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洋艦隊的技術裝備探析甲午之戰失敗的原因

“北洋艦隊”又稱“北洋海軍”、“北洋水師”,它由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創立,每年耗資400萬兩白銀,自從購置了德國鎮遠和定遠兩大軍艦後,美國海軍(《美國海軍年鑑》)驚呼——北洋艦隊僅次於美國名列世界第九、遠超日本實乃亞洲第一。當時艦隊排名為:英、法、俄、德、西、奧、意、美。這裡的奧一說是奧匈帝國,一說是奧斯曼土耳其。小姐姐講史認為應該是奧匈帝國,歐洲病夫的奧斯曼土耳其可是亞洲國家。可就是這個亞洲第一艦隊,卻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了,這是為何?因為在1894年,亞洲第一不是北洋艦隊而是日本艦隊。小姐姐講史試著從北洋艦隊的技術裝備,來分析這次清朝戰敗的原因。


從北洋艦隊的技術裝備探析甲午之戰失敗的原因

鎮遠艦模擬圖


第一、北洋艦隊的先前不足,被動籌建艦隊後還“傲慢與偏見”!

近代以來,列強戰勝清朝靠的就是船堅炮利,他們漂洋過海來挑釁,並且屢屢得手。英國發動的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侵佔海參崴等等。清政府一次次地受辱,被迫著手進行海防建設。1875年5月30日,清政府正式確定了建設海軍的方針,任命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英國船艦世界第一,李鴻章本著要買就買最好的原則,先後從英國訂購數艘蚊子船,但蚊子船的名氣很霸氣、很逆天!在方位詞“東、南、西、北、中、邊”冠以“鎮”字,可能是從心理上威懾那些所謂的魑魅魍魎吧。那麼什麼是蚊子船呢?就是小炮艇!

清代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閏二月二十日》:“西國巡海快船而外,另有砲船一類,其大者亦能行遠;小者專以往來淺水,扼守口隘,英國號曰蚊子船。”鄭觀應《盛世危言·水師》:“蚊子船者,助守炮臺及海口之船,狀其渺小而名也,船僅十五六丈,吃水僅六七尺。”


從北洋艦隊的技術裝備探析甲午之戰失敗的原因

北洋蚊子船

小炮艇怎麼能鎮住東、南、西、北、中、邊呢?英國海防當時的確是最好的,但小炮艇怎麼能是最強的呢?故而,不要說鎮住列強,就連東瀛日本都不服。1879年(光緒五年),日本趁清政府與沙俄交涉伊犁問題時,出兵佔領了大清的藩屬國琉球,廢王削藩(琉球也向日本稱臣),琉球王國從此就叫沖繩縣了。抗擊列強,保衛邊疆,尤其是海防方面,“蚊子”遠遠不行,得需要“老虎”、“雄獅”,清朝拼了。1885年,清朝從海防世界第四的德國購置兩艘最新的鐵甲艦,名字更逆天,更霸氣,不僅要“鎮遠”還要“定遠” ,世界都震驚了,紛紛稱之“亞洲第一鉅艦“!大概這就是亞洲第一的來源吧。日本當時的心態是羨慕妒忌恨,清朝的心態浮躁傲慢甚至有點狂,還製造出了”長崎事件“。 此事件的解決後,日本人又怕又恨,壓力變成了動力,到了1894年時,清朝艦隊實力已經落後日本了。

第二、驕傲使人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技術裝備!

清政府從1888年就停止了軍艦的進口,1891年海軍的器械彈藥經費也停止發放,甚至有的軍艦的大炮都還沒配齊!有志之士的管帶將領憂心忡忡,提出購買新式軍艦的建議,但慈禧要過生日,要建院子,大清朝沒多餘的錢啊。1891年劉步蟾訪日,看到日軍的裝備精良就想北洋軍艦落後又空殼,他立即向丁汝昌、李鴻章發電報:“北洋水師購買軍艦、更新舊炮已刻不容緩”,明確指出“戰術火力決定海戰勝負”,李鴻章也沒辦法。就是到了火燒眉毛——甲午戰爭開戰後,都沒有購進一艦!一炮!一彈!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李鴻章再也坐不住了,奏請“添購快炮”,清政府依舊置若罔聞。要知道,這期間正處於海軍技術飛速發展的時期,各種新技術裝備不斷應用於海軍艦艇。已經停止不前的清政府的艦隊破舊、落伍、失修。可嘆!

(一)、裝備上的落後


1、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北洋艦隊的“草”,是劣質煤!

北洋艦隊沒有快速巡洋艦與日軍艦隊抗衡。北洋艦船以燃煤推動航行,唐山開平煤礦是北洋艦隊的主要的供煤廠家,可是他們提供給北洋軍的都是劣質煤,優質煤早被他們高價出口換了銀子。劣質煤燃燒產生的滾滾狼煙不但讓北洋艦隊提前暴露目標而且導致船速大大降低。甲午戰爭中,日本聯合艦隊先頭部隊就是因為在黃海海面上發現了一團黑煙,輕而易舉就判斷出是北洋艦隊的軍艦,提前準備迎戰。

2、清朝艦隊以大取勝,日本艦隊以快取勝,兵貴神速,清朝就敗在速度上。


從北洋艦隊的技術裝備探析甲午之戰失敗的原因

吉野號

北洋艦隊參加黃海之戰的戰艦額定航速平均為每小時 16海里, 除了燃燒劣質煤,另外艦隊部件老化失修,導致艦隊實際航速根本達不到16海里。如“超勇”、“揚威”實際航速只有為7海里;“致遠”、“靖遠”號稱時速 18海里, 實為 15海里左右。反觀日本,舉全國之力投資海防建設,軍艦航速遠遠高於北洋艦隊。日本艦隊的航速,平均為19海里,而“世界第一快速艦” 則是日本的“吉野”號,航速驚人,已達到 23.08海里。戰場上爭取到時間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海戰中軍艦的航速是取勝的關鍵。正如定遠艦炮務二副高承錫說:“戰船貴快, 快則變陣容易, 易於取勝”,日本艦隊速度快變陣靈活。北洋艦隊航速太慢,交戰一開始時就表現為隊形轉向不利,無法配合戰鬥,使日軍很快奪得制海權。這就好比小腳老太太和跑步猛男賽跑,輸贏一看便知。


3、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從北洋艦隊的技術裝備探析甲午之戰失敗的原因

仿製版定遠艦

清政府平時沒有儲備彈藥, 加上倉促應戰,在甲午海戰時根本無足夠的彈藥反擊,有的大炮有藥無彈,有的大炮有彈無藥,有炮彈的大炮,炮彈則少的可憐。


“所領子藥,多不合適, 亦不切備。東溝之役, ...... 有因子彈將罄而炮故緩施者,有因子不合膛而臨時減藥者” ——“來遠”艦幫帶大副張哲濚


例如“定遠”、“鎮遠” 10英寸口徑的大炮只有 3枚炮彈。北洋艦隊所用的彈藥更是五花八門,有啞巴彈藥還有練習用的泥沙彈藥,有的“僅實煤灰, 故彈中敵船而不能裂”。 “定遠”、“鎮遠”發射的 197枚 12英寸(130.5毫米)的口徑炮彈中, 有一半炮彈是練習彈,根本不能開花,就算擊中敵方也沒有多大殺傷力。馬吉芬在戰後回憶說,彈藥供應極為不足。“鎮遠”艦在戰鬥結束的前半個小時,僅剩15發穿甲彈,150毫米和305毫米的口徑炮的爆破彈全部打完,"定遠"艦也是無炮彈反擊。“敵方炮彈則綽綽有餘,直到最後還一直猛烈射擊”。

更可恨的是所用彈藥,國內的天津製造總局,在甲午戰爭前,竟然拒絕製造彈藥,坐等戰敗。


“天津兵工廠於十日前就收到他所發的趕造子彈的命令,但迄今仍一無舉動……”——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

最可恨的是李鴻章的外甥張士珩在海戰中向日本和其他國家倒賣軍火,獲利10萬兩。這就是在激戰中我方軍艦被日軍擊沉5艘,而敵方軍艦則無一艘沉沒的原因。

(二)、技術上的不足

1、山寨炮彈。

炮彈不足,李鴻章只好令江南製造總局仿製英國的一款速射炮,甲午海戰前共生產出12門120mm速射炮,但在海戰中並沒有起到重大作用。有的開花彈還是國內仿製的劣質炮彈,填充物是煙花爆竹用的火藥,沒有什麼攻擊效果。

2、日本使用的是改良的速射炮,而北洋使用的後膛炮。


從北洋艦隊的技術裝備探析甲午之戰失敗的原因

後膛炮


日本艦隊改良的速射炮,是同口徑的北洋後膛炮發射速度的三到六倍。據《英國海軍年鑑》統計,12公分速射炮每分鐘可8發至10發,15公分速射炮每分鐘可5發至6發,而同口徑之舊每分鐘才1發。日本艦隊用的速射炮彈來勢兇猛,強烈的衝擊波和炮彈碎片殺傷力驚人,並伴有能燃燒艦船的上千度火團,這是北洋艦隊的後膛炮無法與之比擬的。北洋的軍艦幾乎成了日軍的靶子,以致於“濟遠以中彈甚多, 炮身不能旋轉”。

“日船快, 炮亦快, 且多, 對陣時,彼或夾攻,或圍繞,其失火被沉者, 皆由敵炮轟毀。”——光緒二十八年八月十九日申刻 《寄譯署》電



3、信號裝備落後:

北洋海軍發信號主要是旗語和燈光信號,在硝煙瀰漫的炮火不易看清信號。再加上北洋艦隊信號手人數不足,和各艦信號理解能力不可靠,導致各艦行動不能一致。當日艦摧毀了定遠艦的信號裝置,破壞了旗艦與其他軍艦的聯絡手段,艦隊大亂。揚威艦被日軍的炮火擊中在前往淺水區自救時,被濟遠號巡洋艦攔腰撞上,不久後沉沒,艦長林履中悲憤自殺。如果兩艦互通準確信號,怎會被撞?海軍史學會會長陳悅先生的考證,證實是濟遠艦撞沉了楊威艦。北洋艦隊用的是原始的六分儀瞄準,日軍則用了火炮自動瞄準儀。因無法瞄準,在戰場上胡亂開炮的清軍比比皆是。極度落後的舊式武器對新式武器豈能不敗?

4、指揮技術就是外行指導內行

丁汝昌是李鴻章的親信,他是太平軍出身,陸戰還行,指揮北洋艦隊就是外行指導內行了。北洋艦隊的管帶們都是留過洋的,他們對丁汝昌這個外行很不服氣,丁汝昌也眾怒難犯啊。李鴻章知道丁汝昌為難,就邀請了世界第一強的英國人琅威理(威廉)協助他,任命琅威理為會統北洋水師提督銜二等第三寶星。丁汝昌很滿意,稱讚:”洋員之在水師最得實益者,琅總查為第一”。喝過兩天洋墨水的管帶們,對他這個專家型的洋官不滿,“定遠”艦管帶、右翼總兵劉步蟾無視洋領導,在琅威理眼前升起總兵旗。兩人槓上了,李鴻章拉了偏架,琅威理一怒之下炒了北洋水師。從此,北洋水師淪落了,依然是外行領導內行,外行還壓不住陣勢。

小姐姐講史說

清政府在開戰前六年的危急關頭拒絕新式武器的引進,使北洋艦隊在火炮配置、水兵數量、航速、排水量、炮彈等各方面都與日軍相差甚遠,所以北洋艦隊艦船的裝備技術的落後是甲午海戰中中國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本質還是清朝制度造成的,制度落後是最大的落後。清朝雖然興辦洋務,購置軍艦和洋槍洋炮,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變更腐朽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日本跟上了國際發展的潮流,接受西方文明,通過明治維新建立君主立憲政體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甲午之戰表面是敗在裝備不如人,技術不如人,實際上是制不如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