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帶來的挫敗感讓我意識到...

接觸到《斷舍離》這本書是幾年前了,我和家人都讀了,非常認同並且欣賞作者傳遞的理念,但是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實踐操作,只能呵呵一下。

我總是把收拾衣櫃,書櫃當作一個任務,要進行斷舍離,結果卻造成了我很多的焦慮。

我發現我永遠也完不成這個任務,我的先生更是如此,每次把東西翻出來準備整理,回味欣賞一遍,再來一波回憶殺,一天時間過去了,想想還是算了,還有地方放就先留著吧。當這件東西被翻出三次後又被放回去的時候,我們都發現這件事情十分消耗能量。

斷舍離帶來的挫敗感讓我意識到...

後來我不再嚷嚷著整理了,在幾經身心疲憊的實踐之後,我體會到斷舍離雖然表現的是物品上的斷舍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是對自己的覺知。在判斷一件事物的時候,是否能夠快速明白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然後勇敢的做出決定,把不需要的踢出局。

藉著幾番對衣櫃的洗禮,我深刻體驗了反覆糾結的情緒能量,也收集了不少評判的念頭,很有趣,它們和生活中我對自己說的話非常雷同,拿出幾件準備斷掉的衣服,我心裡會想,“你看起來好沒精神啊!” “你看起來真土氣,肥死啦!”可是內心又糾結著捨不得扔。其實這跟自己習慣的自我批判和不接納很像,覺得自己可以更好卻又不斷的打擊自己,然而這樣的自我評判和無聊的糾結只會讓自己更沒有自信和力量。

斷舍離帶來的挫敗感讓我意識到...

後來我意識到,比起扔掉不需要的衣服,更重要的是扔掉那些不需要的念頭和自我對話。當我頭腦裡對自己說那些否定自己,取笑自己,打擊自己的話時,我會迅速的警覺起來,看著那些話飄過,然後跟它們堅定的說,“謝謝,我知道自己真正的樣子,再見!”

如今,那些衣服和書籍,依然沒有徹底斷舍離,我不會刻意的去做這件事了,只是我會在合適的時候,真正的看到我已不再需要它們,然後帶著祝福和感謝,沒有任何愧疚的跟它們說再見。

斷舍離帶來的挫敗感讓我意識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