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老百姓核酸檢測能否全面展開?

用戶6026414575255


1000萬人 每天檢測核酸好像2 3萬個最多 你算一下得多久才能檢測完好吧 估計疫苗都用上了還沒檢測完 這還不算檢測費用 以及全民檢測的複雜度


半夏時光傾


其實我在之前一直就有一個強烈的感覺,我感覺這個健康碼,說難聽點,就是捏著鼻子哄眼睛。

因為這個健康綠碼,僅僅依據個人每天自測體溫來作為唯一的判斷。但是個人體內有沒有病毒,每個人是不是無症狀感染者,單憑我們自己是無法監測的。

現在武漢市為什麼仍然不能夠完全解封,就是因為我們身邊的無症狀感染者,就像一個個看不見的幽靈一樣在我們每個人身邊遊蕩。

你說任憑我們老百姓自己怎麼防控,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火眼金睛,也無法看出誰是無症狀感染者。

而4月4號這次新增確診病例是怎麼確診的呢?而是這名無症狀感染者自己主動去醫院檢測,後來發現的。

那麼如果他不主動去體檢,他還會在社會上晃盪多久?還會感染多少人,不得而知。

而唯一的辦法就是兩條。

第一,不惜一切代價,再一次對武漢市所有居民進行新的一次核酸檢測,不漏一人。

很多人說這個不可能,也不現實。因為在目前的情況下下,你不可能要所有人都去醫院排隊做核酸檢測。

但是不做檢測的情況下,你就永遠無法真正排除誰是無症狀感染者,只有等他們自己爆發。

那這樣你要等到何年何日呢?

我相信政府和疫情防控部門不是不知道這個辦法,之所以到現在還只能被動的等待,而不是主動的出擊,說白了還是因為這個成本太大。

第二,大批量的製造出新冠肺炎簡易自測試紙,讓每個居民做自我篩查。

之前我看過一段視頻,前兩天我也發佈過。就是目前美國那邊通行的一種新冠肺炎快速的檢測法。就類似於艾滋病試紙和早早孕的大衛試紙。

方法很簡單,就是用指針把自己手指扎破,取一滴血滴在試紙槽裡,然後取對應的檢測溶劑進行比對,出現兩道槓就是陽性。

這種情況下,無論你是有症狀感染者還是無症狀感染者,一律可以快速精準檢測。

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可以迅速拉網式排查,二方面可以避免居民去醫院做檢測的感染風險。

但是可惜的是,目前這種快速檢測試紙,貌似我們國家還沒有推行。

所以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貌似我們廣大武漢市民除了繼續戴口罩兒,除了等到無症狀感染者自曝以外,沒有其他的辦法。

這恰恰就是最讓我們煩躁的地方。

那麼現在又要回到第1條,必須由有關部門出來組織全體居民進行一次徹底的自我檢測,把所有的無症狀感染者全部篩查出來,集中隔離。

否則這樣下去永遠沒有真正的終點。

但是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很大,武漢市有千萬人全部去醫院篩查也不現實,那就只有繼續等到疫苗的出現了。

希望能夠真正的出現找到無症狀感染者的方法。


花樣武漢


武漢老百姓全民核酸檢測能否全面展開?是啊,這確實是一個午飯迴避,不得不討論面對的問題——

明天就是一個對於所有武漢人以及湖北乃至全國老百姓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將永遠載入史冊,這一天,為了全國老百姓而停止運轉的這個城市將迎來重啟!

重啟之際,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上上下下都繃緊了神經——原來是嚴格管控措施絲毫不能放鬆;特別是居民小區的管控將一如既往的進行;

截至2020年4月4日24時,武漢市現有確診病例644人(重症170人、危重症94人),仍然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682人;

對於這些情況,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首席專家楊炯教授是這樣分析的,“從近三天普查數據來看,武漢的無症狀感染者佔0.15%-0.3%左右,也就是說大約有一兩萬的無症狀感染者,雖然現在看來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比較低,但總歸是有傳染性的,還是需要警惕。”

楊教授是權威,他的分析應該是有科學根據而且是非常嚴謹的。

不過,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仍然存在疑惑——

誰是無症狀感染者?是你?是我?還是他?無症狀感染者是不是類似“健康帶菌者”,他自己一般沒事兒,但是也許會傳染給他人?

出於保護隱私權的考慮,小區一律不公佈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復陽”患者、無症狀感染者等人群具體的門牌號碼——

那麼,口罩一戴,這些人如果和你在一起,你怎麼保護自己?他們也將出院或者已經出院,他們也要回歸正常的生活!

因此,武漢老百姓非常希望能夠如同其它常見病普查或者篩查一樣,將核酸檢測納入醫保範圍,尤其應該對重點人群進行篩查——比如志願者、社會工作者以及老年人。這個希望一點兒不過分。

志願者、社區工作者相對來說接觸的人員非常複雜而且非常頻繁,難保不會受到感染;另外,老年人更是易感人群,而且還有各種基礎性疾病。

既然新冠病毒不會很快離開我們,我們就必須積極應對,主動出擊——重點易感人群普查或者篩查應該納入工作日程——

很簡單,居民生活小區不可能永遠封閉下去,時間長了居民的心理將更加難以承受——他們多麼渴望走出小區,去看看;看一看白雲黃鶴下春天的模樣;聽一聽荊楚大地上春天的步伐;聞一聞江城春天的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