多名隊員再次穿越了龍鳳大峽谷,找到了東谼村,領略了“牛泓應雨”景色,只是季節不對,但了卻了多年的夙願。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在這裡,有必要再次感謝介休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和放飛夢想戶外俱樂部為我配備了幾位優秀的領隊保駕護航!也再次感謝幾位領隊!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牛泓應雨”有許多古老而且美麗的傳說,介休縣誌和汾州府志中都有記載。故而,又產生了新的想法!能否將天峻山和龍鳳河的精華部分連為一體,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重新開闢一條道路,打造成森林地質公園,重現“牛泓應雨”景觀,讓人們四季都能遊覽。於是在2019年3月初,又約了幾位朋友,帶上無人機,從鬼門關進入龍鳳河上游,冰凌剛開,水寒刺骨,不能涉水,因為準備不充分,無功而返。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不知道疫情過後,能否成行!也不知道夢想能否成真......

我 的 龍 鳳 河 情 緣


攝影 製作:董西平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博學會士
山西同文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