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孩被媽媽"圈養":聰明的父母,都是用榜樣的力量"保護"孩子

8歲女孩被媽媽"圈養":聰明的父母,都是用榜樣的力量"保護"孩子

網絡

作者|西涼

01比起孩子,更怕面對傷害的是父母

見過圈養豬、圈養羊的,還沒見過"圈養"孩子的。誰知,山東青島的一位媽媽,卻把女兒"圈養"在家裡,整整8年。

不認識爺爺奶奶,甚至連爸爸都不叫了。

爸爸說,"妻子不讓女兒出門,女兒連小夥伴也接觸不到。幼兒園也只去了兩天,就回來了。"

眼看著又到了開學的日子,爸爸很著急。他找了村裡能說上話的人,開解孩子媽媽,希望能送孩子去上學。

不料,孩子媽媽依然堅持讓孩子待在家裡。

8歲女孩被媽媽"圈養":聰明的父母,都是用榜樣的力量"保護"孩子

網絡

她解釋說,"我不限制孩子的自由,她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想學什麼就學什麼。我就是擔心老師委屈孩子。"

在她看來,孩子雖然沒有去上學,可該學習的知識一點都沒耽誤。恰恰相反,女兒的字寫得既漂亮又工整,比很多上小學的孩子都寫的好。畫的畫更是色彩豐富、自然生動。所以,不去上學完全沒有關係。

但其實這個媽媽忽略了一點:對於一個人來說,個人的生存技能比掌握文化知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重要。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脫離社會而生活。

除此之外,我還發現這個極端的「保護」孩子的媽媽,事實上是自己缺乏面對問題的能力。

害怕孩子受到傷害,害怕老師讓孩子受委屈,就不讓孩子接觸人這樣的做法,其實就是這位媽媽不敢直面問題的表現。

看似是「保護」孩子,實際上是在逃避問題。

8歲女孩被媽媽"圈養":聰明的父母,都是用榜樣的力量"保護"孩子

網絡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真的在學校受到了委屈,一般家長會怎麼做呢?

1、和孩子溝通,問清楚事情經過,為什麼會受到委屈?是孩子上課調皮,還是老師故意刁難。

2、和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面對並解決問題。

3、給孩子做心理建設,如果是孩子的問題,改正不良的做法;如果是老師的問題,大不了換個學校。

我想這才是真正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沒有誰會因為孩子上學一下子適應不了,就切斷了孩子上學的路。也不會因為一時的磕磕絆絆,阻斷孩子和外界接觸的機會。更不會不讓孩子和爺爺奶奶、爸爸接觸。

心理學家李玫瑾老師說,"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所以,為人父母不要打著「保護」孩子的旗號,做著傷害孩子的事情。

8歲女孩被媽媽"圈養":聰明的父母,都是用榜樣的力量"保護"孩子

網絡

02逆反式保護,孩子想要的父母偏不給

生活中,一些父母嘴上強調“我不限制孩子的自由”,但孩子想要的東西,父母從來都不會滿足。

小到你該吃什麼,穿什麼,大到你該上什麼學校,交什麼朋友,甚至跟什麼人結婚,生男孩還是生女孩,生二胎還是生三胎。

父母一直把這種逆反式的保護,當成為孩子好,只要孩子想要的就堅決不同意。

熱播劇《小歡喜》中小陶虹飾演的媽媽宋倩,對女兒喬英子的「保護」,就是這種逆反式的典型例子。

喬英子在媽媽面前不敢哭、不敢笑、不敢不高興,也不敢放肆的高興。

想見爸爸,怕媽媽不高興,忍著;

想吃豆漿油條火鍋,媽媽說不健康,還忍著;

生吞海參的時候,明明咽不下去噁心的想吐,但面對媽媽關切的眼神,也只好忍著假裝「好吃」。

如果一個孩子需要在父母面前,不斷的偽裝自己,才能得到短暫的和平相處,那這個孩子真的活得很累。

8歲女孩被媽媽"圈養":聰明的父母,都是用榜樣的力量"保護"孩子

《小歡喜》劇照

喬英子說,"其實其中考試的時候那些題目她都會,可她不想寫下正確的答案。因為她覺得沒意思。"

因為媽媽剝奪了一切她認為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英子用唯一她能控制的分數和媽媽對抗。她所有的想法、渴望、夢想,在媽媽那裡都會遭到無情的拒絕。

說實話,作為一個媽媽我有幾分理解宋倩的做法。為人父母走過的坑、受過的苦,總想像掃雷一樣,提前為孩子清掃乾淨。

但父母們也必須明白:孩子的人生我們終究替代不了。孩子從孕育的那一刻起,就是獨立的個體和生命。

父母之於孩子只是土壤,孩子是獨立的一株樹苗。父母這塊土地裡有什麼樣的養分,就會孕育出什麼樣的果實。

孩子想吃蘋果,父母費盡心力給一筐梨,也是一種傷害。

孩子想吸毒,父母竭盡所能去阻止,卻是保護。

但是蘋果、梨、香蕉,孩子究竟愛吃什麼,得讓孩子嘗過才知道。

有時候,我們為了「保護」孩子,一味地把我們認為好的東西推給孩子,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嘗試的機會和快樂,剝奪了孩子瞭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樣生活的可能性。

所以,為人父母不要用你認為的好去保護孩子,而是用孩子需要的傘去遮風避雨。

8歲女孩被媽媽"圈養":聰明的父母,都是用榜樣的力量"保護"孩子

《小歡喜》劇照

03聰明的家長,都用榜樣的力量去保護孩子

很多人一想到「保護」孩子,就恨不得把孩子裹進父母分羽翼下,不讓孩子學習飛翔。但其實真正的保護,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在疾風中奮力的飛翔,扶搖直上九萬里。

可惜的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一些父母不僅不是孩子扶搖直上的幫手,卻成了孩子努力振翅的阻礙。比如喬英子的媽媽宋倩,比如前文中中把孩子"圈養"起來的女人。

其實真正的保護,就是給孩子樹立一種堅實、積極樂觀的榜樣。

《小歡喜》中季楊楊的父母,就是這樣一對值得借鑑的榜樣。

劇一開始季楊楊的母親劉靜被老師叫到學校,處理兒子和同學打架、以及蹲班的問題。她沒有像海清飾演的方一凡媽媽,立馬炸了,對孩子轟炸式的謾罵、訓斥。她選擇的是冷處理。

當然這樣的處理方式不見得適合每一個家庭。但劉靜和她的名字一樣,身上有一種靜氣,有一種處事沉穩的氣質。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能情緒沉穩地去應對。自己先不慌,不做情緒上的耗損,就事論事。

而季楊楊的爸爸季勝利雖然脾氣有點急,但當他意識到問題急不來的時候,就立馬著手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季勝利知道兒子喜歡賽車、喜歡打電玩,季勝利就跑去學開車、玩遊戲。他不會礙於自己父親的面子,而是虛心的向孩子的舅舅和老師請教、學習。

和孩子利用賽車社交軟件聊天的時候,孩子難免會吐槽家裡的家長裡短,季勝利能冷靜的從旁觀者的角度,對孩子進行開解和交流。

這兩種品質,是我們很多家庭所欠缺的。

一、不在情緒上遷怒孩子;不在道理身上苛責孩子。

二、面對問題,就竭盡全力解決問題,不逃避、不埋怨、不推卸。

一些父母一聽老師在微信群裡說孩子又惹禍了,還沒搞清楚事情的原委,自己先炸了。不分青紅皂白先把孩子訓斥一頓。

即使事後意識到自己錯了,也不會和孩子道歉。還礙於面子說,"我是他老子,說他兩句怎麼啦。"

父母可以說孩子,但凡是要站在一個理字上。不能,自己的道理是道理,孩子的道理是歪理。

8歲女孩被媽媽"圈養":聰明的父母,都是用榜樣的力量"保護"孩子

《小歡喜》劇照

當劉靜確診得了乳腺癌之後,季勝利和劉靜更是敞開心扉的告訴孩子實情。就如他們說的,孩子十八歲了,接受得了得接受,接受不了也得接受。

其實,在季勝利夫婦會北京的時候,他們同樣也在面對一個問題,孩子十八了,不是當年十多歲的小男孩了。

這個家庭一直在傳遞一個品質,正視問題、面對問題、積極地解決問題,而且是講求方法因地適宜的解決問題。

所以,當季楊楊知道媽媽生病的現實,他也現在勇敢地面對。他剃了光頭,和媽媽一起迎接化療這個難熬的階段。同時,他也學會了積極面對學習上的問題,拼盡全力在考前一搏。

我想,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坑,父母拉著孩子繞過這些坑無可厚非,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教會孩子如何自己避坑,遇到躲避不過去的坑,又將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爬出來。

一個人身上真正的鎧甲,不是父母的庇護衣,而是自己強壯的體魄和百折不撓的心理抗壓能力。

保護,不是把孩子關進溫棚裡不接受外界的風吹雨打,而是讓孩子在疾風勁草中,仍在心有溫暖的牽掛和勇往直前的魄力。


作者|西涼

寫字。攝影。讀書。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