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作惡:羅胖和他的羅輯思維

文/ 大生劉蟾

【一】

不得不說,羅胖很精明,比一般成功學、雞湯毒雞湯導師要厲害得多。

比如很多年前的程安之、翟鴻燊、劉一秒,講的東西錯漏百出,稍微有點學術素養,一眼就知道這是騙子;再比如於丹之流,濃濃的雞湯味,即便大家當時被矇蔽,也能很快回過神來。

而羅胖不一樣。羅胖的手段更高明。

他通過書籍推薦、課程設置、App、每天60秒、跨年演講、和其他名人互動,以及粉絲的組織經濟等等,構架了一個複雜、完善的系統——有著明確目的和指向性的系統。

當你單獨抽出其中某一個具體環節,可能沒啥問題,甚至還會覺得他很好——比如他在講知識啊,推薦書、推薦作者啊,況且有的書和作者也很不錯啊。

但是,當你進入了他的系統內,就妥妥地被洗腦了。

結構性作惡:羅胖和他的羅輯思維

【二】

這是怎麼回事?

比個不那麼貼切的例子。好比,儘管有海瑞和清流,但是整個明朝政治是集權腐朽的;儘管有曾國藩李鴻章這類名臣,但大清朝,卻是腐朽沒落的。

不是海瑞、李鴻章無能,而是整體的朝綱結構出了問題。

羅胖和他的“羅輯思維”,所構架的結構就是這樣。

他推薦的書和作者,好比一個個官員,有好有壞;但是他的整個體系設計,就類似晚清的朝綱,有嚴重問題。並非每本書都無益,但是他的整體導向,一定對你有害。

這個結構的導向,與成功學、傳銷課程目的一樣,是洗腦的、欺騙性的——只是更加隱蔽和巧妙,不易察覺。

羅胖很喜歡造新詞。我也學他,造個詞送他,就叫——結構性作惡。

結構性作惡:羅胖和他的羅輯思維

【三】

其實很早就想批一下羅胖和羅輯思維。

因為直接間接,都能聽到“羅輯思維”的言論、觀點和書籍。我明顯能覺察出其反邏輯、和傳銷性的成功學特質。

但是準備下筆時,就發現了羅胖的高明。

第一、他推薦了很多書,說了很多話。儘管大多數有都有問題,但是你沒法逐條批駁——精力成本都不允許。

第二、他很早就做好了堵別人嘴的準備——比如他不斷強調自己是商人,不斷強調自己只是在推薦書、幫你閱讀。

第三、最關鍵的,就是他這種“結構式作惡”。其危害性極其隱蔽,明面上看起來有理有據、光明正大,你所有針對細節的批判,他們都有十足的理由來反駁。

結構性作惡:羅胖和他的羅輯思維

【四】

故而,網上雖然有不少批駁羅胖的文章,但是依舊不能撼動羅輯思維分毫。

因為,這些文章大多在糾纏細節、或是其商業廣告。實際上,植入商業廣告,合理合法,沒啥可說;而盯著細節,難免陷入他三四年龐大的信息海洋中出不來;最要命的,是沒有指出其危害的“隱蔽性”和“結構性”。

況且羅胖也說了:“做事的人和搞評論的人,完全在兩個世界”、“(我們)為做事的人服務,我們只關心如何把事做好。”

這種話不止一次灌輸給他的粉絲們。於是,面對批駁羅胖的聲音,粉絲們選擇“不聽不看不信”,因為,你們是“搞評論”的,而我們是“做事”的。咱們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嘛!我們的世界,你們不懂!

羅胖很精明。他一早就悄默聲兒的,給自己穿上了防彈衣、軟蝟甲。

結構性作惡:羅胖和他的羅輯思維

【五】

不過“結構性”的引導,是有內在邏輯和技術的。

羅胖至今搞了四次跨年演講。要說這也是很厲害了,那麼多人跨年聽他叨逼叨。這兩天,我把他四次演講都看了遍。第一年的,邏輯實在太亂,我真的看不下去,就跳開了。

我說下第2、3、4次的。

2016歲末的跨年演講,他概括了“五隻黑天鵝”。大意是說:消費要升級、服務要升級。接著講人工智能嚇唬大家——我們就要被人工智能所代替。認知在迭代,你再不學習,就玩完啦!

怎麼辦?別怕,有羅胖!我給你服務,給你讀書,讓你在家裡葛優躺就能聽課學習。

於是這兩年,到處都在喊知識付費。付費聽課的人贏沒贏我不知道,反正羅胖肯定是最大的贏家。

結構性作惡:羅胖和他的羅輯思維

【六】

2017年歲末,羅胖的演講問了六個問題,給了六個“腦洞”。大意是說我們雖然不是強者、不會玩、跟不上變化,但是別怕,我們依舊可以登上舞臺、可以各種玩、不會被淘汰。

為啥呢?因為我們有強大的·祖~國!中國的經濟沒有天花板、可以持續增長、我們是世界的“樞紐”。那你該咋辦?最優的人生算法就是——去冒險!

這兩年的經濟情況到底如何?有正常感知能力的人都知道。只有瞎了眼的,才相信以上那些鬼話。

不過,對擁有眾多可以花錢買課、買書、買演講門票的忠誠粉絲的羅胖而言,大趨勢經濟不好,不妨礙他的小趨勢很好啊。羅胖依舊風生水起。

於是他2018年的演講主題,就是小趨勢。

結構性作惡:羅胖和他的羅輯思維

【七】

2018年末的演講,羅胖的風格依舊。

小趨勢到底是個啥?

他的演講裡沒說清楚。大概包含如下幾部分:

1、商業需要發現新商機,別人做的我不做、我做新的——這不就是人人皆知的“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之類的話嗎?

2、你的一個小舉動,有可能引起未來大變化——這不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麼?

3、最後還要把創新、共識之類的,也扯進去……

可是,這些道理人人皆知,有什麼難的呢?要麼能有具體指導;要麼能帶來思想上的改變。新瓶裝老酒,把這些東西用個新詞兒包裝一下,能給諸位帶來什麼呢?

對了,有個現象要說一下:在學術中,發明一個新詞,是非常謹慎和困難的。

而在江湖中,所有大忽悠,都特別善於製造新名詞來包裝老概念。為什麼呢?舊概念範圍清晰,大家一說就明白,沒法忽悠。不斷創造新名詞、雲山霧罩,你不知道他說啥,就得不斷去學習,也就被綁得牢牢的。什麼“樞紐腦洞”、“遞弱代償法則”、“系統現象形態”都是如此。

說白了,騙術需要持續翻新的花樣,來保持神秘和新鮮感。

結構性作惡:羅胖和他的羅輯思維

【八】

羅胖不斷強調的就是——學習。

可學習是為了可什麼呢?學習的目的有很多,自我人格的完善、精神的愉悅……等等。

不過,學習最直接的目的,則是——認識真相,並能在紛繁的世相中,做出準確而有益的判斷。

判斷能力很重要、也很難,需要綜合信息、各種知識、經驗、邏輯等等;而判斷所依據的前提信息,一定要真實。否則,前提錯了,你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呢?

面前到底是萬丈懸崖、還是平坦大道?這個必須清楚。否則,這一腳下去,就有可能粉身碎骨。

有個朋友對我說:羅胖的跨年演講,能給我帶來信心,讓我相信,我還是有機會的。

我聽了後有點無語。我覺得,鼓勵我去打老鼠,那的確算是鼓勵;而鼓勵我去打虎,那基本就等於謀殺。

真相已經很慘。但是更慘的是,羅胖讓你閉上眼,相信他所描繪的“沒有天花板的經濟”、才是真相。基於這個虛假的真相,他告訴你要找到自己的“小趨勢”。

如何判斷什麼才是小趨勢呢?羅胖告訴你:“用感知等待捕捉小趨勢信號。”

感知?我就呵呵了。商業調研別做了,憑著感覺往下踩吧……

學習的目的有很多,但一定不是把自己變蠢,把自己的錢送出去,再聽一堆廢話甚至假話。

否則,那不是“為你讀書”,那是“餵你吃毒”。

結構性作惡:羅胖和他的羅輯思維

【九】

過去,行走江湖的遊醫,如何賣包治百病的大力丸呢?

診病——你有病——你得治病——我有大力丸能治百病——花錢、買藥。

單獨看每一步,似乎都沒問題。串起來,就發現這是誘餌和套兒。羅胖的“結構性作惡”,隱蔽的地方就在於此:

人工智能將要代替人類——你被知識時代拋棄了——你得學習——我有各種付費課程、能治療你的問題——你來買課。

相同的地方,還有結果:

吃了大力丸,病好了,功勞在遊醫;不好,怪你心不誠。

聽了羅輯思維,成功了,功勞在我;不成功,怪你學的不認真。

話說回來,即便失敗了,也別怕。因為羅胖告訴你——人的壽命會很長,你的時間很充足,失敗了就繼續來。

且不說“人的整體壽命長,不能等同個體壽命也長”這個錯誤邏輯。就說活生生的各位,面臨生存的諸多壓力,您的生命和時間,就真的那麼充足;您的家底兒和背景,真的經得起那麼多失敗麼?

結構性作惡:羅胖和他的羅輯思維

【十】

還有很多朋友說:聽羅輯思維本來就是為了提升精神世界、改變思路的,不能用世俗的物質來衡量我是否成功。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請羅胖放過那麼多急切想創業的、直銷的、需要物質回報的,不要動不動就來“咱們做事的”、“我為做事的人服務”“創業xxx”這種充滿誘惑的話。

退一萬步,羅輯思維那些東西,那種輕鬆葛優躺、碎片化的學習方式,真能給你帶來精神上的提升麼?

我前陣子寫了一篇文章,叫《我為什麼不喜歡“知識付費”》(可以翻看公號)。因為對成年人而言,所有的能真正帶來改變的學習,都要掉層皮。知識付費這類內容的,貌似聽了很多,實際上既無法指導現實,更不能帶來精神層次的提升。

但是最要命的,是人的精力、時間都有限。聽這種課程,自我製造了一種“我在學習”的假象,其結果,就是浪費了時間,錯過了真正可能提升自己的機會。

結構性作惡:羅胖和他的羅輯思維

【十一】

最後,還想說一點。

就像《中國人可以說不》、《戰狼》、《希臘偽史考》之類的作品能火,是迎合了大家渴慕強大的訴求一樣;羅胖鼓吹《樞紐》、強調租鍋經濟一片大好,也是順應時代的潮流。網上數據顯示,2018年3月,獲得合法直銷牌照的公司,已經有91家。這意味著什麼?不言自明。

他非常精明。

商人有很多種。有人提供平臺、改變生活方式,為大家帶來便利;有人卻在侮辱粉絲的智商、並把他們當韭菜一樣收割——如同咪蒙、羅胖之流。對於前者,我們心存感激;對於後者,我堅決批判。

在各種洗腦的信息中,保持冷靜和獨立思考、努力不當韭菜,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小趨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