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凶15年!殺人後“漂白”逃亡,內江警方千里緝拿歸案

15年前的一個深夜,在一起多人發生群毆的糾紛之中,張某將一把獵刀捅進陳某的腹部,導致陳某最終傷重不治,而張某也由此開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涯……記者8日從內江市公安局市中區分局瞭解到,經過一代代專案組民警鍥而不捨的努力,犯罪嫌疑人張某近日被內江市中區警方成功抓捕歸案。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混亂中的一把獵刀

時間回到2005年2月13日,內江某歌城裡,張某同朋友們正在喝酒、唱歌。誰也沒有預料到,一場即將到來的意外,將徹底改變在場所有人的命運。

凌晨2點,3名年輕人來到包間門口,情緒急躁地把張某叫出來要求其還賬。其中一名男子陳某說:“你今天不還錢,我們三兄弟不得讓你走。”“不就是一兩萬元嘛,好大個事?過幾天我拿給你!”張某回答道。雙方爭吵愈發激烈,場面開始失控,張某的朋友衝出來,將陳某等3人圍住毆打。混亂之際,張某掏出一把獵刀捅在陳某的腹部,一攤鮮血順著陳某的肚子流了出來,陳某捂著肚子倒在地上掙扎,張某一行人匆匆逃離現場。隨後,陳某被送至醫院,最終經搶救無效死亡。從這一夜起,造成這次悲劇的張某,開始了他長達15年的逃亡。

案發後,參與作案的另外幾名犯罪嫌疑人已經被抓獲,唯獨張某一直蹤跡全無。原來,張某在案發當晚便潛逃出城,民警們全城搜捕無果。張某倉皇出逃時沒帶身份證和銀行卡,也沒和家人有任何聯繫。在那個二代身份證尚未普及的年代,一代身份證的人像全是黑白的,張某的身份證照片系首次辦證時的老照片,加之張某沒有及時更新人像照片,電腦裡調出張某的照片模糊不清,身份證照片經過辨識和本人相差甚遠,辦案民警多方設法,都未能獲取到張某的照片。面對張某的逃跑,民警開始圍繞張某的人際關係展開調查,在他們對張某的描述中,一張黑白素描的張某畫像產生了。憑著這張黑白素描照片,內江市中區警方對張某開展了一場長達15年的抓捕。

長達十五年的較量

15年來,領導換了一批又一批,專案組民警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內江市公安局市中區分局始終沒有停止追兇。2011年的“清網”行動中,專案組對在逃的張某進行抓捕,足跡遍及省內的成都、瀘州、宜賓、涼山、巴中等地和省外的廣東、江蘇、浙江、雲南等地,雖然此時公安偵查技術與當年案發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潛逃的張某依然無影無蹤。坊間有傳言張某已經死亡,但專案組的目標只有一個: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老刑警梅志榮是當初的專案組民警,他在刑偵戰線幹了一輩子,破獲了不少大案要案,2017年退休時,“2·13”案件成為他最大的牽掛,他把在歲月侵蝕下略微泛黃的專案筆記本拿出來,鄭重地向接手的民警說:“這個案子一定要破,人一定要抓到,要對死者家屬有個交代,拜託大家了。”研判、分析、追蹤、抓捕,這些工作成為專案組民警的日常。

2017年,民警得知張某的女兒結婚前去過一趟貴陽,然而,張某一家人在貴陽並無親戚和其他社會關係,張某的女兒也從未在貴州有過讀書、工作等社會活動軌跡。專案組民警反覆思考,一種假設在腦海裡漸漸浮現出來:張某極有可能在外地漂白了身份,換了身份繼續生活。事不宜遲,專案組民警立即趕赴貴陽,拿著當初張某的素描畫像開始了偵查工作,在陌生的城市跑遍了所有張某可能生活的地方,依舊沒有結果。回到內江後,專案組意識到這個案子的突破口還在張某家人身上,但是面對民警的詢問,張某家人依舊矢口否認。

2019年,“雲劍追逃”與“命案攻堅戰”行動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專案組成員對“2·13”案件再次進行攻堅,對線索進行再次梳理後,與貴陽警方聯繫請求協查。貴陽警方傳回信息,反映其排查出一名叫張友的四川籍男子,外號“張四哥”。專案組一下聯想到張某家屬曾說過,張某在家排行正是老四。專案組民警再次啟程前往貴陽,重點圍繞張友的身份進行調查後發現,張友在貴陽做工程生意,並且生意做得挺大,開的是豪車,但奇怪的是張友從不使用身份證,名下的車輛、房產都寫在另一個女人名下。種種跡象表明,這個張友極有可能就是殺人潛逃的張某。專案組前去找張友時,卻發現一家人並不在家中。為了不打草驚蛇,專案組暫時離開了貴陽,回到了內江。2020年初,疫情襲來,公安機關全力抗擊疫情,張某的逃亡生涯進入第15個年頭。

三赴貴陽抓獲嫌疑人

兩次貴陽之行,線索指向這個張友就是15年前殺人潛逃的犯罪嫌疑人張某。時機成熟,內江市公安局市中區分局研究決定,由當初“2·13”專案組成員,現任該局網安大隊大隊長的姜帆領銜,組織精幹力量三赴貴陽抓捕張某!

3月5日,貴陽某小區,在貴陽公安的協助下,姜帆帶領專案組成員來到了犯罪嫌疑人張某居住的小區門口。此時正值疫情期間,群眾紛紛居家隔離,這個時候是最好的抓捕時機。站在張某的家門口,姜帆敲了門後,一名女子打開了大門。民警隨即表明身份:“我們是內江公安,請問張友是不是住在這裡?”女子神色一下就變了,但仍硬著頭皮說:“我們家沒有叫張友的。”說罷就準備關門。“咔嗒”一個輕微的門鎖聲從二樓傳了下來。“誰!”姜帆等民警隨即衝上二樓,“開門,警察!”隨後門緩緩的打開。一名男子走了出來,把雙手遞給民警並說道:“這一天終於到了,我就是張某。”

審訊中,犯罪嫌疑人張某交代,當年作案後立即逃到了貴陽,為了逃避警方的追捕,他任何通訊設備都不用,任何需要登記身份信息的地方都不去,也不和家人聯繫,改名為“張友”漂白身份。一晃15年過去了,張某自認為潛逃成功,2017年才開始和家人有聯繫,沒想到內江公安15年追兇不止,他最終仍然難逃法網。回想逃亡的這15年,張某坦言:“每天都心驚膽戰,晚上睡覺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驚醒,看著窗外,總感覺警察隨時就會破門而入。”

已經在外地定居養老的老刑警梅志榮獲知犯罪嫌疑人張某被抓獲的消息,專門打電話向曾經歷經艱辛並肩作戰的刑警兄弟們祝賀,他動情地說:“我的刑警生涯已經沒有遺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