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導語:五千多年前,地球上的面貌和現在大不相同。那時全球範圍的人類都在北緯30度線附近活躍著,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古巴比倫人,在豐饒的河水邊開啟著他們各自文明的傳奇。五千多年前的古中國也正經歷著中華文明開創的傳奇時代。

據說一個叫黃帝的偉大英雄,起始了世界東方這片土地上眾多的偉大創造。他在史前的兩次大戰之後,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部落聯盟,這個部落聯盟形成了中國的雛形,今天地球上逾1/5的人把黃帝奉為共同的祖先,稱他為人文初祖。出現在東漢時期的黃帝畫像磚上的黃帝,是現今已知年代最久遠的黃帝形象,在這些畫像磚出現之前,有一個人試圖用文字真實的描摹黃帝,他就是中國兩千年前著名的歷史學家司馬遷。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黃帝畫像磚上的黃帝

司馬遷筆下的黃帝是傳奇還是神話?在他的筆下,黃帝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司馬遷曾經親自巡遊各地,考察古老文獻中記載的歷史事件。黃帝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第一個人,司馬遷認為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名叫軒轅。一千多年前的學者認為,黃帝叫軒轅,是因為他發明了車。軒,是木車上的欄杆,轅,是前面駕車的木杆,而司馬遷的記載中說,黃帝居住在一個叫軒轅之丘的地方,所以黃帝叫軒轅。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軒轅黃帝塑像

《史記》: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一出生就很有靈性,不久就開口說話,幼年時聰明、機靈,長大後誠實勤奮,成年後廣博透徹。在司馬遷的記載中,黃帝從出生一刻起就異於常人。

晉代《帝王世紀》,還這樣描述了黃帝降生時的情景,據說黃帝是有熊氏少典的兒子,母親叫附寶。一天晚上,附寶看到北斗七星天樞星周圍起了一道電光,因而懷孕,二十四個月以後,生下了黃帝。黃帝出生之時,紫氣滿屋。也許一個普通人的生死註定會遺忘在歷史中,而一代偉人的生死總會被長久傳誦,總會被賦予一些神奇的力量。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黃帝誕生

人類早期漁獵、遊牧的生活是不穩定的,先祖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對自然環境依賴性很強,細微的環境變化都可能是古人付出生命的代價。那時孩子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而黃帝是那個時代的幸運兒。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陝西西安郊外的半坡出土了一座大型史前村落遺址。在距今5600~6700年之間的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許多兒童的甕棺葬。這些精美的陶盆就是小孩甕棺的蓋子,有學者認為陶盆上的圖案是祖先祈求護佑的圖騰。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陶盆

也許正是史前兒童如此高的死亡率,加重了司馬遷對天生聰穎、健康的黃帝異於常人的描繪。尋著司馬遷的筆觸,在他身後的兩千多年裡,對黃帝神奇經歷的探索和發現,從未間斷。而最震撼的一次發現發生在100年前,但這一次不是由一箇中國人完成的。

公元1921年,被稱為“仰韶文化之父”的瑞典人安特生髮掘出了一些美麗的陶器,一次偉大的文明探索開始了。這些考古證據就像一把打開歷史時空的鑰匙,讓久遠的黃帝時代生動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陶器

這些文明的遺蹟在傳遞著什麼信息?我們要怎樣把這些文明證據與黃帝相連?

黃帝時代融合了數千年原始文明的發展和積累,進入了一個文明集成的時期。北方有龍山文化、紅山文化、南方也有河姆渡,中國的文明系統是多元的,各個地區都有它自己的文明的火花,實際上是滿天星斗和百花齊放。文明的起源多麼不可思議,中華文明自黃帝開啟,自黃帝彙集綻放。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各文化區域

從古代文獻和現代考古實證中,我們試圖破解五千年前的文明,進入黃帝的生活,進入中華文明起源的時代。歷史記載,黃帝發明了釜甑,一種用來蒸煮食物的陶器。在今天陝西半坡遺址中,人們發現了距今六千年的浮躁。1978年,甘肅天水大地灣出土了距今七千八百年的建築遺蹟,最令人吃驚的是地面成分和今天的混凝土十分相似。不論黃帝是不是真的發明了舟車,出土於浙江河姆渡的獨木舟,確實已有了七千年的歷史,下圖是古人在七千年前用鶴骨製作的笛子,已經有了七個音階的區分,還有一些出土的陶罐,經過檢測陶罐裡有多種藥物的成分,還有一些陶罐上有刻畫符號,有學者相信這些五千年前的刻畫符號就是中國文字的雛形。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鶴骨製作的笛子

傳說,黃帝出生的部落叫有熊氏,為何叫有熊氏?

這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少典的大力士在山林中狩獵,遇到了一隻巨大的熊向他求救,少典拉開強弓,射殺了捕食熊的怪獸,巨熊隨即匍匐在少典的腳下,從此守護著少典氏族。後來其他氏族就把少典氏族稱為有熊氏。也許這僅僅是一個被演繹了無數遍的傳奇,但有熊氏的稱謂,卻為後輩勾描出了祖先們在密林中狩獵的矯健身影。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巨熊向少典求救情景

在今天陝西、河南、山西的交界處是黃河中游廣闊的平原和丘陵地區,有關黃帝和有熊氏的故事,曾經在這裡廣為流傳。當年司馬遷很有可能就曾在這裡考察過有關黃帝的足跡和傳說。

祖先們早年間漁獵、遊牧的生活充滿了危險。一個前一天晚上還和你一起在篝火邊舞蹈的族人,很可能就在第二天早上的狩獵中,喪生在猛獸的口中,也許在黃帝的記憶中就存在著這樣的一幕。

如何讓人們生活得更好,成為黃帝一生的追求。

於是在司馬遷對黃帝的記述中,就有了這樣一段:軒轅修德行、整軍旅,研究四時節氣變化,種植五穀、安撫民眾,一派農耕生活的安寧景象。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農耕生活的安寧景象

農耕生活有很多好處,它可以保證充足的糧食,提供穩定的生活,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先祖不必再為果腹和過夜地點費神,他們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更多的發明創造和文化藝術的孕育成為可能。有科學家一度堅信,是農耕孕育了人類的文明。

有一個有關農耕發明的一則傳說。說有一天,一隻美麗的小鳥在天空飛過時,口中銜著的穀穗恰好掉調到了神農氏的身邊。神農氏認為這是上天的賞賜捨不得吃,就把它埋到了土裡,半年以後,穀穗居然長成了很大的一片。於是在神農氏的感悟和教習下,人們學會了耕種,有學者相信黃帝稱號的來源,其實就與農業文明的發展密切相關。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關農耕發明傳說情景

司馬遷這樣解釋黃帝的稱呼,他做天子,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徵兆。土色黃,所以號稱黃帝。

土與黃色相對應,也許正是對後世中華文明誕生在黃土高原上的反映。從黃帝稱號來看,很多學者認為他是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偉大首領,也有學者認為,黃帝的稱號來源於黃河,黃河被中國人稱為母親河,我們的先祖逐水而居,文明在岸邊孕育。黃河不僅僅是生命之水,更是文明之水。

黃帝、黃帝,黃是什麼?土之中最渾厚的、最深厚的這種顏色,最正中央的一種位置,實際上這也奠定了中國人的一種人生態度。在開創的過程中有回首、有積澱,有最民眾的東西,這也是保證中國能夠發展五千年到現在,作為唯一不曾中斷的文明的一個基石。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黃帝像

土地是農耕的基礎,隨著農耕技術日漸成熟,富足的食物、穩定的生活,帶來許多發明創造。司馬遷《史記》中記載,黃帝的妻子叫嫘祖。嫘祖是中國栽桑養蠶的始祖,被後世尊稱為先蠶娘娘。直到今天,中國有些地方還保留著供奉嫘祖的習俗。在那一時期的傳說中,除了養蠶絲織,黃帝身邊還有許多智慧的發明。骨針、紡輪、夯牆、天文、醫學、音樂、文字,如此多的發明,歷史都記在黃帝的名下。

這是一種中華文明發展過程中集成式的寄託,還是黃帝原本就是一位志勇超群之人?

也許黃帝並不僅僅是一個具象的、個體的人,而是一個時代的代表,這個時代就是中華文明孕育的重要時期。這段重要的孕育期,從黃帝的帝字最初的造字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黃帝的帝字在甲骨文裡字形像花蒂的全形,上面像花的子房,中間像花萼,下面下垂的像雌雄花蕊。花在自然界中是種族繁衍的象徵,到了明代,當時的字典字彙中這樣解釋黃帝的帝字:天之神,後來黃帝確實成了一個神一樣的存在。後世有關黃帝的故事中,他不僅發明了農耕、車、弓箭、衣冠,甚至可以呼風喚雨、御龍昇天。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黃帝的帝子在甲骨文裡字形像花蒂的全行

中國人認為在黃帝之前,中華文明已經有了數千年的積澱,距今八千到一萬年的華胥氏,是所有中國人的老祖母,有種說法認為中華的華字來源於華胥氏。和華胥氏同時代的有巢氏,用木頭築巢穴,這是房子的雛形。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火的使用,加快了人類邁向文明的步伐。伏羲氏思索自然萬物間的規律,發明了八卦。神農氏是農耕的發明者,農耕帶來的穩定生活,成為文明誕生的重要物質基礎。到了黃帝所在的時代,原始文明在數千年的積澱之後,進入了一個發明創造大爆發的時期,這就是中華文明初形建立的黃帝時代。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黃帝?又為什麼稱他為人文初祖?

黃帝塑像

結語

今天眾多屬於這個時代的考古證據,印證了史書中關於黃帝的記載。這樣一些發明創造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我想這是完全可能的,黃帝就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就是一個代表。先進的文化因素都被歸到黃帝身上,實際上他是中華民族的史前時期的發明創造,這些實際上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一個貢獻。我們紀念黃帝做這方面的貢獻的時候,其實紀念的是我們無數默默無聞的,但是非常非常偉大的祖先,我們的祖先就在黃帝身上得以凝結。

就這樣,經過數千年的傳誦,黃帝成為了我們的人文初祖;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一位擁有無窮力量的開拓者、一位智慧超群的發明家;成為了凝聚民族力量的符號;成為了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祖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