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成功是得體退出孩子的生活 ,讓他們獨自面對生活的一切,對嗎?

海雲海


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麼上網打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消遣時日。

對於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看了,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專家的解讀也讓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但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所以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得適當適時放手孩子,讓孩子自由成長。

真正好的親子關係是互相尊重,感情留有空間,是開誠佈公的朋友,任何人都不能用親情綁架孩子的感情和生活,如果總把孩子當成幼兒來對待 那最終只能是兩個極端,要麼孩子的叛逆,逃離 ,要麼就是總不能自立的巨嬰。

孩子一旦成年,尤其成家之後,在思想上已經和父母徹底分離成兩個個體,就是感情,也各有空間!

想起紀伯倫的詩:

孩子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理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相見的!

所以,真正的愛孩子,希望他地到幸福就要懂得適時放手,給孩子經歷風雨的機會,那是他成長的一部分,你不能代替。你總是糾纏在他本該獨立的生活中,最終只能兩百橘色。

孩子在長大,你就要得體地退出他的生活。


六六六的六小姐


退出,往往給人一種曲終人散,終將各自安好再無瓜葛的感覺。比如退出一份情感,退出彼此的生活。用在父母和子女身上,總感覺有一些不妥帖,更欣賞彼此尊重,守望相助,自由但又有羈絆!

1.不同的年齡層父母和孩子的親密度不同。孩子們牙牙學語、蹣跚學步、讀書寫字的時候;孩子們懵懂中接觸興趣班、嘗試做家務、外出旅遊的時候;孩子們填寫大學志願、初入職場、置辦車房、結婚生子的時候。從緊緊牽著我們的手到慢慢放開,再到在身後給我們加油鼓勁,無論何時,只要我們回頭,父母就在那裡微笑守望。

2.中國的傳統就是重視家族重視家庭血濃於水的關係,這一點是民族的文化,應該傳承。在中國,父母和子女親密生活了幾十年,完全放手是不太可能的。除非父母不負責任,子女是白眼狼!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你陪我成長,我養你到老”,難道只是月月給生活費沒有任何交流?我自己每一次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都會告知父母,希望能夠聽到他們的建議。得到他們的祝福!職場中遇到困難悲傷無助的時候,就想回家,吃父母做的家常菜好好睡上一覺。

3.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他們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越長大越會發現,父母在與我們的溝通中越來越小心翼翼,越來越依賴我們。老小孩老小孩,在我們可以反哺父母的時候,父母為什麼要“得體的退出”?不過是不願意拖累孩子而已。想成為那樣的人,可以牽著父母的手,共同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只是這一次,由我來做牽引者,可好!

我們害怕,是因為有一些中國式的父母,過多的用親情綁架和控制孩子的思想以及生活。但是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智慧的積累,父母孩子之間的關係通過共同經營會朝著和諧的方向發展。


一半工作一半生活


對的。把孩子撫養成年,培養成才,扶助上道,就到止為止,淡出他們的生活圈。讓他們自己奮鬥,自由發展,做父母的注視著就行了,不必過多幹涉。他們成功時就祝賀一下,失敗時就安慰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