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電影上線播,打得過電視劇嗎?

大電影上線播,打得過電視劇嗎?

《肥龍過江》

大电影上线播,打得过电视剧吗?

《大贏家》

大电影上线播,打得过电视剧吗?

在影院放映過的《葉問4》在網上“重播”,成績依然超過甄子丹的新片《肥龍過江》

從1月的《囧媽》到2月的《肥龍過江》,再到3月的《大贏家》,接連三部原院線大電影改為線上播映。然而無論是話題還是熱度,《囧媽》上線時的熱鬧情形在之後的兩部作品身上均未再出現。對於電影創作者來說,作品登上網絡平臺,遊戲規則便跟以往大不一樣:曾經只是少數同行相爭,如今要面對的最大對手卻是早已走上精品化路線的中國電視劇軍團。

以往,電影聽起來似乎比電視劇更“高大上”;但如今,網絡平臺的興起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高質量電視劇問世,院線片轉向線上播映的趨勢則讓兩者的界限進一步被打破。電影若在創作上原地踏步,或將面臨更深的危機。

第一個吃螃蟹,收穫最多眼球紅利

1月25日,徐崢執導並主演的《囧媽》在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抖音火山版及鮮時光TV上線。作為院線電影改為線上播出的首個“吃螃蟹者”,《囧媽》3天總播放量超過6億、總觀看人次1.8億。這個數據究竟是否驚人,對照3月20日同樣在以上平臺播出的新片《大贏家》就知道了——該片上線3天,正片播放量9800萬,不足《囧媽》的六分之一。

截至目前,《囧媽》豆瓣評分5.9分,《大贏家》豆瓣評分6.8分,《大贏家》的口碑並不低於《囧媽》。兩者的類型也相似,都是戲劇衝突較為強烈的喜劇類型片。說到底,真正導致兩片在同平臺表現差距如此之大的,只有《囧媽》作為首部轉為網播的院線電影的眼球紅利了。

即使當時有全國超過20家院線對《囧媽》“棄影院,投網絡”的做法表示聯名反對,但這樣的新聞在當時“春節檔缺席春節”的大背景下,也被廣大觀眾解讀成了“頭鐵”的徐崢寧願得罪院線也要給觀眾“發福利”。後來大鵬主演的《大贏家》同樣也是線下轉線上,同樣也是“免費看”,但同樣的轟動效應卻不會出現第二次了。

同一個演員,新片竟沒老片受歡迎

跟《囧媽》和《大贏家》不同,王晶監製主演的《肥龍過江》選擇的是已經有多年電影播出經驗的“老平臺”。該片原定2月14日情人節檔公映,後來改為2月1日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播出。

同為喜劇片,但該片的成績同樣沒有顯現出人們想象中的“院線新片線上首播”該有的“生猛”。以騰訊視頻為例,《肥龍過江》上線迄今已接近兩個半月,播放量共1.6億次;而同是甄子丹主演的《葉問4:完結篇》,作為一部去年12月20日就在電影院上映過的“舊片”,卻有高達2.2億次的播放量。兩者比較之下,改為線上公映的《肥龍過江》不但喪失了在線下公映的分賬,同時也未能因為“新片”的身份而在線上獲得觀眾的“寵愛”,可謂兩失。

當然,因為目前選擇在騰訊視頻等資深網絡視頻播出平臺上線的院線新片,有且僅有一部《肥龍過江》,因此不能武斷地作出“院線片上線得不償失”的論斷。但毫無疑問,今後若有院線片作同樣的選擇,勢必要多考慮一下線下線上的不同遊戲規則,以及自己的影片質量是否真能跟那些原生的“網絡電影”拉開差距。以《肥龍過江》為例,且不說其所在的騰訊視頻平臺最近打出的“6000部電影免費看”口號,該片4.7分的豆瓣評分便已然註定了它的“不能打”。

跟電影院的“喜新厭舊”不同,新片和“老片”之爭會在每個網絡播出平臺上演。以新進軍電影長片領域的抖音為例,繼“《囧媽》免費看”後,便在1月底以“請全國人民免費看電影”為名推出了《瘋狂的外星人》《唐人街探案》《夏洛特煩惱》《美人魚》等14部電影;繼3月底“《大贏家》免費看”之後,又推出了“百部經典大片免費看”,放出包括《一代宗師》《霸王別姬》《可可西里》等諸多“老片”,類型包括“名導系列”“高分口碑”“歡樂喜劇”“浪漫愛情”“動作高能”“經典劇情”等不一而足。

平臺轉換後,質量危機更加凸顯

其實,老片絕非新片上線後遭遇的最大敵手。在網絡視頻領域,向來更佔大頭的是劇集——隨著各平臺的崛起,重點劇集如今若不是在平臺和電視臺同步播出,便是隻在平臺獨播,而在網絡平臺看劇也成了現在除老年人以外大多數人的選擇。如最近正午陽光的兩部劇,古裝劇《清平樂》在湖南衛視和騰訊視頻播出,現代劇《我是餘歡水》則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大平臺純網播。仍以騰訊視頻為例,《清平樂》上線10集播出總量3億次,而該劇總長將達69集。12集的《我是餘歡水》播出6集也已1.5億次。更別提前陣子已完結的熱播劇《安家》,至昨日截稿時,該劇播出總量68.3億次……

因此,當電影放棄電影院而選擇線上播映,投資者首先就會考慮性價比:以前一部電影動輒號稱制作費幾億元,到了線上真的回收得了麼?或許,遠不如投一部幾十集的現代劇來得划算,後者甚至連廣告植入空間都比電影大得多。

隨著網絡播出平臺的崛起和高品質國產劇集的扎堆降生,中國電視劇的地位正逐年升高。相比起來,電影創作卻似乎長進不大。但因為過去電影院數量的飛速增長,人們走出去看電影的剛需一直在包容電影創作質量的參差——即使口碑不高,一部電影拿個幾億元票房也不算稀奇。但是當環境發生變化,中國電影的質量危機便會顯現。譬如,當競爭對手不只是幾部同檔期的國產片和偶爾出現的好萊塢爆米花大片,而是網絡上的海量經典老片和新生劇集,此時,中國電影又有多少信心能最終勝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