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詩詞歌賦一個跨國破案 兩個王凱熒屏對戰

一個詩詞歌賦一個跨國破案 兩個王凱熒屏對戰

王凱在《清平樂》中扮演宋仁宗

一個詩詞歌賦一個跨國破案 兩個王凱熒屏對戰

王凱在《獵狐》中扮演“天才捕手”夏遠

這兩天,王凱很忙。每一晚,他都要在古裝大劇《清平樂》裡身陷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事與剪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情長;今晚,他又要穿上警服,在剛開播的《獵狐》裡跨國處理經偵案件……這個春天的熒屏上,王凱既要學會詩詞歌賦傷春悲秋,亦要懂跋山涉水跨國破案。

古風畫卷

慢慢展開

時隔多年,王凱繼《琅琊榜》之後再一次穿上古裝飾演帝王,這次,他在《清平樂》裡飾演宋仁宗。這部劇出自正午陽光團隊,導演張開宙是當年《知否》的導演……臺前幕後陣容之強大,頗有“爆款相”。

該劇剛一開播,並沒有一集爆紅,反而有觀眾評價節奏太過於緩慢,不過,大家逐漸發現,這部劇的“慢”絕不是拖沓注水,而是在還原宋朝之美,國學大師陳寅恪曾這樣評價宋朝:“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所以描繪宋朝這個繁盛的朝代,需要無數細節的鋪陳和烘托。為了重現這繁華盛世,《清平樂》用了大量的鏡頭,慢中有序地為我們拉開了宋仁宗的一生。隨著劇情的展開,該劇評分從8.1分升至8.2分,口碑一路向好。

從目前已播出的劇集來看,王凱對臺詞的把控以及對各種情緒的拿捏,都說得上是遊刃有餘,足見其用功。拋卻平面化的表演,王凱給觀眾帶來了驚喜的呈現。宋仁宗向來以“仁”立於歷史長河,而王凱不僅給觀眾展現了宋仁宗的“仁”,還通過神態和不經意間的小細節,展現宋仁宗作為一個普通男人的愛恨嗔痴,讓宋仁宗擁有了真實生動的形象。

在劇中,觀眾還可以看到一批課本上大家耳熟能詳的文人雅士,比如由《武林外傳》裡的“呂秀才”喻恩泰飾演的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人物晏殊,范仲淹、歐陽修都出自他的門下。還有中學生必背誦的《醉翁亭記》作者、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他們和宋仁宗一起造就了北宋的盛世繁華,也都不再只是傳說,而被塑造成了有血有肉的可愛之人。

一如既往地,正午陽光對服化道非常嚴謹,這既是對歷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對觀眾的負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尊重和傳承發揚。王凱所飾演的宋仁宗端坐於龍椅之上,除了沒有畫像中宋仁宗的大肚子,從幞頭(帽子)、束腰到衣服花紋與歷史畫像中的宋仁宗都一模一樣。

雷厲風行

經偵破案

王凱不僅演技一直在進步,對於劇本的選擇也是十分有眼光。無論是9.3分的《琅琊榜》還是8.8分的《大江大河》,王凱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演員,也成了口碑和品質的保障,這讓觀眾更加期待今晚即將播出的《獵狐》。沒錯,正當觀眾隨著王凱在北宋傷春悲秋之時,王凱搖身一變,今晚他又化身經偵的“天才捕手”夏遠,在新劇《獵狐》裡,展現果敢睿智的新時代經偵警察形象。

據瞭解,《獵狐》以公安部2014年開始部署的“獵狐行動”為創作背景,聚焦公安題材,將目光對準了大眾瞭解較少的警種——經偵警察。電視劇中以夏遠、吳稼琪為代表的經偵警察跨國追擊王柏林的幾番角力,不僅生動展現當代經偵警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更是通過專業寫實的拍攝手法,將經偵警察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即跨國追逃的過程搬上熒幕。

此次出演《獵狐》,是王凱首次嘗試“經偵警察”的角色,王凱表示,調查經濟犯罪是一個全新的視角,也是將比較新的一個警種展示給大家。“我們拍這部戲,也是想讓大家對平時不那麼熟知的經偵警察有更多瞭解,知道他們原來是這麼不容易,上知金融稅務,下能海外追兇,他們要歷經多少艱難險阻才能守護人民財產安全。”

在該劇的海外拍攝中,王凱為前往肯尼亞做了充分準備,擔心不習慣當地飲食甚至連鍋碗瓢盆都備上了,但讓他沒預料到的是另一道難關——英文臺詞。

“一開始劇本里沒有啊,但後來為了呈現更好效果,大家在拍的時候也都嘗試了一下,最後還是英文臺詞的感覺最合適,就開始用英文了,一開始發怵,但後來豁出去敢說了,也慢慢習慣了。”王凱說,“不過經偵警察到國外就是這樣的,沒有執法權要有外方警察陪同,辦案時陡增了很多交流成本,講英文臺詞時也更能理解他們的不易。”本報記者 吳翔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