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為何被冠以“好酒”“好賭“”好色”之名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1084年出生於北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明水鎮,幼年家境優越,父親李格非乃北宋文人,其母親也頗曉詩文,李清照從小就在良好的家庭中打下堅實的文學基礎。李清照年輕時便名揚四海,9歲時,其夫好友吳雲之來家中做客,與其父李格非對詩文,李清照才思敏捷,在其父久久不能作答之際,屢出絕句,從此聲名遠播,享譽鄉里。


李清照為何被冠以“好酒”“好賭“”好色”之名

李清照早年可謂是上帝的寵兒,不但家境優越,還擁有美好的姻緣,18歲那年,與長她三歲的丞相趙挺之子趙明誠結婚,趙明誠乃當朝大學士,不但家況富裕,而且高大英俊,頗通詩理,常與李清照以詩相對,成為歷史的一段佳話。在此期間,李清照創作了大量關於歌頌美好生活的詩詞,但多數沒有成為歷史的經典,真正奠定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地位的,是她晚年流亡江南的作品。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攜帶大量名人字畫南渡江寧,但由於人生地不熟,又與在朝為官的家人和朋友失去了聯繫,一度生活困頓。1129年,年僅48歲的趙明誠在健康去世,僅留下李清照一人,生活更加艱難。趙明誠死後,李清照作文祭奠:“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1131年,在浙江紹興,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收藏的一干字畫盡皆被盜,當年與丈夫苦心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李清照備受打擊,從此之後,李清照寫作風格大為轉變,其詩詞大多以敘述其悽婉的生活和困頓的境遇,偶有尋歡作樂的佳句,也是停留在記憶之中。在此期間,李清照創作了大量悽婉的詩詞,因為經歷國破家亡、暮年飄零的境遇,感情基調轉為悽愴沉鬱,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批寶貴的文化財富。


李清照為何被冠以“好酒”“好賭“”好色”之名

李清照與趙明誠

在此期間,由於孤獨和憂愁常常與李清照相伴,李清照逐漸愛上了烈酒,而且嗜酒如命,在她後期創作的詩詞中,多處提到“酒”字,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從此首詩詞中可以看出,沒有酒李清照難以入睡,她逐漸養成了嗜酒如命的習慣,而且酒量一直居高不下。在其詩詞《蝶戀花》中,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更是酒與眼淚橫飛,李清照甚至出現幻覺,將書信寄託於鴻雁,希望紅顏傳書,告知丈夫趙明誠。


李清照為何被冠以“好酒”“好賭“”好色”之名

此時的李清照,生命中只有兩個字,一個是“酒”,另一個是“愁”,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所以後人以“好酒”之名冠之,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當時李清照“酒”就是“命”,“命”就是“酒”,酒代替了趙明誠成為李清照生命中的唯一。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最能反映李清照當時的心境。


李清照為何被冠以“好酒”“好賭“”好色”之名

李清照晚年的快樂都停留在記憶之中,她有時候想到與趙明誠外出遊玩,心中不免蕩起漣漪,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一個“常”字道出了李清照內心的空虛,她想起了趙明誠,心中或多有快活,但這種心情畢竟是短暫的。

由於精神空虛,李清照開始流連於賭館,後人又冠以“好賭”之名,卻也是事實,因為當時的李清照猶如行屍走肉,其行為已近乎瘋癲之間,有錢就往賭館跑,更暴露了她精神的空虛。


李清照為何被冠以“好酒”“好賭“”好色”之名

要說李清照“好色”就有些勉強了,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孤苦無依,1131年,李清照為了生存,不得已嫁給了江南富商張汝舟。當時李清照已經47歲,已是人老珠黃,加之其日日飲酒,精神不佳,但為何堂堂江南富商會娶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婦人呢!其實張汝舟娶李清照並非真意,而是看重了李清照隨身攜帶的大量字畫,想據為己有。結婚第二天,李清照便即反悔,將張汝舟告上州衙,想解除婚姻關係,但在當時,女性在婚姻關係中處於被動地位,加之張汝舟多方使錢,所以其婚姻關係一直持續了2年。

後期,李清照的朋友,南宋的宰相找到了她,責令州衙解除婚姻關係,銷燬了所有相關證據,但此事還是被歷史所記載,所以後人對李清照冠以“好色”之名,其實是道聽途說,與事實全然不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