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時,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合理剖析利弊,可供家長權衡

文丨趙彩霞聊育兒 (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導語:

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種,有的人選擇,人生前面的二十幾年安逸,後面的幾十年辛苦,有的人則選擇人生千二十幾年辛苦,後幾十年安逸,不同的選擇,往往後果也截然不同。

先苦後甜:所謂先苦後甜大抵就是在出生到二十幾歲,一直為自己的理想以及目標努力奮鬥著。對於這類人來說,他們大多數都想通過現階段的努力,達到未來衣食無憂的目的。先苦後甜,先承受生活帶來的苦難,再享受成果。

教育孩子時,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合理剖析利弊,可供家長權衡

先甜後苦:先甜後苦大多數是在無意識下選擇的,可能從出生開始,孩子就得到了家裡人過度的寵愛。錯誤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不得不走上了先甜後苦的道路,人生的前面二十幾年安逸幸福,享受生活的甜蜜,後面幾十年則承擔甜蜜後的苦難。

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大多數取決於家長的教育,小部分取決於孩子自己的選擇。

教育孩子時,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合理剖析利弊,可供家長權衡

案例分析;

鄰居家因為一些原因,在有孩子的時候年紀已經大了,正如人們所言那般:“老來得子。”孩子降生讓鄰居夫妻倆十分開心,自然而然對孩子也就十分寵溺,以至於那孩子任性調皮,成績也不怎麼好。

孩子漸漸長大,由於鄰居倆寬鬆的教育方式生活的十分愜意。不用擔心生活,不用擔心學習成績,衣來張口飯來伸手。儼然一副公子哥的模樣。

孩子後面隨便讀了個大學,匆匆畢了業。畢業後鄰居的那孩子可是遇到了大難題,工作找不到,又或是找了做幾天又不滿意,一直不停的跳槽。眼看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還生了病,那孩子不得不隨便找了個工作,承擔起家裡的壓力。

鄰居的孩子就是典型的先甜後苦,先享受了家裡人的寵愛,生活的美好,再見識了生活的艱辛與苦澀。

教育孩子時,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合理剖析利弊,可供家長權衡

先甜後苦,可是會對孩子產生不利的影響。

眼高手低:

被父母過度寵愛的孩子可能會恃寵而驕,生活的獨立性也會大大下降。由於在家中擁有超高待遇,很容易導致孩子在未來的工作或者學習中喜歡以自我為中心,長期下去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以及口碑。

不僅如此,還可能會造成孩子在未來找工作或戀愛時,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孩子的眼高手低會給她造成一定打擊,孩子的情緒很有可能受影響,從而崩潰。

由於前期的生活都是順風順水的,是屬於甜蜜的部分,可能會讓孩子在面臨生活的苦難時選擇逃避,出現啃老傍老的現象。

教育孩子時,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合理剖析利弊,可供家長權衡

性格影響:

由於在家裡地位比較高,家裡人寬的比較寬鬆,就可能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不怎麼樣, 以至於

在未來會影響工作的選擇以及發展。也可能會因為家裡人的影響,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比較驕縱,比較叛逆。

直到遭受到生活的打擊時,可能會因為角色轉換不過來,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從而可能導致孩子變得脆弱敏感,暴躁易怒。

總而言之,先甜後苦的孩子在未來發展會受到很多挫折與創傷,後面的路途也會比較艱難困苦。而先苦後甜的孩子,與先甜後苦的孩子截然不一。

教育孩子時,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合理剖析利弊,可供家長權衡

先苦後甜:

先苦後甜在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中體現於,家長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會給孩子制定相應的規矩並要求孩子嚴格遵守。先苦後甜的孩子較於先甜後苦的孩子,沒有那般輕鬆,沒有那般任性灑脫。

但是,先苦後甜的孩子會更加自律,會更能吃苦。他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目標是什麼,並堅定不移的朝著自己的理想目標奮鬥。

教育孩子時,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合理剖析利弊,可供家長權衡

有了前期人生的累計與磨難,後面的道路會好走得多。這也就意味著,甜的人生,正在慢慢的開啟。人們常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大抵就是告訴我們應該人生,應該在適當的年紀做適合的事,人生只有先吃苦,後續才能享受生活的甜蜜,才會過得開心,滿足。

先苦後甜的孩子,上帝不會辜負他的努力,先甜後苦的孩子,就得為自己年輕時的輕鬆,無作為付出相應的代價。

先苦後甜是經驗,先甜後苦是體驗。凡是有得必有失,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家長要教育無論選擇哪一種,都應該調整好心態,積極的面對自己做出的選擇。苦與甜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教育孩子時,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合理剖析利弊,可供家長權衡

總結:

不論是先甜後苦還是先苦後甜,要知道,每個人都需要接受生活的洗禮,甜與苦是相輔相成的事物,甜與苦,共同組成了人生。


家家有本育兒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