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李治真的軟弱嗎?

用戶58644367393


唐高宗李治並不軟弱,如果他是這樣,那麼武則天是不太可能成為皇后的。李治“廢王立武”就是一個證明其並非懦弱皇帝的典型政治事件。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唐高宗廢王皇后立武則天,是武則天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唐高宗在感情中懦弱的體現,但事實並非如此。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十月,皇帝下詔“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併除名,流嶺南。”緊接著這一道詔書的,是立武則天為後的詔書。兩道詔書一廢一立,王皇后退出歷史舞臺,武則天登上國母寶座。這一廢立時間,並不是簡單的、孤立的、它實際上是李治登基以來皇權與舊臣之間的決戰,以唐高宗完勝而結束。

永徽這個年號一共使用了六年,廢后事件的第二年,唐高宗就立即改年號為顯慶。帝王改年號都帶有極強的政治意義,李治改年號也不是覺得永徽不好聽,意義不好,而是這代表著真正屬於他的時代的來臨,顯慶就有這樣的意思在裡面。而導致李治改年號的原因也很簡單,此前永徽的六個年頭裡,他名義上是皇帝,但真正說了算的是長孫無忌,所以,在搞掉自己的親舅舅之後,換個年號,以彰顯皇帝掌握權力後新朝的新氣象。

李治即位之初,極力奉行太宗的貞觀政策,招賢納諫,勤政愛民,但現實是如此殘酷,他廣開言路,讓朝廷大臣們積極上書,但大臣們反映平平,十分冷淡,搞的灰頭土臉。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此刻的朝廷皆在長孫無忌的控制之中。從永徽二年間兩人的一段對話就能顯現出來。

高宗對長孫無忌說,我要開言路上書,讓能夠提出建設性意見的人才擢用,雖然上書的人多,但都沒什麼卵用。長孫無忌說了一堆敷衍的話,高宗很不高興,於是追問,聽說各地的官員,還是很講情面。(言下之意就是官員們在拉幫結派,說得就是你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比較狂了。他說,講情面徇私情,自古以來都難避免,不過隨著聖明教化的逐漸感召,人們都向往公道,至於隨心所欲地歪曲法律,實際上一定沒有這樣的事,少量接受別人的禮物,恐怕陛下也不能避免,何況臣下們同親戚朋友之間的個人往來,哪敢即刻斷言完全呢?

你看看,這是一個臣子跟皇帝說的話麼?

兩個人的這一次交鋒,體現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高宗為什麼要開言路?原因很簡單,他想要有所作為,想要吸收新的政治力量,培植自己的班底,但長孫無忌卻認為沒必要開什麼言路,一切不都在控制之中麼。

是的,一切都在長孫無忌的控制之中,高宗很生氣,於是進一步提出了朝廷存在拉幫結派現象的暗指。而長孫無忌卻斷然否認,只承認是人情面子,還把皇帝也拉入其中。

這一次君臣之間的對話,是永徽時被記入史書的唯一一次談話。在《舊唐書》中記述了這一段談話後,筆鋒一轉,就說了當時長孫無忌提出的建議,高宗沒有不採納的。這其實是一種美化,結合上下文,我們很容易的得出一個清晰的結論:永徽朝的大權在長孫而不在高宗。

作為皇帝,如果李治懦弱的話,那麼是不太可能挑戰自己的舅父,關隴集團的領袖長孫無忌的。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李治決定反擊。他的反擊手段是把沒有任何背景的武則天接入宮。

武則天因問鼎皇后寶座而使得情感問題上升為政治事件,高宗的家事化處理因李義府之言而轉為國事化,又因李勣之言復回到家事化的處理方式上來,最終確立了武則天的皇后地位,同時也成就了一批政治家,這為之後徹底擊敗關隴集團奠定了基礎。

那麼為什麼皇后廢立會成為高宗掌握權力的重要事件呢?

首先,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五姓七家,這個皇后一定程度上是關隴貴族跟山東士族之間利益交換的結果,也就是說,王皇后也代表著關隴集團,她的皇后位置穩固,那就代表關隴集團權力的穩固。另外一個蕭淑妃,出自蘭陵蕭氏,江左四大頂級門閥,這也是關隴集團與江左門閥之間的關係維護所在。所以說,高宗的後宮,實際上已經被關隴集團給把控了。

要破這個局面,只有從後宮入手,廢掉擁有門閥背景的皇后,立一個沒有任何門閥背景的武則天(武則天他爹武士彠雖然是國公,但實際上並不是什麼正經門閥出身。)這是高宗的切入點。

首先將廢后這個事情高度政治化,利用廢后事件來試探朝臣反應,尋找潛在的打手,算是培養屬於自己的勢力。這個時候,投資派許敬宗就跳出來了。李治為什麼當了皇帝想做什麼事情都做不了,癥結就在於朝臣都聽長孫無忌的,所以他利用這一事件來培植自己的班底。

廢后的試探,使得朝廷權力構架出現了三個派別,其一是勢力強大的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其二是以許敬宗為首的一批出身寒微,想要通過廢后事件改變自身現狀的挺武派,其三是以李勣為首的不願意攪入宮廷鬥爭,但在軍隊裡又深具影響力的中間派。

派系的出現,已經表明朝廷已經不是鐵板一塊了,有了派系,李治自然就有了操縱權力的空間,在這齊家,李治不斷利用手中的權力提拔挺武派,積極團結中間派,打壓反武派。

雖然李治把關隴集團的褚遂良、裴行儉等貶到了地方,但這場戰役要贏還少了中間派的支持。中間派雖然只想踏實幹事,不願攪入宮廷鬥爭,但他們明面上保持中立,實際上已經倒向了高宗,李治在問李勣廢后時,李勣就很巧妙地回答“此乃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等於是把除了皇帝之外的所有人派出了。

沒有了軍隊體系的支持,自然廢后水到渠成,長孫無忌回天乏術。

那麼,這一事件高宗取得了什麼樣的戰果呢?

首先,通過將廢后政治化,分化了朝廷鐵板一塊的局面,培植了忠於自己的力量,長孫無忌再也不能利用關隴集團打壓其他人一家獨大從而架空皇帝了,其次,取得了軍隊的支持,這更利於下一步打擊關隴集團,最後,清除了後宮裡面的門閥勢力,再也不用擔心睡覺說夢話都被洩露出去了。

這樣的李治,你能說他軟弱嗎?


行盡深山又是山


我覺得不是,成王敗寇,史書都是勝利者書寫的!

 唐高宗是掩蓋在李世民和武則天光環之下的一個男人:不爭氣的兒子,懦弱的丈夫。對於高宗,自古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於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環中考察,即使對他在位期間的政治評價,也會和貞觀之治聯繫起來:“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明瞭高宗的政績。那麼,究竟是他本身懦弱,還是歷史學家把他寫懦弱了?答案應該是後者,有幾點可以證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時候已經跟武則天發生了不正當關係。那時候武則天是庶母,是母子關係。如果二人曖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後果不堪設想,至少要被廢掉太子之位。他敢做這件事,可見他不膽小。其二,唐高宗繼位之初,他的舅舅長孫無忌把持朝政大權,唐高宗不服,要奪權。當時唐高宗的勢力還無法與長孫無忌相抗衡,但是他經過不懈的努力還是奪了權,最後把長孫無忌貶至外地,致其自殺而亡。其三,從高宗時期的歷史發展來看,他的功績一點也不遜色於其他任何一個皇帝,包括他的父親。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暫停了對遼東(高句麗)的戰爭及土木工程的營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眾地方官詢問百姓疾苦,鼓勵臣下就國計民生髮表意見。

  他也很善於聽從勸諫。有一次,他出外打獵遇雨,就問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麼樣才能不漏一點水?”臣下說:“要是用瓦做,就不會漏雨了。”言外之意, 是不應出來打獵遊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評。顯慶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徵詢如何能夠減輕百姓負擔。大臣來濟指出:過多的勞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負擔,出工則誤農時,出錢又花費很多,應該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徵發。高宗虛心採納。這種虛心求諫的政治作風與太宗如出一脈。高宗對於法律建設也十分重視。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議》(與《羅馬法》並稱),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長孫無忌等大臣修訂而成的。相對來說,這一時期的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史載,有一次,大理寺卿唐臨向高宗報告說: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個,其中只有兩人需要判死刑。

  高宗時期的軍事成就也不容忽視,唐朝在這一時期滅亡了東西兩個大敵:西突厥與高句麗,也順帶壓制了一下日本的氣焰,換來了中日千年和平。單從征伐高句麗的 戰果來說,太宗李世民曾親征卻徒勞無功,而後來高宗先後派大將蘇定方、李績(即李世績)、劉仁軌以及薛仁貴經略遼東,最後兵圍平壤,滅了高句麗,並在遼東 設立九都督府。後來新羅統一朝鮮半島,與唐朝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顯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沒有實現的夢想。

  

  從高宗對於長生之術的冷靜態度和對醫學的信任來說,比起乃父太宗也勝出一籌。太宗最終由服食丹藥而死,而高宗身體狀況雖一直不佳,卻能夠客觀坦然地面對。他對於胡僧的長生藥從不迷信,認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他對於御醫的治療都能夠積極配合,即使是在他的頭上扎針也不介意。另外,他還命令宰相組織名醫修訂了《唐本草》行世。“單就這種對生死的科學態度來看,說他”昏懦“就很不客觀公平。

  高宗在處置危及皇權和皇位的事件時,也不見昏懦。最有代表性的是發生在永徽三年(652年)的宗室謀反案。當時,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與駙馬房遺愛(房玄齡之子)、巴陵公主的駙馬柴令武、高祖李淵的女兒丹陽公主的駙馬薛萬徹、高祖六子荊王元景等人勾結在一起,陰謀發動政變,欲推舉自稱有做皇帝徵兆的荊王元景為帝。

  事情敗露以後,高宗立即命長孫無忌負責調查,房遺愛稱太宗三子,即李治同父異母的哥哥吳王恪是主謀。高宗果斷下令,將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人斬首,賜荊王元景、吳王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自盡,吳王恪之弟被廢為庶人,房遺愛之弟遭貶,薛萬徹之弟被流放。另有一大批有牽連的人,如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江夏王李道宗等人被流貶。其中,雖然有長孫無忌趁機專權,打擊異己的情況,畢竟是假手皇帝。觀一葉而知秋,看高宗處理這件事情的手段,恐怕不太可能容忍武則天”專作威福“吧?而這樣的鐵腕作風,無論如何也不能與”昏懦“掛鉤。

  綜觀高宗執政時期,國力在增強,到永徽三年(652年),全國人口就從貞觀時期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三百八十萬戶。此外,民族關係在改善,疆域在拓展,這個被認為是唐朝最弱的皇帝,擁有唐朝最大的版圖。這樣的人能說弱嗎?退一步說,對於一個守成之君,能夠繼續執行被證明是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繼續沿著國家建設和發展的正確道路開拓前進,怎麼能夠給他一個”昏懦“的評價呢?李治被冠以昏懦的主要原因就是委政於武則天。顯然,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此事絕難以被以男性為主的文臣武將們接受。歷史學家們把武則天描繪成一個十足的野心家,整個唐高宗時代基本被武則天的陰謀所籠罩。為了說明武則天的強勢,就必須把李治描寫成一個很懦弱的皇帝。


少年強


一點都不軟弱,實際上看他行為,其無情殘酷,無視道德人倫,在中華歷史上也是少有。

他敢勾搭自己爹的女人。

又利用武媚娘殺光了自己舅舅一家。

殺了王后一族。

殺了自己的兒子。

對外,在他治下,大唐一年多就會打一仗。

滅了三代帝王都沒滅掉的高麗。

白江口血洗日本人。

如非後來,他眼睛嚴重疾病。

武媚娘也不會有機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