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開始 別習慣 別回頭。”

“別開始 別習慣 別回頭。”

以前我們經常聽到,如果一個人真的愛你,他會每天陪你聊天,信息永遠對你秒回。

可現在,或許太多人跌進過類似的坎兒才發現,那個每天只會找你聊天,隔著屏幕說盡情話,就是不會約你見面的人,不過是在找免費的陪聊,在養著備胎,而那個經常秒回的人,不過是因為他太閒了。

有讀者在後臺和我說,她心情不好,前段時間跟一個男孩曖昧,不僅每天聊微信,還會將她設置成微博的特別關注,關注她在其他社交平臺上的賬號,儼然即將進入戀愛的節奏。

可跟她一見面,她卻說自己好像被耍了,保持三個月微信的曖昧關係,前一天還聊到凌晨兩點,可後一天卻淡化了熱情,她發了幾條微信,他才回復一條,這樣的情況維繫了大概一週。



當這位聽眾鼓起勇氣問出那句:“其實現在我們是什麼關係?”時,男孩卻秒回了,他說,我們不是一直都是朋友嗎?

異性朋友會每天說著情話?會幻想以後的未來?會每天陪聊到凌晨?原來是我孤陋寡聞了,原來有些異性好友間關係的維繫,需要恬言柔舌的情話。

“別開始 別習慣 別回頭。”

“旗未動,風也未吹,是人的心自己在動。”

這句話形容朋友的狀態再合適不過,她也以為他喜歡自己才會每天陪她說話,可在他的微信通訊錄上,卻有著許多個「她」陪他聊天,或許為了寂寞、為了撩騷而消遣別人的深情,一點一點地取得她的信任,聊出了感情就刪。

記得在心理學上有個觀點是這樣的——對一個人的好感最多存在 120 天,一旦超過,那就是愛了。

也難怪,愛情本來就是習慣另一個人的習慣,一開始可能也只是覺得無聊時有人陪一下也挺好的,但久而久之,女孩會慢慢依賴上這份聊天的頻率,開始時不時打開微信,看他有沒有主動找自己。

看到消息框有個小紅點,心裡還是小鹿亂撞,看不到任何消息的提醒,心裡彷彿有點兒什麼噗通一下跌倒了深淵。

“別開始 別習慣 別回頭。”

就這樣,從漫不經心的聊天,到後來習慣將生活事無大小的事兒跟他分享,期待回應,期待愛的表達,開始帶著濾鏡去看待這份感情。

可有沒有想過,那個只會旗鼓張揚地用盡心思,證明自己對你的好感,卻遲遲不約你見面,不說出那句喜歡的人,他到底會有多喜歡你?

“別開始 別習慣 別回頭。”

記得看過一句話——撩的都不是喜歡的,喜歡的都是小心翼翼的。

如果他是真的喜歡,就不會特地跟你說:將你的微博設置為特別關注,同時也關注了你的社交平臺,更不會用曖昧來折磨你。



所有的大張旗鼓,不過只是表面的討好。

“別開始 別習慣 別回頭。”

亦舒曾經這樣形容過女孩對感情的態度——

“不過女人到底是女人,日子久了就任由感情氾濫萌芽,至今日造成傷心的局面。女人都痴心妄想,無論開頭是一夜之歡,或是同居,或是逢場作興,到最後老是希望進一步成為白頭偕老,很少有真正瀟灑的女人,她們總是企圖從男人身上刮下一些什麼。”

其實大部分的女孩,每次進入一段感情,都想從一而終,一牽手就能白頭,可這份對感情的純粹,卻一次又一次地被傷害,久而久之也就學會了將所有人拒之門外。

“別開始 別習慣 別回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過去在感情的世界裡,只有愛和不愛,在一起和分開,可如今感情世界的關係,卻變得複雜起來,你要學會區分什麼是曖昧,什麼愛,什麼是撩騷,什麼是一夜情。

認識了許久,卻半句不說愛的人,是曖昧。

兩天喜歡三天愛,七天追不到說拜拜的人,是一夜情。

談情的戰場只在微信,談天說地,聊過去想未來,卻只是嘴炮的人,是撩騷。

滋生了情絮,慢慢開始在行動上對你好,一段時間後小心翼翼去表白的人,才是愛。

所以希望好姑娘的你,在遇到下一個他之前,一定要擦亮雙眼,不是不能聊,也不是不能習慣一個人在身邊,而是隻有在確定戀愛關係之後,那些甜言蜜語,那些每天的陪伴才有存在的意義。

文自靡音裡裡,一個嘗試用文字和音樂同時溫暖你的人。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