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疾不徐 靜待花開

——成都市紅花實驗學校樊華姍老師的教育敘事

不疾不徐 靜待花開

教育是一場修行,需要靜心而為,不疾不徐;孩子是含苞一朵,當然花期自在,花景可期。作為教師,只需在修行中靜待花開,體味幸福。

初遇·困惑

8年前我第一次到成都市紅花實驗學校參加面試。迎面而來幾個小學生,走到跟前突然向我敬禮:“老師,您好!”我心頭一震,剎那間暖流湧上心間。這是我第一次獲得“老師”這個稱謂,從孩子們口中“跳躍”而出的這一聲“老師”是那麼的悅耳動聽。我喜歡這個稱呼,也喜歡這群孩子。後來,面試通過了,我成為了這群孩子真正的老師。

九月,新學期終於開始了,我的教師生涯也正式拉開了序幕。鬥志昂揚的我簡單地以為只要認真備課,好好上課,樹立起自己的威嚴,就能夠開啟我愉快的教師生涯。萬萬沒想到,開學後的第一節課我就敗下陣來。儘管我使出渾身解數去展示“威嚴”。可是,他們依然我行我素,全然不把我放在眼裡。教室裡亂得一塌糊塗,手足無措的我也氣得漲紅了臉。下課鈴聲一響,我立馬衝出了教室,躲進辦公室裡哭得稀里嘩啦。我甚至還衝動地跑去校長辦公室哭訴:“我不想教這個班!”校長耐心地等待我平靜下來才開始對我說:“學校可以考慮幫你調整上課班級,你也可以選擇逃避,可是以後再遇到這樣的班,你怎麼辦?逃避能解決問題嗎?逃避了,你又真的能獲得提高嗎?”這一席話說得我啞口無言。是啊,我怎麼能夠這麼容易就選擇逃避?我必須去面對這群我搞不定的孩子!擦乾眼淚,我又回到了教室。

不疾不徐 靜待花開

陪伴·同行

在我迷茫無助時,身邊的同事紛紛向我伸出熱情的雙手,給我莫大的關心與支持。在他們那裡,我得知了這個班,乃至這所學校的基本情況:這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0%以上的學生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家長忙於奔波生計,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關心孩子的成長與學習,也缺乏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再加上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與家長衝突不斷,有的家長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導致孩子更加叛逆。這群孩子普遍具有自卑、敏感、行為偏激、自制力差、厭學、逆反等心理特徵,還非常在意別人的態度與評價,渴望尊重,喜歡平易近人的老師。而我所謂的“威嚴”恰恰“觸犯”了他們的大忌。

找到問題的根源後,我開始試著走近這些孩子,聆聽他們的成長故事。我慢慢地理解這些所謂的“問題孩子”,也透過“叛逆”的表象看到了他們內心對愛的渴望。為了更好地幫到孩子們,我不斷地學習心理學知識,利用假期考取了心理諮詢師三級證書,針對8年級的孩子的特殊學情,還積極開展心理團輔活動……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呵護這群需要愛的天使。

這群孩子讓我的教師生涯有了第一次的挫敗,讓我收穫了第一份感動,也讓我第一次明白“教師”不是冰冷的字眼而是有溫度的職業,教育的過程更是師生之間平等互動的交往與相互的成全。

不疾不徐 靜待花開

感恩·成長

有人問我:“你這8年的從教經歷中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我的答案是“賽課”。是的,至今讓我刻骨銘心的賽課是第一次參加區級賽課。為了更好地準備賽課,學校聯繫了40中的老師幫我指導。從此,我與楊登梅老師就結下深厚的師徒情。還記得師父看了我的教學設計後,嚴肅地問我:“你有沒有認真研讀過《新課程標準》?有沒有認真研究過教材和學情?有沒有認真分析過教學的重難點?”面對靈魂三連問,我連連搖頭,尷尬得無地自容。她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要給學生一杯水,你得有一桶水。你的教學設計缺乏高度和深度。”也正是從這一刻起,我才明白一堂好課的標準。為了達到這兩個“度”,師父前後四次到我校來聽課指導,每次都會特別認真地和我探討:提問是否貼近學生,材料的選取是否與時俱進,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教學目標是否達成……而這些都是我很少或者從來都沒有考慮過的問題。

在那近半個月的備賽時間裡,我幾乎隨時都在思考教學設計,天天都在修改教案和課件。有好幾次半夜突然醒來,想到一個好的活動創意或者一個更恰當的提問,我都會激動地趕緊打開電腦記錄下來。可是每次拿給師父看都沒有達到師父的要求。我也曾經無數次暗下決心:打死都不會再改了,以後再也不參加賽課了!但是一想到師父一直耐心地陪著我分析討論直到凌晨的情景,她對教學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及她對我這個本不是一個學校的徒弟無私的陪伴與付出,我真的不敢再有半點懈怠。終於,我的努力得到了師父的認可,也讓我收穫了教師生涯中的第一張“一等獎”榮譽證書。賽課結束,我直接病倒了,住院一週。賽課真的太可怕了,可是正是由於這次痛苦的磨礪讓我明白:唯有對自身高標準的要求,對工作認真執著的態度,才能夠達到師父所說的“高度”與“深度”。“以後再也不參加賽課”的話早已被我拋在腦後。我也接連獲得了7張區級賽課一等獎榮譽證書。而每一張證書都是我成長的最好見證。

“道雖遠有伴肝膽相隨,業固艱得師情懷以授!”感謝8年教師生涯的歷練,感恩8年紅實所有的遇見!我也將繼續懷揣教育的初心,一路前行,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