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是如何生活的?

濟耶


農村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月可以領取國家補貼的基礎養老金,部分身體健康有勞動能力的老人,50—70歲之間的農民還是種田勞動力的主力軍,年輕人選擇從商的越來越多,也有去城裡打工的,農村勞動力缺乏,現在農村耕種都用機械化,家裡的田地自然就交給老年人打理。

很多身體還算健康的老人,他們到了六十多歲還得去外地打零工,年輕的時候生活很節儉,給自己攢些養老錢,身體不舒服上個醫院的時候,不至於不願意拖累子女。手頭寬裕還會貼補給子女買房買車,逢年過節給孫子孫女準備禮物,給壓歲錢,只要還能幹就不會閒著,這是一部分農村老人堅持的想法。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如果年輕時有儲蓄,兒女也都安排妥當,生活條件優越,自己手裡還有養老餘錢的,農村的老年生活還是很舒坦的。力所能及的乾點農活,種個小菜園,養幾隻雞鴨,茶餘飯後約上幾個老夥伴,打打撲克牌,蹲牆角曬曬太陽,田間地頭遛個彎,練練健身操……如此愜意的田園生活是多少人所向往啊!

農村有一部分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家裡兒女多,到這個歲數了,還要幫照看孩子,洗衣做飯,也是為了讓子女安心工作,甘願承擔起了照顧孫子孫女的重任,包攬了全部的家務活。在老家的還好,還可以帶著娃出門跟鄰居嘮嘮嗑,拉拉家常,日子不會太枯燥。子女在城裡打工的,幫忙跟著去帶娃的老年人,也只能慢慢去適應城裡人的蝸居生活環境了。好不容易熬到上幼兒園了,還要接送孫子孫女上下學,這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在農村還是很普遍的。








沂蒙宋小桃


現在農村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生活簡樸,體質比較好的還能耕種自己的承包田,體質虛弱的只能靠兒女了,因為他們沒有退休待遇。

這部分人員的生活條件多數比較辛苦,畢竟年紀大了,拖著虛弱的身體還得繼續種田來養活自己,他們別無選擇。進城務工沒人用,只能以種田的微博收入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這些農村老人的子女早以成家,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在孝順也拿不出更多的錢來給老人,所以農村的老人很難靠自己的兒女來養老。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國家每月發放一百元左右的基礎養老金,這些錢對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只是杯水車薪。這些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在過去也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奉獻愛心,他們岀義務工挖河修路,植樹造林。希望國家能提高這部分農村老人的基礎養老金,使他們的生活狀態有所改善。



實言誠信為本158


農村順口溜,“活著幹,死了算"。

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手中沒有積蓄,把孩子撫養成人,供養孩子讀書,畢業後結婚生子,基本就把油榨乾了,有的還欠下高昂外債,為了還饑荒不得不再加把勁。

有的老人在田地一輩子,因為環境差,勞動強度高落下一身毛病,又不願花錢去大醫院就醫,就在家靜養,靠兒女接濟和政府給的108元養老補貼艱難度日。

有的老人身子骨結實,就找點事作,給一些工地上看個場子,打個短工,或撿個破爛,增加點收入,減輕兒女點負擔。

有些家境好一點的不用再去外面勞作,就在家裡做飯,帶孫子,接送上學。

也有一些住在農村的退休老人,沒有後顧之憂,日子也滋潤一點,聚夥聊天,下象棋,打撲克。

總之,農村老人也分三六九等,根據自家情況在過自已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