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要他追求極致和完美


去年年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佈了一組數據:全球有將近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


之前也曾經有媒體經過調查後發現,中國有20%的青少年兒童出現了抑鬱症,且抑鬱症已經成為青少年孩子自殺的第二個主要原因。

白巖松: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要他追求極致和完美


看著這些數據,細思極恐。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位之前的學員發的朋友圈:孩子的健康快樂應該永遠排在第一位,至於其他在健康快樂面前一文不值。


後來得知,她的孩子患上了抑鬱症,並且已經有了自殺的傾向。後來,她每次來上課的時候,我都讓她帶上自己的孩子來一起聽課。這樣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也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多麼的努力,想去做一位好媽媽,而媽媽也是多麼的愛他。


當我們初為人父母的時候,我們的想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長大。


但是,為什麼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父母的初心變了,開始要求孩子這也要第一,那也要第一。做父母的我們應該好好反思,我們就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其他?


記得李玫瑾教授曾經說:真正成功的教育,就是培養出心理健康,內心充滿陽光的孩子。這也與我們卓識父母的學堂的理念:讓孩子向陽成長不謀而合。

白巖松: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要他追求極致和完美


01 請允許孩子犯錯


我們的一位學員在課堂上曾經分享了自己和孩子之間發生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花瓶給打碎了,這可是她從意大利千辛萬苦的帶回來的。她出於本能,就不管不顧,也不問就開始對孩子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


可是,當自己發洩完以後,發現孩子的眼睛中竟然充滿了恐懼。看著這個滿眼充滿恐懼的孩子,她突然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


原來自己小時候也曾不小心打碎了一個媽媽最喜歡的東西,而被媽媽打。


而這件事情給自己留下非常大的陰影,即使現在她也難以釋懷。只要一想到這件事情,自己依然會感到恐懼和害怕,就像一道傷痕一樣永遠地刻在了自己的心上。


其實,孩子心靈的心靈創傷,大多數是自己父母無意之間而造成的。


奧地利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同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同年。”


孩子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挫折,如何面對這些困哪和挫折,也決定了孩子一生的走向。如果孩子能夠欣然接受困難,積極面對困難,想盡辦法去解決困難,則會越挫越勇。反之則會一蹶不振,而後開始逃避困難與挫折。


作為父母的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每一位父母都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會愛自己的孩子。


難道愛也需要學習嗎?是的,毫無疑問,愛是需要學習的!給予孩子的愛更需要去不斷地學習。


沒有不犯錯的孩子,只有不敢面對錯誤,不敢面對困難的孩子。父母們,請允許孩子犯錯。


白巖松: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要他追求極致和完美


02 接受孩子的平凡


我們的身邊會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孩子:平時看起來性格非常開朗,也非常的活潑。好像永遠跟沒事人一樣。


孩子非常的有禮貌,學習成績也一直都非常的好,是那種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殊不知,這樣的孩子往往就處在抑鬱症懸崖的邊緣,也許哪天父母的一個無意的舉止或無心的言語,就會將孩子推下懸崖。


有的時候孩子退步了,父母往往比孩子更加不能接受,究其原因是孩子給父母帶來的那種榮譽感,父母享受自己孩子被人誇獎的那種感覺。


很多父母總是不斷地給孩子施加壓力,認為孩子這也不對,那也不對;總是去想如何才能讓孩子不停地進步,而沒有想過孩子的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需要的不是指責,而是安慰和鼓勵。需要被理解,需要有人與孩子一起去分析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


這些道理,父母大多數都知道,但往往就是做不到。這樣的父母愛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愛自己。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成長中的孩子內心極為的細膩與敏感。父母要多想想自己言語背後帶給孩子的是什麼?是信任還是不信任,是指責還是指導?


也許那些我們平常不注意的話,會像一把小刀一樣,一點點的割傷孩子的內心。


另外,父母不要總是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和期待,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從而你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孩子心理如果出現問題,那麼父母很孩子之間就會產生矛盾,出現隔閡。而孩子也會慢慢地關上與父母溝通交流的那扇大門。如果長此以往,其帶來的後果是多麼的可怕。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說法:減輕焦慮的最便捷的辦法就是回到自己的心理安全區。


如果父母總是不能接受孩子是平凡的,從而對孩子總是過分的要求和苛責,就會讓孩子喪失歸屬感,從而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產生懷疑。這樣的孩子。即使長大後也難以收穫快樂和幸福,因為他總是需要去治癒自己小時候留下的孩子傷口。


白巖松說:“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和達到極致。”


所有白巖松從來沒有讓自己的去追求第一名,還和自己的孩子說過,如果你考了第一名,你就不是我兒子。


真的優秀的父母就是要讓自己的孩子懂得:“即使你不完美,你也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白巖松: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要他追求極致和完美


03 尊重孩子的選擇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成為成功人士。


為了讓孩子完成自己認為的“成功”,從小就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和學習班,孩子規劃孩子在哪上學?是在國內上學還是出國留學?


但是唯一遺憾的是,父母幾乎從來沒有問過孩子想不想上,孩子的夢想到底是什麼?


而孩子迫於父母的威嚴,只能被迫選擇接受。這樣的孩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逃離,逃離自己的父母,逃離到一個可以過自己想要生活的地方。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想法來,對孩子是一種侵略甚至毀滅。”


去年比較火的一部電視劇《小歡喜》相信大家都看過。


英子喜歡天文學,而作為教師的媽媽卻覺得天文學沒有前途;英子想要考南京理工大學,但是媽媽卻讓英子留在北京。


直到最後把英子逼出了抑鬱,直到江邊,媽媽還在問為什麼。


小時候父母的那幾句


“這都是為你好”“到時候你會謝謝我的”“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

白巖松: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要他追求極致和完美


這些耳熟能詳的話,其實是對孩子最大的精神禁錮。


“為你好”這類詞語總是以愛的名義強加給孩子,但對於孩子來講,這無疑是父母給自己上的一道無形枷鎖。


什麼是成長?


跌跌撞撞,又哭又笑,才是成長。酸甜苦辣鹹,是生活味道,缺少哪一味,都不能稱之為完整的生活。


父母應該要牢記:即使孩子是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也比成為一個心理壓抑的機器要強上百倍。


培養出一個陽光樂觀,積極向上的孩子,才是父母的最大成就。


愛孩子,我們就要允許孩子犯錯,接受孩子的不平凡,尊重孩子的選擇,默默的守護好她。


最後,所有的關注,接納,信任和尊重,都會變成照亮孩子未來的光,斑斕而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