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會嘲笑一個女性被騷擾,那你會嘲笑一個孩子被拐賣嗎?

前幾天,滴滴公司順風車上線,出臺的“歧視女性”的方案引發群嘲和男女平等的呼籲。當天,我也發了一條微頭條,將該方案稱為“宵禁”。但微頭條中,我更多的疑惑是,是不是隻有不再討論平等,才是真正實現平等。

雖然我只是一個什麼都不是的認證作者,連原創標都沒有,但依然收到了不少負面評論。有的評論只是在叫囂,當然也有理性的分析,這讓我重新思考了這件事情。

你也許會嘲笑一個女性被騷擾,那你會嘲笑一個孩子被拐賣嗎?

除了群嘲一個討好用戶的公司,反思為什麼會引發群嘲更重要。

從滴滴公司去年關閉順風車到重新上線,從方案被群嘲後,立刻朝令夕改般地調整了所有用戶搭乘順風車的時間。不難看出,滴滴公司從來都不想歧視女性,他們一直在做的是討好用戶,從而討巧地減輕自身的風險。他們是在用這種討好代替了更為艱難的內部規範治理。

那麼對於一個本沒有歧視意味的方案,被冠以歧視的名目,恰恰說明了,這個本沒有情緒的方案,觸痛的,是具有不同痛點的大多數人。

女權者的痛點

幾乎方案一出,立刻產生的是“女性被不平等對待了”的憤慨。

這種憤慨自然不是毫無由頭。

近日,有個女生分享了自己在健身房被另一個女性侮辱的經過。

你也許會嘲笑一個女性被騷擾,那你會嘲笑一個孩子被拐賣嗎?

其實這種侮辱,不僅僅是對她的,更是對身旁那個女兒的。

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她穿著那麼暴露,難怪被騷擾;她還紋身,肯定不是好女孩;打扮那麼漂亮,等著出去被人強姦啊,晚上八點以後還坐順風車,被猥褻不是活該嗎?這些話,我們身邊的大姐大媽說過,當初順風車司機群曝光的聊天記錄裡,我們看到過,甚至職場裡,年輕的女同事們也用來排擠過他人。

這種“蕩婦羞辱”的意淫是對女性性別赤裸裸的嘲諷,在女性意識覺醒這麼多年的今天,不反抗,不爭取,才是不正常。

但又因為對這類嘲諷太過正常的反應,讓我們忽視了。

這種嘲諷也暗含另一種更為可怕的惡意,這種惡意,不僅是對女人,也是對男人。因為這種嘲諷,同樣也認定了男人都是強姦犯,認定社會不安全是一種正常,而我們都應該風聲鶴唳。而忘記了,我們不僅擁有性別自由,還擁有為人的自由。

所謂男權者的痛點

在中國,男女平等早已寫進了憲法。不得不公平地說,在大範圍內,這一觀念已然深入人心。男女平等,不僅女性,男性也是利益的既得者。

你也許會嘲笑一個女性被騷擾,那你會嘲笑一個孩子被拐賣嗎?

在那些跳出來說女性保護不好自己就不要出門,被騷擾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身上,我看到的不是男權,而是得不到滿足的自卑感。

看到美好的東西,因為得不到,就想把他毀掉;看到別人好,因為自己無法實現,就想把他人拖下泥濘;看到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因為不懂,就把它們否定。這些,都是自卑而產生的惡意,在爭辯中,它裹著性別歧視的外衣,看似是在做性別歧視之爭,但其實,掩蓋的,不過是人生失意的自卑。

他們今天可以嘲笑一個女人太美,所以被侵犯,明天也可以嘲笑一個人太有錢,活該被盜賊盯上。二者並沒有什麼不同。

所以,與其和一群人的自卑感唇槍舌戰,不如想想,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你也許會嘲笑一個女性被騷擾,那你會嘲笑一個孩子被拐賣嗎?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能激發起其他所有人的仇恨,那就是人販子。

而說到底,被騷擾、猥褻、侵犯,和被拐賣、入室盜竊、搶劫一樣,是遭遇的犯罪。你嘲笑被騷擾的受害者,和嘲笑一個被拐賣的孩子,沒有什麼差別。

你也許會嘲笑一個女性被騷擾,那你會嘲笑一個孩子被拐賣嗎?

因為順風車上線而引發的性別爭論,如果放在如何加強社會治安保障,或者,企業如何與政府聯手,打造城市安全交通鏈,我覺得會更有意義。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所有人都能享有安定的社會,不會因為害怕被侵犯,而不敢化妝穿裙子,不會因為害怕遭遇不測,而不敢出門,不會因為害怕孩子被搶,而擔驚受怕。

這裡的所有人包括女人,也包括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