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袁隆平,一個活了快一個世紀的老人,一個90歲了還在田間地頭奔勞的農民,一個救活了14億人的民族脊樑,前日,做出重大行動,向武漢災區捐贈送去200噸大米,已於昨日抵達武漢,將為災區抗擊疫情發揮重要作用。

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袁隆平,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又是一個普通的科研工作者;他是雜交“水稻之父”,堪稱當代“神農”,又是一介農民,長期活動在田間地頭;他獲過很多專利,但他把這些專利全部送給了國家;他榮獲過許多國際國內大獎,卻總是默默埋頭搞自己的研究工作。


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他用他那顫巍巍的雙手,解決了14億人的吃飯問題。他身價超1000億,卻領著每月6000元的中低工資;他曾榮登省級富豪榜,但生活卻很簡樸。


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90歲的他,雖坐輪椅,但仍不忘工作。哪裡需要他,哪裡就會有他的身影。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他堪為國之棟樑,他堪為民族脊樑!

<code>1/<code>


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2月13日0:30,200噸大米從湖南省益陽火車站出發,飛馳400餘公里,在當天11:26抵達吳家山站。2月14日,各地全力配合收貨方轉運,確保重點物資運輸銜接有序、便捷高效。

疫情是一面鏡子,美醜善惡,在這面鏡子之前一照,全部一覽無遺。

袁老在這面鏡子面前,堪稱大美無瑕,大善至美,大愛無疆!

<code>2/<code>
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是什麼使他走上了這條為民謀福利的“不歸之路”?

袁隆平成長的年代,正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全國人民皆顛沛流離,幼小的袁隆平也隨父母四處遷徙,嚐盡生活的艱辛,這讓他懂得了弱肉強食的道理。這也奠定了他為國為民的思想基礎。

在報選大學時,他毅然違背父親的意願,選擇了將來就業後生活艱苦的農學。


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1960年,天災人禍帶來了全國性的大饑荒,袁隆平和他的學生們也同樣面臨著飢餓的威脅。出現了餓死人的現象。一次看著路邊橫躺著兩具骨瘦如柴的屍體,圍觀的人都臉上堆滿了憂傷。他目睹了這嚴酷的現實,“餓殍”兩個字深深的刺痛著他,讓他深切地體會到什麼叫“民以食為天”,由此他感覺到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於是,他不停的在水稻的海洋裡遨遊,從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果,讓老百姓不再為糧食而憂慮,,使中國大地不再“餓殍滿地”。

<code>3/<code>


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歷史悠久的中國,幾千年的傳承,積澱了多少優秀的文化!

積貧積弱的中國,百年多病忍受多少的屈辱!

飽經磨難的中國,湧現多少為國救民的民族脊樑!

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明朝忠臣楊繼盛在獄中牆上題了兩句述志詩:“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李大釗先生將這句話題寫在在1913年主編《晨報》副刊創刊號上選刊了“鐵肩擔道義”一句作為本期警語。

歷朝歷代的英雄們,無不為了國家興亡,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用自己的言行踐行“鐵肩擔道義。”這是民族使命,這是中國擔當!


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袁隆平毫無疑問便是“鐵肩擔道義”的使命傳承者。他用他瘦削的身軀,托起14億人的糧食,。這是何等的擔當精神?他的雙肩該有多沉?他的雙肩該有多鐵?這就是中國脊樑。

<code>4/<code>


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這場疫情讓全中國人團結在一起,我們一起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這場疫情也讓我們認清了,我們需要的是什麼精神,什麼信仰!


實錘:90歲老人捐贈200噸大米運抵武漢,彰顯民族脊樑


正如李蘭娟院士所說:“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逐步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技術人員,讓孩子們明白真正偶像的含義!加強管控娛樂圈某些“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國之棟樑!”


作者簡介:永動的人生(@永動的人生),情感心理學院學員,中學高級教師,專注於情感、教育、熱評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