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歸屬感的公司談什麼競爭力

文/程彥暄

沒有歸屬感的公司談什麼競爭力

“形勢複雜”“情況嚴峻”“史上最難”“應屆生期望薪資”……這些彷彿重複了一年又一年的形容詞落在這一年即將畢業的95後頭上。如今,應屆畢業生已經是95後的天下,不久前有媒體報道指出,如今的年輕人找工作“畫面清奇”,他們不再問工資多少,而是專注“有無員工活動場所,有沒有健身房和下午茶,工作氛圍怎麼樣,領導好不好相處”等方面。

沒有歸屬感的公司談什麼競爭力

活動場所、健身房、下午茶、工作氛圍、領導相處等關鍵詞共同強調了環境空間的重要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些來自不同區域、家庭、環境、專業、興趣愛好、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人才齊集一堂,目的在於謀求更好的發展,而實現集體效率最大化的關鍵在於人才間的最優配合,此時對於用人單位而言,要做的不是“綁架”他們的時間,“壓榨”他們的創造力,“強制”他們的執行力,而應充當起“潤滑劑”的作用,在尋找一個支點,實現槓桿最大“撬動力”的同時,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最大空間。

麥可思研究院通過收回2414份對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有效答卷進行數據分析後得出,在用人單位類型的選擇上,2018屆大學畢業生中超過四成表示“沒有要求,只要適合都可以”。“個人發展空間”(76.6%)是他們求職時最看重的因素,其後依次為“薪資”(68.6%),“福利待遇”(56.3%),“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46.4%)。

沒有歸屬感的公司談什麼競爭力

透過數據不難發現,“個人發展空間”佔據了最大比例,正如他們的那些專注點,好的環境空間,就是人才“個人發展空間”的肥沃土壤。好比一臺電腦、一部手機,研發者們在追求配置的同時,無不關注“散熱性”,這是因為任何一臺設備欲要發揮出最佳性能,並非將質量好、功能強的零部件組裝起來就可以,還要充分考慮到它們的散熱性與融合度。

其中的“散熱性”就是一種“空間感”,而“融合度”便是不同人才的共同理想、追求與目標,而最佳性能要看的並非所有人才的“空間和”,而是他們組合後形成“交叉空間”所創造出的價值與貢獻。

沒有歸屬感的公司談什麼競爭力

既如此,用人單位自然要追求“交叉空間”的最大化,誠如“木桶效應”,短板決定了集體的空間上限,故而首先需要充分釋放每位人才的“個人發展空間”,其中包括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並制定科學合理的容錯機制,讓人才在制度底線之上盡展才華;其次加強人才培養,採取適當的人才激勵措施,鼓勵人才們不斷學習充電、持續提升綜合業務能力,進而不斷擴大他們的“個人發展空間”;最後以所創價值反哺人才,通過合作中創造的新價值觀、思想觀、利益觀、協作觀及適當的利潤反哺,讓人才們充分認識到、感受到、收穫到團隊合作與單位支持才能創造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交叉空間”越大,意味著人才間的價值觀、配合度、理想信念等越來越一致,進而形成的合力也越來越強。可見,交叉點就是用人單位的最佳支點,“空間感”就是用人單位最佳的用力方式。未來發展的競爭在於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則在於誰能為他們創造更佳的“歸屬感”,而“歸屬感”就是人才們心心念唸的“個人發展空間”,“歸屬感”越強,“個人發展空間”越大,進而“交叉空間”也不斷擴大,並最終成為用人單位在市場中的最大競爭力。

沒有歸屬感的公司談什麼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