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農業”創立三週年座談會在北京平谷舉行

10月2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立體汙染防治與產地環境質量研究中心(簡稱中國農科院產地環境中心)中醫農業標準委員會慶祝“中醫農業”創立三週年座談會在2019 “鄉村健康資源可持續利用院士論壇”期間召開。

本次座談會是繼8月18日中國長春農博會生態論壇中醫農業團體標準及產品評定發佈,以及10月15日中醫農業標準委員會麗水工作會議後又一次重要活動。

“中醫農業”創立三週年座談會在北京平谷舉行

座談會由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生態旅遊委員會會長、中醫農業標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孫建主持,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聯合國工發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中醫農業”首倡人、中國農科院產地環境中心主任兼中醫農業標準委員會主任章力建博士出席會議並講話。

“中醫農業”創立三週年座談會在北京平谷舉行

出席本次座談會的還有聯合國工發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副秘書長韋學明,四平市中醫農業基地負責人、四平市政協原副主席劉俊玲,民盟四平市主委徐群麗,聯合國工發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崔志國,中國農科院產地環境中心中醫農業標準委員會專家莫冬、張智、陳思安以及相關單位領導和專家。

“中醫農業”創立三週年座談會在北京平谷舉行

在鄉村健康資源可持續利用院士論壇召開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先生與中醫農業核心團隊成員進行了交流,併合影留念。

“中醫農業”創立三週年座談會在北京平谷舉行

據悉,2019“鄉村健康資源可持續利用院士論壇”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等單位主辦,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等單位支持下,10月20日在平谷社會主義新農村基地、美麗鄉村掛甲峪村召開。出席論壇的領導和專家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國務院參事劉志仁,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賈敬敦等。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綜合諮詢非政府組織世界生產率科學院孫成院士主持,國務院參事劉志仁,中醫農業首倡人章力建博士、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等領導和專家大會致辭或專題報告。

“中醫農業”創立三週年座談會在北京平谷舉行

(中醫農業發展團隊在鄉村健康資源可持續利用院士論壇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合影)

中醫農業利用中醫的原理、技術和方法,以中藥農業的產品和手段,採用耕育農法生產模式,把道地原生態中藥材製品作為中醫農業投入品,在農藥和獸藥、肥料和飼料等農業生產領域,逐步替代化學肥藥的使用,最終清除化學肥藥給農業生態系統造成的農藥殘留、生長調節劑、抗菌素等汙染。中醫農業不僅能夠解決農業生態保育問題,而且可以為人類提供生態、健康、營養、功能的生態食材,以及農業生態康養、教育體驗、文化旅遊、神情愉悅等衍生產品。

中醫農業從創立到完善,經歷了四個階段發展歷程。

一、概念提出

2016年10月由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章力建研究員為首席科學家的“中醫農業研發團隊”首次提出“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並發表了“中醫農業”相關文章,建立“中醫農業研發團隊”。在國內外產生重要良好影響,“中醫農業”發展迅速。

二、標準制定

2018年3月,中醫農業標準委員會旗下的中諮國業工程規劃中心等單位共同參與起草的中醫農業團體標準正式發佈,即中醫藥農業(中醫農業/中藥農業)產品團體標準(TGZYJNY-04-2018)。

三、基地建立與產品評定

目前中醫農業標準委員會已經在青島市及所轄平度市利用“中醫農業”技術方法建立了幾十家生態食材生產基地,對口為當地幾十家生態餐館供應食材。並在全國各貧困地區先後評定了約1000多個利用中醫農業技術生產的“生態農副產品”。

2019年8月18日,中醫農業標準委員會評定的中醫農業系列產品正式集體亮相長春農博會,完成了中醫農業從研發到產業鏈的工程。

2019年10月15日,中醫農業標準委員會工作會議在浙江麗水召開期間,中醫農業標準委員會和麗水市有關部門領導以及松陽縣政府領導就在麗水市籌建“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基地”方案進行了探討並達成共識,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基地項目核心區擬落地松陽縣。

“中醫農業”創立三週年座談會在北京平谷舉行

“中醫農業”創立三週年座談會在北京平谷舉行

四、產業鏈打造

在生態食材生產基地的基礎上,中醫農業標準委員會通過打造產供銷一體化、本地化、生態化的供應鏈體系,建立了中醫農業生態食材農產品和生態餐館之間的農餐對接平臺,以及與商超和農貿市場之間的農超(農社)對接平臺,打造了完整的中醫農業產業鏈。

中醫農業農餐對接平臺既有利於企業把控食材品質,保證食品安全,更有利於企業減低採購成本,將農戶與餐廳和客戶通過飲食文化直接聯繫起來,一舉解決了“種養”、“銷售”、“安全”這三大難題。

中醫農業農餐對接平臺堅持以“中醫農業、生態食材、生態餐館、生態消費”為導向,為中醫農業生態食材產業鏈上農產品、食品、飲品、餐館、商業物流體系、商業銷售體系、消費服務體系等企業搭建合作平臺,打通了綠色餐飲食品安全與“特色餐飲品牌”、“優質生態食材”、“生態消費”的產業鏈條,建立了中醫農業生態食材從生態田頭到生態餐桌全過程服務,實現了中醫農業生態食材供應鏈的生態經濟閉環。為打造生態飲食餐飲文化,推進生態食材及生態餐飲產業鏈一二三產融合,引導餐飲行業走生態餐飲、健康餐飲、營養餐飲的發展道路,實現生態食材生態餐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醫農業農超對接平臺已經與“長三角”地區10000多家大型超市、700多個農貿市場建立了業務聯絡,同時集成長三角地區資本、技術、人才、市場、管理等扶貧資源、一體化服務於貧困地區,形成“中醫農業生態食材與消費市場生態產業的全透明式生態供應鏈。

青島和上海長三角開展的農餐對接、農超(農社)對接經驗,加快了發展“美食地標與生態食材”生產基地建設及其供應鏈建設,建立了從生態農田到生態餐桌,從生態肥料到生態康養的循環產業閉合鏈。為社會和民眾提供更多的中醫農業生態食材產品,為國民的身體健康和食品安全服務。

(中國農科院產地環境中心中醫農業標準委員會陳天佑聯合國工發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崔志國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