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婚戀觀都是怎麼樣的?男女生都是怎麼看待結婚彩禮以及買房問題的?

生活如歌l


彩禮自古以來就有,有彩禮就有嫁妝,我反對高彩禮,但也不贊同裸婚,。量力而以吧,你有多少錢就給多少彩禮,犯不著為了彩禮背一身的債,也別把愛情看得那麼偉大,結婚不止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家人的事,談不攏就放各自歸去。


眾生皆醉我獨醒


92年女生,戀愛長跑7.5年,步入婚姻1.5年,很有感的來回答這個問題。

90後的婚戀觀是怎樣的?

下面我將結合對一組數據的解讀來說明。

【數據來源】由中國青年網、“青春有約”、珍愛網共同發起,經深圳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支持,針對全國4590名90後青年婚戀觀行抽樣調查。

•1、新型的90後眼中的“門當戶對”:能力,學歷,成長背景匹配

以往的婚戀觀中認為的門當戶對,更多的是婚配雙方家庭綜合實力的較量,例如:家庭財富、家庭的社會地位等等,而今,對於90後來說,門當戶對的概念有所變化,更注重婚戀對象的學歷、能力、成長背景與自己的契合程度。

•2、經濟水平並非婚戀的絕對考量指標,租房結婚也在接受範圍內

雖說家庭的富裕程度,收入狀況、存款情況等,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婚戀的結果。但對當今的90後來說,男生,女生各頂半邊天,生活是共同的,尤其是90後的女性,更多人在追求獨立自主,追尋獨立的靈魂,正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因而,近七成的90後認為經歷水平沒有那麼重要;甚至有超過一半人可以接受租房結婚。

也有更多的女生能夠理性的對待彩禮這個問題。

3、美好的婚姻固然嚮往,然而對婚戀的態度絕對不能“將就”。

更多的90後,不會為了羨慕別人、父母催婚、自己的孤獨而草率的結婚,婚姻是兩個人志同道合的事,沒必要為了結果而結婚。

如何看待結婚彩禮和買房等問題?

正如以上所說。越來越多90後女生能理性的對待彩禮,也有很多人能接受租房結婚。但是,回到問題的實質,女生可能會慎重關注的是作為婚戀對象的男生,是否值得冒這個風險。

我們常說: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

從感性的角度看,對於女生家庭來說,無論是彩禮,還是買房:

  1. 在很大程度上反應的是女生家庭對男生或男生家庭未來不確定性的自我保障。
  2. 很大程度上,彩禮是女生家庭對女兒在男生家庭重要程度的考驗,因為很多父母在女兒出嫁後會將彩禮返回給女兒。這時候南方家庭的態度就顯得很重要。
  3. 對彩禮這塊,一定是建立在雙方家庭友好協商的基礎,不過分強取,也不過分委屈。

以上,希望能提供幫助。

我是 ,情感領域創作者,讀書、隨筆、分享,偏距長安一隅,輕訴人世芳華,越努力越幸運。關注我,分享故事,共同成長。


長安一隻鹿


有人說收聘禮就是賣女兒,也有人說給彩禮是好面子,到底是怎樣?

1.聘禮就是賣女兒?

我結婚時婆婆讓我先生來問我應該給我家多少錢的聘禮,我當時挺納悶的覺得這年頭了還有這一套?我也不很懂就回家去問,這一問鬧得我孃家很火大:“我們又不是賣女兒!”然後婆家就不提了。

我和我先生算是裸婚,沒買婚房,沒擺酒,只買了對不帶鑽的戒指。婚後一年多我的領導跑來找我,問我婚假休不休?說再拖下去過期作廢,我才開始著急張羅蜜月。當時正趕上我先生事業最艱苦的時期,又累又窮,靠著體貼的雙方近親送來的總計八九萬的結婚紅包,我們倆玩了一趟順帶在一個高山湖泊邊的小教堂把婚禮辦了。這樣做的代價是損失了除近親好友之外的所有其他紅包。我的同事們說沒喜酒喝就不給紅包,沒關係,不給就不要了,他們的紅包又不是白給的,請吃飯才不算完,還得看過我們倆耍猴才能滿意不是嗎。

後來我跟著我先生遷居北方,家裡添丁之後忙不過來,請人幫傭,請了兩年多,前後換過6任吧。因為相處時間比較久,阿姨們都愛嘮嗑,我從她們那裡瞭解了一些我原本完全不知道的本地化詞彙啊婚喪風俗啊那些個。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在天津辦喜事就是要給聘禮的,雖然男方給的聘禮回頭都會並在女方嫁妝裡一起帶到小家庭,女方父母不沾一點好處,但當地習俗仍然以聘禮金額高為榮。在保姆這個層次的生活交際圈裡,大致的行情是早些年至少5萬,我生娃那年漲到了8萬,對比較底層的家庭來說負擔並不算輕,但拿少了女方家長會覺得顏面無光,所以還是得咬牙按行情湊。考慮到準備結婚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可能來自不同層次的家庭,各自理解的正常行情有差距甚至較大差距是很可能的,所以婚前婆家開口問問親家,按親家的要求準備聘禮,應當視為一種誠意和體貼,而不是我家當時反感的“賣女陋俗”。

再說一個例子。

很久以前我EX要去國外工作,臨走前怕日久生變想把婚先結了,我家覺得我太小了談嫁人還早,EX就送了一個小鑽戒先訂婚,有點小孩子過家家的意思,因為長輩沒點頭麼,也沒請親友見證什麼的,就只是給了我一個戒指要我戴起來而已。

我同事看到戒指當然要八卦了,我說這是訂婚戒指,一些同事很鄙夷地問男方哪裡人?怎麼這樣土鱉?

我EX是受過浸禮的基督徒,他爺爺輩是上海老克勒。覺得訂婚很土鱉的我同事出生和成長在上海郊縣。他們說的訂婚雖然都叫訂婚,但卻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和做法??

2.聘禮?嫁妝?統統都不要!

作為一個已婚多年的男人,我對於所謂的聘禮,嫁妝,這一套所謂的傳統習俗,真心是極其反感到家的。但是請諸位女士先彆著急開罵。我並不是說彩禮聘禮就是賣女兒。因為,我反對聘禮彩禮的同時,也反對嫁妝。我認為,時代到了今天,現代人結婚早

已經不再是古代婚姻那種“嫁”和“娶”的概念了。沒有說是什麼把女方娶進門,女方是嫁入男方的家裡,從此變成男方家裡的一個附屬。試問各位女士,你們誰在自己的小家庭裡是附屬地位的?那麼,再如此大力提倡所謂的彩禮,嫁妝,其實已經沒有實際意義了,我認為,適當保留象徵意義是有必要的,算是維持傳統禮儀。一定要保留彩禮和嫁妝的話,象徵意義的給一些就算了,萬八千的,就差不多了。可偏偏相當多的地區,彩禮也好,嫁妝也好,動輒十萬八萬,十幾二十萬的??試問才參加工作沒幾年的小年輕,誰能承擔得起?為什麼?就為一個面子!就他媽為一個面子!!做給親戚看,做給朋友看!別人家彩禮多了,嫁妝多了,我們這裡就不能少了,不能被比下去。你們給少了,就是不尊重人,就是看不起,就是沒誠意。結果呢?小年輕結個婚,光是房子就已經幾乎傾家蕩產,再弄出一套這種散發著封建腐臭味道的彩禮,嫁妝一套東西??有多少家庭,為了兒女結婚,而欠了一屁股債的?面子?去你媽的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