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法科生的信》讀後感

讀完這本書我就做人、讀書以及學習做事三方面做一個分析,與陳少文教授觀點不同的地方,我僅發表個人見解。

做人:讀完此書我認為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底線,無論何時都要堅守正義,不能為了利益而違背基本的準則,在有些時候一定要堅持值得我們堅守的東西。其次是要有夢想,在追逐夢想的途中要有堅持下去的勇氣,陳少文教授認為看世界應以善良的人做了什麼善良的事,並把這些善良的人所做的善良的事看作光,可能是他單從一個法律人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在我的眼中光就是夢想。對於我來說責任與熱血也是很重要的,陳教授在書中所介紹的朱佔平律師,我是非常敬佩的。做人最重要的還有不要去抱怨自己選擇的路,路是自己選的,不要去後悔。不要因為選擇這條路不盡人意,就去想象其他的路有多美好。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聞過而不怒是目前為止我所不能做到,如果別人懷疑我的能力,我會用實力去告訴所有人我的強大。做人更需要有目標,陳教授說人可以脫靶,但不能沒有目標。當然我並不喜歡也不期待脫靶。還有不要太相信自己正確也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

個人看法:陳教授說遲來的正義並非正義,片面的真實往往等於全面的虛假,我想正義來了總比沒來好吧,片面的真實總比虛假好吧,那麼遲來的正義又怎麼不是正義了,片面的真實又怎麼會是虛假。

讀書:給我感觸最大的莫過於陳教授的讀書習慣了,每天要讀完150頁書。每月安排一個主題閱讀,以形成講座為目的,而且還說自己曾經的閱讀看似充實,其實只是虛度,認為曾經的閱讀只是知識的淵博卻是毫無思考。書齋苦讀的目的是在社交場合用原初知識與立場去和別人更深的見解與學識完成一次深度置換,把餐桌上的批評和質疑視為認知的提升,認為日常生活才是真正的學習場景,確實讓我極其敬佩。言以載道,正如巧舌如簧又如何中的:沒有技巧但是卻有讓人擊節的觀念和讓人絕望的才華;背後的積累是閱讀積累而不是演講培訓。我也想談一下對讀書的看法,我認為讀書時一定要聯繫實際的,書中的許多都是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才成立的,例如我現在在學的經濟學,都是假設其他條件不變,一種條件變化,這種書一旦死讀了,那就是屠龍之術毫無用處,甚至還會讓自己面臨嚴重的後果。我也整理了一下陳教授關於選書方法和讀書的方法,選書:不能去迷信別人給的書單,要明確自己的經驗困惑,根據自己的疑問去找書看,要有對一本書的獨立評價能力;當沒有建立一個領域的知識脈絡之前,最好不要急於進入它的知識細節,也就是說先讀脈絡書,再讀細節書,當然我對這個並不是特別明白。讀書:把書籍還原到特定的時代背景中,可以更好地進入作者的世界;要有選擇性的讀,帶著現階段的疑問去讀;沒必要去讀那種四平八穩的書,它沒辦法形成我們認知世界的獨特視角,真正的思想一定是片面而深刻的。

個人看法:

1.在講解選書與讀書的問題上為什麼總是以歷史書為例,歷史書籍有很強的時間性,很容易去找脈絡,但是絕大多數書籍並沒有這個特性,你必須要讀完才可知道它的脈絡問題;

2.有選擇性的讀書帶著現階段的問題去讀就使讀書有了很強的目的性,這樣確實對於解決問題很有幫助,但目的性強了真的好嗎?同時我認為讀書最重要的目的是去提問,找與自己看法不同的地方,雖然我已不知道我還是否還有提問的能力;

3.真正的思想一定是片面的,這個話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思想片面了才好這是不是太極端了,我認為思想不是應該全面而客觀才好?對待一個問題乃至一本書籍不是更應該多角度多方面的去看?

學習做事:結構化做事,每個階段的人生都有那個階段需要具備的特定能力,年輕的時候最需要的正是多任務併發的能力,當我們把記事本上所有的任務主題全部拆解成任務步驟,大腦在接受這些信息時就會產生極為明確的指令,而不是焦慮的情緒;學一行不是為了去幹一行,學習學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毋固毋必毋我;堅持不放棄,困難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用來嚇唬自己的,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認為做事最重要的是責任,陳教授在書中講一個律師助理的例子,那位助理忘記了給老師律師事務所證明,卻因為車票價格原因而選擇不去送,那麼不開除他開除誰。只有承擔責任的時候才配享有自由。對於學習要靜下心來,偉大的生活都有無趣的階段,今天在學校最大的目的便是學習,豐滿自己的羽翼。正如書中所言:沒有實力,發一萬張名片也沒用,自己是偽劣產品,營銷就是虛假廣告。

個人看法:陳教授一邊批評著那位助理不負責任,另一方面又說著快樂與責任,雖然兩種回答是面對不同的情況,但我總認為責任總是重要的,快樂只是生活的一種調味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