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妃嬪等級到底是怎麼劃分的?皇貴妃真的是不可超越的存在?

明太祖朱元璋繼位之後,為了確立後宮的婦官制度、明確妻妾之間的等級劃分,使後宮尊卑有別、上下有序,參考了唐朝和宋朝兩個朝代的後宮制度,並進行了大規模改革。

宮中按照秦漢以來的慣例以皇后為尊,妃嬪之間也有明確的品級:貴妃和諸妃為正一品,昭儀和諸嬪為正二品,婕妤和貴人為正三品,美人為正四品,才人為正五品。

洪武五年六月○丁酉定內命婦冠服制先是外命婦冠服之制已定惟內命婦未有其制至是復詔議之禮部言唐制貴妃一品昭儀二品婕妤三品美人四品才人五品冠服並用花釵翟衣寶林六品御女七品采女八品冠服同尚宮等並佃釵禮衣宋內命婦貴妃一品太儀二品婕妤三品美人四品才人五品貴人無視品冠服並用花釵翟衣自國夫人縣君及充司簿司賓者並賜冠帔今內命婦增設貴人一等才人二等參酌唐宋之制自三品以上宜用花釵翟衣貴人視四品才人視五品並同尚宮等用山松特髻大衫以為禮服於是以貴人為三品以後妃燕居冠及大衫霞帔為朝會禮服珠翠慶雲冠鞠子褙衣緣襈襖裙為常服

朱元璋於洪武二十六年冊封的李賢妃、葛麗妃、劉惠妃先前的位分都是美人:冊美人李氏為賢妃葛氏為麗妃劉氏為惠妃。徐皇后在位時朱棣的後宮沒有任何有正式名分的妃嬪,在徐皇后一年喪期過後,朱棣首次冊封妃嬪,靖難第一功臣張玉之女張氏為後宮之首的貴妃,蘇州女子王氏為昭容,朝鮮女權氏為賢妃、任氏為順妃、李氏為昭儀、呂氏為婕妤、崔氏為美人。

洪武二十六年春正月

○冊美人李氏為賢妃葛氏為麗妃劉氏為惠妃賢妃冊文曰妃嬪之立所以資內助廣後嗣也朕稽古制皇后以下各有員次必婦行貞淑及有子者然後進以位焉爾李氏自選入宮事朕有年生子桱已封為唐王朕特遵古典冊爾為賢妃其敬慎之葛妃生子<木彝>已封伊王冊為麗妃劉妃生子棟已封郢王冊為惠妃

明朝妃嬪等級到底是怎麼劃分的?皇貴妃真的是不可超越的存在?

明朝貴妃和唐宋的貴妃(唐宋的四妃雖是同級,但有位次先後之分,可以內部晉升,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燕氏由賢妃晉升為德妃,宋徽宗的大劉皇后從賢妃升為淑妃再升為貴妃)意義完全相同,雖然為諸妃之首,但本質還是正一品的皇妃,她的意義並沒有超出皇妃的範疇凌駕於皇妃之上。所以明朝貴妃不僅禮服規格和其他皇妃一樣,就連儀仗規格、金冊規格、車轎規格也完全等同其他皇妃。朱元璋對馬皇后感情非常深厚,在她去世之後決定不再立皇后,於是在喪期過後冊封李氏為皇淑妃來統率六宮,皇淑妃去世後又將寧妃郭氏晉升為皇寧妃成為新的後宮領袖。

明朝妃嬪等級到底是怎麼劃分的?皇貴妃真的是不可超越的存在?

宣德年間,明宣宗偏寵孫貴妃欲立為皇后,於是別出心裁特別賜予她皇后規格的金寶,並立立後典禮的規格為了舉辦了隆重的授寶典禮,但後面的皇帝並沒有引以為故事。景泰年間,明代宗寵愛皇妃唐氏,當時後宮也沒有皇后在位,於是效仿朱元璋封皇淑妃、皇寧妃,在貴妃前面加皇字,為皇貴妃,表示對唐氏的恩寵。後面的皇帝紛紛冊封皇貴妃,但皇貴妃本質也只是貴妃的強化版。

明朝妃嬪等級到底是怎麼劃分的?皇貴妃真的是不可超越的存在?

明朝的皇貴妃、貴妃是低於清朝的皇貴妃、貴妃的,清朝的皇貴妃和貴妃是完全凌駕於皇妃之上的全新存在,不僅擁有不同的位階、俸祿、車轎、禮服、金冊,甚至皇貴妃待遇無限接近皇后,是事實上的副後。根據崇禎年間的一份膳單可以看出,明朝皇貴妃和貴妃的伙食待遇是完全一樣的。皇貴妃的家族待遇也是根據皇帝的意志決定的,比如萬曆的鄭皇貴妃家族待遇最終為正二品都督僉事,而周端妃家最終卻封了從一品都督同知

明朝妃嬪等級到底是怎麼劃分的?皇貴妃真的是不可超越的存在?

後來經過嘉靖皇帝的修改和整合,後宮才擁有了完整的婦官體制,後宮除了皇后之外,只有皇妃(分為皇貴妃、貴妃、妃三種)和嬪兩個位階。嘉靖九年的時候,因為皇嗣未生,於是在民間選擇賢淑的淑女充入後宮,其中九個都被冊封為嬪,並制定了冊封九嬪的儀注和銀冊。壬寅宮變之後,嘉靖專心在西內研究道教,因此掖庭體例和在大內時大有不同。吃了太多的丹藥熱劑導致嘉靖性慾旺盛,經常看上了哪個宮女便就地寵幸,並不會全部給予正式封號,於是產生未封妃嬪的稱號。他有一個未封妃嬪楊氏,在乾清宮遭遇火災的時候被嘉靖拉出來擋火而死,嘉靖於是稱她以身護主,將她追封為恭淑安僖榮妃,祔葬於他的原配孝潔陳皇后之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