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

——尋訪柳青故居

長安 魏淵平

我是地地道道的一個長安人,從少陵塬的源頭,跨過樊川道,登上了神禾塬,只因為在這裡安葬著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大家——柳青。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我很仰慕柳青先生,。柳青先生無疑是新中國成立三十年以來,柳青與趙樹理、周立波、孫犁被譽為描寫農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鐵”,如果說一九九三年,賈平凹、陳忠實、高建群、京夫和程海“五虎將”的五部長篇小說同時在北京出版,“文壇陝軍”全國叫響,“陝軍東征”(有人說“陝軍東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標誌。柳青則又是當之無愧的“文壇陝軍”的精神領袖和一杆大旗。《平凡的世界》的作者,獲得矛盾文學獎的王衛國(路遙)就曾拜在柳青墓前,柳青先生的《創業史》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地位,就像在古城西安城南的長安神禾塬上,立了一塊豐碑,佔有極其重要的無可替代的地位。柳青與趙樹理、周立波、孫犁被譽為描寫農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鐵”,柳青則是當之無愧的“文壇陝軍”的精神領袖。有的人認為,創業史的出現標誌著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新的發展,確切地說,《創業史》是我國革命現實主義發展道路上的新標誌。我們知道柳青早期在陝北延安參加革命,中國土地改革初期,主動要求下鄉,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十四年紮根長安王曲(御宿)川的我國當代著名的文學大家,他在。他在這裡安詳長眠,柳青的歸宿就是他紮根的神禾塬畔南面坡下的皇甫蛤蟆灘。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站在神禾原的高家灣村的崖畔上,我眼前的南面是連綿不斷的秦嶺終南山,滈河從東南逶迤而來,皇甫村就坐落在神禾原和滈河的臂彎裡。四月的王曲川,滿眼翠綠,飛龍一樣的滈河大橋從神禾塬直通南山,拜謁過柳青墓後,順著鄉黨的指引下塬,尋訪深入生活寫作《創業史》的地方,柳青故居。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路過塬下的羅家灣,順著老鄉的手向望塬上望去,高家灣村邊,離皂角樹下不遠有個土崖,土崖上原來有座破舊的古廟,柳青的家就安在這裡。如今古廟已經不復存在,只能依稀看到些大青磚。路遇兩個在崖下用撓鉤去捋槐花的大姐熱情指路,說順河向東一里地橋邊的皇甫小學旁邊就到了。其實這一里可不是數兩個電線杆的距離,五六里都不止。終於到了,柳青故居的門卻鎖著,用門鎖上的聯繫方式打電話過去,柳青故居管理員李師傅告知,疫情期間街辦是暫停接待任務的,好在我說明西安市作協和西安市攝協會員的身份和來意,李師傅還專門回電話說,他自己有事不方便,讓家人過來開門參觀。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大約十來分鐘,李家嫂子高秋芳大姐急匆匆騎著電動車,趕了過來。出示相關證件讓高大姐驗證過後,在高秋芳大姐的引導下,我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參觀了柳青在長安王曲川皇甫後來異地重蓋返修的柳青故居。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唐代大詩人杜甫詩曰“城南韋杜,去天尺五”,說的是樊川自古就是有文化底蘊的,但柳青先生的一部《創業史》卻讓御宿川的王曲人揚眉吐氣驕傲地說“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高家灣)”。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柳青先生說:我的創作是為了人民。我想,跟著柳青學文學寫作,就是要學習他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和群眾血肉相連的精神。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是接地氣的,只有“走進村、彎下腰、俯下身、定下心”,在群眾中體驗生活的真實,才能寫出的沾泥土香、草帶露水、頭冒熱氣的文學作品,也只有這種接地氣的文字圖片,才能增強社會輿論引導力、正能量的傳播力、文明道德的影響力與黨和政府公信力。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高秋芳大姐告訴我,我們現在看的,不是柳青先生住過的,柳青先生真正住的是高家灣崖邊老皂莢樹下的仲公廟(封神榜裡太師聞仲廟),當時王曲皇甫村根本就沒有人知道柳青是個作家,,只知道他是黨員、是縣上派下來的幹部。高大姐說,柳青先生在高家灣皂角樹下和群眾一起開“老碗會”,用心聽群眾的家長裡短;比如他故意把水潑到村婦身上,自己站到一邊看村婦是怎麼罵街的;比如他把《創業史》稿費一萬六千多元人民幣,這在當時買東西用一分幾角拾元是最大得錢時,應該是一筆鉅款,全部捐獻出來,修衛生院、機械廠、橋。比如他預支稿費給皇甫村買電杆,修二級上塬水電站……他臨終卻欠妻子五千元外債。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皇甫蛤蟆灘的父老心中因為有了大作家,人民的好乾部柳青,才敢喊出“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的自豪和驕傲。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隨筆:樊川一個川,抵不住滈河一個灣——尋訪柳青故居
/
/
/


靜虛村人2020年4月15日尋訪陝軍文學領軍人物柳青長安的故居,圖文:魏淵平。版權私有,轉載告知QQ:573181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