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侵略”還是“解放”?奧斯曼對巴爾幹的統治為何有褒有貶?

引言:

14世紀中期是奧斯曼帝國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就是在這個時間段內,奧斯曼帝國統一了巴爾幹地區,這是他走向世界性帝國最堅實的基礎。但是這個時候的奧斯曼帝國只是剛剛從流民政權蛻變而來的新興政體而已,還沒有那個資格被稱為帝國,所以後文我們稱之為奧斯曼候國。巴爾幹地區可以說是奧斯曼候國第一塊領土,對於奧斯曼候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巴爾幹地區對於中國人來說應該是非常陌生的地方,因為比起地中海這些鼎鼎大名的地名來說,中國人對於希臘以外的地區還是比較陌生的。但是提到一個地名我相信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的,那就是多瑙河。巴爾幹地區大致就是包括多瑙河的一部分歐洲地區。其實"巴爾幹"這個地名在14世紀的時候並不存在,後來我們通常稱呼被奧斯曼帝國統治過的地區叫"巴爾幹"。

是“侵略”還是“解放”?奧斯曼對巴爾幹的統治為何有褒有貶?

巴爾幹地區地圖

巴爾幹的地區比較複雜,有點中國四川地區的味道,東邊是貫穿的山脈,西部大多也是一些山嶽,只在山嶺之間有一小塊的平原,通過河流才能和外部世界進行連接。在這樣地形複雜的地方,生活的民族也非常的多,所以是比較混亂比較難以控制的一塊地區。不過這塊地盤一直在拜占庭帝國手上,這段時間的巴爾幹地區還算是和平。可是到了14世紀,原本佔領巴爾幹地區的拜占庭帝國陷入了衰落,巴爾幹地區也就陷入了混亂當中。

是當時的拜占庭帝國已經是外強中乾了,身邊還有兩個王國虎視眈眈,對於其他領土的控制也變得十分勉強。13世紀以後的拜占庭帝國已經不算是一個世界性帝國了,已經衰落成一個地方政權了。而且最嚴重的是,當時的拜占庭帝國還陷入了內部矛盾,為了皇位繼承的問題帝國內部打成一鍋粥。就是在這個時候奧斯曼候國開始趁火打劫進攻巴爾幹地區。


奧斯曼候國進攻巴爾幹,拜占庭帝國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拜占庭和奧斯曼其實早就有了盟約,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對手那就是卡雷斯候國,對此奧斯曼候國的奧爾汗國王還迎娶了拜占庭的皇室之女,說白了就是政治聯姻。但是1345年,奧斯曼候國就把他們的對手卡雷斯侯國給吞併了,這個盟約已經名存實亡了。而且這個時候拜占庭帝國自身也陷入了混亂當中,所以奧斯曼侯國就不客氣了,開始進攻巴爾幹地區。

是“侵略”還是“解放”?奧斯曼對巴爾幹的統治為何有褒有貶?

巔峰時期的拜占庭帝國地圖

沒多久奧斯曼候國就佔領了巴爾幹地區的部分領土,成為了巴爾幹眾多諸侯中的一員。但是14世紀60年代左右,奧斯曼候國自己也陷入了繼承危機,因為當時的奧斯曼候國只是一個剛剛從流民政權晉升而來的小國家,並沒有發育出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對於繼承人制度這些國家基礎還是非常薄弱的,最後是穆德拉一世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不過這個時候的奧斯曼候國才經歷了三個皇帝,政治制度還是處於比較落後的階段。在奧爾汗時期還實行分權制,就是類似於中國的分封制制度,奧斯曼家族的皇室成員是擁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的,這樣就容易發生上節所說到的繼承人危機。所以穆拉德一世之後,就開始收回其他權利,所有的權力都收到了蘇丹的手中。就這樣,穆拉德一世集中了奧斯曼候國的所有力量,準備一舉吞併巴爾幹地區。

是“侵略”還是“解放”?奧斯曼對巴爾幹的統治為何有褒有貶?

奧爾汗一世帶領的軍隊

1362年,穆德拉一世開始全面進攻巴爾幹地區,首先就佔領了拜占庭的重要城市作為跳板。隨後就一路征伐,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的對手之後,脅迫這些人和奧斯曼候國一起進攻。就這樣奧斯曼軍隊的實力像滾雪球一樣一點一點的開始壯大,巴爾幹地區似乎馬上就要落入奧斯曼候國的手中了。可是拜占庭帝國似乎命不該絕,一個意想不到的援兵從天而降。


拜占庭的救星,陷入兩線作戰的奧斯曼侯國解體

1394年,奧斯曼的軍隊已經把君士坦丁堡包圍了,拜占庭帝國已經岌岌可危,就在拜占庭皇帝瑟瑟發抖的時候卻迎來了意料之外的援軍,歐洲國家的十字軍過來支援拜占庭了。這也是歐洲歷史上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這群來自歐洲西部的援軍,挽救了搖搖欲墜的拜占庭。

是“侵略”還是“解放”?奧斯曼對巴爾幹的統治為何有褒有貶?

十字軍東征

面對十字軍,奧斯曼候國一開始也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成功的把多瑙河以南的地區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可是從中亞率兵遠征的帖木兒汗國攪和到了這場戰局當中,這就讓兩線作戰的奧斯曼候國壓力大增,因為雖然這個時候的奧斯曼候國實力算是比較強的,但是也沒有能力雙線面對兩個強大的敵人還能全身而退。

而且帖木兒汗國還準備了一個大殺器,就是那些被奧斯曼候國流放的其他政權的君主。蒙古人讓這些被流放的貴族在戰場上打頭陣,用來動搖奧斯曼候國的軍心。上面我們也說了,奧斯曼的軍隊大多都是由被征服地區的軍隊拼湊而成,這些人看到昔日的貴族,難免會動搖軍心。所以這部分的軍隊士氣十分低迷,而且蒙古軍隊在數量上也是佔優的,就在這樣的四面楚歌之下奧斯曼候國受到了重創。

是“侵略”還是“解放”?奧斯曼對巴爾幹的統治為何有褒有貶?

帖木爾汗國

1336年左右,帖木兒汗國徹底擊敗了奧斯曼候國,東西兩線積極擴張的奧斯曼候國到了分崩離析的危機關頭。1402年的安卡拉戰役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包圍君士坦丁堡的軍隊倉皇撤回,在戰場上全面潰敗,連奧斯曼當時的國王巴耶濟德一世也淪為了階下囚,奧斯曼帝國就此解體。

不過奧斯曼卻沒有就此退出歷史舞臺,而是由穆罕默德一世完成了再統一。不僅如此,重新統一的奧斯曼候國再次確立了奧斯曼家族的權威,在軍事和政治方面徹底恢復到了安卡拉戰役之前的狀態。奧斯曼家族的威望不僅沒有被摧毀,反而還提高了,徹底的整合了安納托利亞地區的社會。到了14世紀末,巴爾幹地區終於完全的落入了奧斯曼候國的手中,奧斯曼也開始了新的征程。


侯國到帝國的轉變,“蒂瑪爾制度”幫助奧斯曼帝國實現了對於巴爾幹地區的統治

奧斯曼候國雖然統一了巴爾幹地區,但是征服一個地方,並不代表就能統治一個地方。馬上可以打天下,但是不能馬上治天下。

奧斯曼人通過"掠奪-同盟-成熟-直接統治"4個順序逐步的加深統治的程度,最後直接在直轄的領地上推行了蒂瑪爾制度,成功的將巴爾幹地區完全納入了帝國的體系當中。

是“侵略”還是“解放”?奧斯曼對巴爾幹的統治為何有褒有貶?

投降蘇丹的人民

首先,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擴張的時候,就有計劃的掠奪要征服的土地,他們傾向使用小分隊機動的掠奪城鎮和襲擊村莊,他們的目標也非常的明確,就是錢和奴隸。這些小分隊的成員是自願加入戰鬥的,奧斯曼帝國會將這些人員登記在冊並加以管理,但這些人並沒有參與軍事行動的義務,這些人的成分也非常的複雜,很多都是巴爾幹地區的本地人。

通過不斷的掠奪和擴張,巴爾幹地區已經全部落入了奧斯曼候國的手上,這個時候就不能採取掠奪的方式了,哪有自己搶自己的。所以奧斯曼候國就讓被征服地區的貴族們稱臣,這些貴族成為了繳納貢納金的屬國,他們的武裝力量則編入了奧斯曼的軍隊,也有為奧斯曼候國服兵役的義務。

到了後來,穆拉德二世時期奧斯曼帝國就直接開始插手地方政治,直轄的區域也開始逐漸擴大。這個時候的奧斯曼候國還是比較謹慎的,一旦發現不對的苗頭,就把它重新劃分為屬國。就在這樣的慢慢調整當中,一點一點的推進中央直轄地方的過程。不過奧斯曼的直轄並不指的是中央直接插手地方,而是指推行蒂瑪爾制度。

是“侵略”還是“解放”?奧斯曼對巴爾幹的統治為何有褒有貶?

被刺殺的穆拉德一世

蒂瑪爾制度是指授予一部分人在鄉間的徵稅權,作為代價這些人需要承擔相應的軍事義務。其實這個方法有點像亞述帝國曾經採取過的統治方法,這樣一來中央不僅直接對地方有了管理權力。而且由於統治階層都是地方原來的貴族,所以受到的阻力十分的小。就這樣,在這一套組合拳之下,巴爾幹地區完全的臣服在了奧斯曼候國的腳下,被順利納入到了帝國體系當中。


評價

  • 歷史對奧斯曼的評價不一

歷史上對於奧斯曼候國征服巴爾幹的歷史充滿了爭議,因為19世紀以來的歷史學家都把奧斯曼候國當成對巴爾幹地區的侵略者。因為當時在巴爾幹地區的各個國家剛剛實現了獨立,需要高揚民族意識,所以在回顧歷史的時候就需要一個人作為靶子來凝聚民族意識,奧斯曼帝國就作為入侵者成為了這個靶子。

不過還有另外一種學說,這種學說認為奧斯曼帝國對於巴爾幹的統治是和平進行的,而且認為這是將巴爾幹人民從封建勢力上解脫出來。

奧斯曼人進入巴爾幹,不僅不是災難,而且給巴爾幹人民帶來了和平。這種學說雖然好聽一點,但都在強調奧斯曼候國作為巴爾幹的統治者是一個外來人,但是綜合當時的世界局勢出現這樣的論調也非常正常。

是“侵略”還是“解放”?奧斯曼對巴爾幹的統治為何有褒有貶?

現在的巴爾幹地區

  • 奧斯曼的統治為巴爾幹締造了新秩序

但是拋開這些成見的話,我們會發現,奧斯曼人當時的統治階層包括了超出我們想象的巴爾幹本地派,這些人並不是奧斯曼集團的代理人和助手,反而他們和奧斯曼人一起構成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階層。奧斯曼家族用合理的統治方法在巴爾幹締造了新的統治秩序,這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奧斯曼人通過"掠奪-同盟-成熟-直接統治"4個順序逐步的加深統治的程度,最後直接在直轄的領地上推行了蒂瑪爾制度,成功的將巴爾幹地區完全納入了帝國的體系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奧斯曼帝國到底是不是外來人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到了後來他已經完全的將巴爾幹地區嵌入到了奧斯曼帝國的內部,奧斯曼帝國的存在也深深的改變了這個地區的歷史和文化傳統,這是毋庸置疑的。

參考文獻:《奧斯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