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皇后劉娥對歷史做出了什麼貢獻?

漫談文史八卦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真宗晚期的劉太后

劉太后,父劉通,宋初任侍衛步軍司虎捷(神衛)都指揮使,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初,從徵北漢時病死。宋真宗為襄王時,劉氏入襄王府,時年十五歲,受到襄王的寵愛。劉氏性格輕浮,襄王的乳母劉氏曾向宋太宗報告,太宗令襄王斥去,王不得已置之王宮指使張蓍家。



真宗即位後,即召入宮中。景德四年(1007年)四月郭皇后死後,真宗即欲立劉氏為皇后,因遭到大臣們的反對而作罷,但劉氏已控制後官並參與處理政務。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宮女李氏生子,劉氏取作已子,命楊妃撫養,取名受益,竟無人敢向真宗說明真相。次年,劉氏被立為皇后,是為章獻皇后。

宋真宗自大中祥符末年生病以來,病情逐漸加重,天禧二年(1018年)八月,在群臣的再三上表奏請下,才立趙受益為太子,並改名趙禎。次年春天,真宗的病情加重,時好時壞,朝政實際上已多取決於劉皇后,六月間“太白晝見”,佔曰:女主昌”。

天禧四年六月,真宗病情加劇,自感將不久於人世,和宦官周懷政商議命皇太子趙禎監國,以學習處理朝政。周懷政隨後轉告宰相寇準,寇準即乘間奏請皇太子趙禎監國,得到真宗的首肯。



但因事機不密在正式頒詔前,被與劉皇后勾結的樞密使丁謂偵知。當時的朝政實際上已由劉皇后決策,當丁謂攻擊寇準時,病中神志不清的真宗居然同意將寇準罷免。寇準遂以太子太傅、萊國公罷相,奉朝請,丁謂隨後升任首相。

不久,又發生了宦官周懷政“陰謀殺(丁)謂等,復相(寇)準奉帝(真宗)為太上皇,傳位太子,而廢(劉)皇后”的事件。結果事洩,周懷政被殺,並不知情的寇準被貶出任知州,幾乎危及太子的地位。時人稱:“欲得天下寧,當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而寇準在丁謂的打擊下,連遭貶斥。一年多以後,真宗“忽問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見寇準,何也?左右亦莫敢對”。真宗也沒有再追問。真宗實際上已經是時而清醒時而糊塗,這給劉皇后、宰相丁謂擅權、弄權提供了機會。

同年十一月,次相李迪奏稱:前相寇準無罪而遭罷斥,首相丁謂奸邪弄權,又曾奏請當“以法治”宮內只敬劉皇后、不敬真宗的內侍、宮女之罪。因被劉皇后在屏後聽到,李迪遂遭到劉皇后的排斥,不久即罷相。丁謂雖也同時罷相,但次日即對真宗說自己不該罷相,真宗只命賜坐,丁謂卻自行宣稱:“有旨復平章事重又擔任宰相。其後真宗雖命太子處理日常政務,然而“時太子雖聽事資善堂,然事皆決於(劉皇)後,中外以為憂”。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病危,已不能說話。或許他忽然考慮到太子趙禎年僅十三歲,劉皇后擅權,宜立長君以安宋室,據稱真宗“乃以指點胸,又展五指,再出三指,以示丁謂等”。



宋人稱宋真宗之意,是想立八弟趙元儼為帝,趙元儼時稱“八大王”,“有威名”,“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契丹尤畏其名”。事無可考。

二、劉太后專政

數日後,真宗去世,太子趙禎即位,是為仁宗。劉皇后為太后,楊妃為太妃,軍國事權取劉太后處分。從此,開始了劉太后的專政時期,也宣告了北宋前期的結束,中期的開始。丁謂等為了討好劉太后,決定次年的年號為天聖,其意為當政的是劉太后和皇帝趙禎“二聖人”。

其後改元為明道,其意略同丁謂雖對建立劉太后專政有功,但丁謂的本意,只是使劉太后在處理大事時,與仁宗同召大臣決策,而日常政務由宦官雷允恭傳達,自己乘機控制朝政。權力慾極強的劉太后卻欲尋機除去丁謂,而丁謂的所作所為也引起執政們的不滿。

同年六月,副相王曾遂乘丁謂的同黨宦官雷允恭,擅自改移真宗陵穴獲罪之機,攻擊丁謂,劉太后立即將其罷相,貶為太子少保、分司西京(今河南洛陽),不久又以其與女道士劉德妙往來而語涉妖誕,將其遠貶海南,同時還清除了丁謂、雷允恭的黨羽。

王曾雖因此升任宰相,但他並不依附劉太后。“天書”也是在宰相王曾、副相呂夷簡的建請下,從葬於真宗陵內,以示真宗後期以“天書”為核心的封祀活動的終結。

這裡說一下天書事件:

景德五年正月的一天,真宗對宰相王旦和執政王欽若等說,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半夜,見到神人降臨內宮,並說:“當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適有臣下奏稱左承天門(在東華門內)的屋角掛有黃帛,當即是所降“天書”,這樣就產生了“天瑞”,即改當年為大中祥符元年。

接著,以王旦為首率百官及民眾等二萬多人累次上表請求進行封禪大典。真宗遂下詔當年十月東封禪泰山。於是,宰相王旦、執政王欽若等人分任封禪的大禮使、禮儀使等,王欽若和副相趙安仁還兼任判兗州,並輪流前往泰山所在的乾封縣(今山東泰安)處置有關事項。在這期間,又製造了兩降“天書”的鬧劇。

十月,真宗率百官帶著“天書”前往泰山,于山頂“封”祀天帝,次日又到西南的社首山“禪”祭地神。封禪典禮後,又於十月前往曲阜縣(今山東曲阜)祭祀孔子。大中祥符四年(101年)二月,再帶著“天書”,西祀后土地祗於汾陰,並升祭祀所在地寶鼎縣為慶成軍(今山西萬榮西南),終於完成東封泰山(天帝),西祀汾陰(地神)的曠世盛典。又派各級官員祭祀四嶽及四海河瀆,以及其他諸神,整修或新建廟宇神祠。

早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四月,首都開封就開始修建規模宏大的昭應宮(後改玉清昭應宮),以供奉“上帝”和“天書”。

由於所費不貲,當時遭到包括宰相王旦在內的群臣諫阻,丁謂卻說:“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宮奉上帝,且所以祈皇嗣也。”王旦等遂不敢再諫。玉清昭應宮歷時數年才建成,極盡奢華,消耗了鉅額財富。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又編造趙氏始祖是“九天司命真君趙玄朗”,降臨於皇宮內的延恩殿,於是追尊其為聖祖,供奉於玉清昭應宮,進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

當初宋真宗想立劉氏為皇后,遭到大臣們的反對而作罷,數年後劉氏得立為皇后,可能與當時的知樞密院王欽若支持有關。



劉太后專政以後,對王欽若始終是恩寵有加。天聖元年(1023年)八月,乘時任江寧(今江蘇南京)知府的王欽若奏至,劉太后即命宦官以賜湯藥盒為名,“口宣召之,輔臣皆不與聞”。王欽若八月末到京,九月初即被任為首相。王欽若雖仍想如真宗時那樣擅權,阿附劉太后,但“同列往往駁議,欽若不堪”,已不能為所欲為。

天聖二年九月,劉太后想在天安殿受尊號冊,如同皇帝受冊樣,當即遭到次相王曾的反對,只得改就文德殿受冊。作為首相的王欽若也無能為力。而當馬植向王欽若行賄的事敗露以後,本“當以失舉坐罪”,雖“詔不問”,但“劉太后頗解體,同列稍侵之,欽若亦邑邑以歿”。天聖三年十一月,王欽若死於首相任上,不僅“國朝以來,宰相恤恩,未有欽若比者”,而且“皇太后臨奠出涕”,並以“後有詔塑其像茅山(今南京東南),列於仙官”。對於真宗時被時人列為“五鬼”之首的王欽若,劉太后的褒寵達到空前絕後、無以復加的程度。

劉太后朝雖然不再進行封祀活動,但消耗財力營造宮殿、寺廟的舉動,仍不斷髮生。不僅在劉太后專政之初,天聖元年時俞獻卿即指出:“非常調率營造,切費用皆出於民,是以物價益高,民力積困”,天聖五年,“時方崇建塔廟,議營金閣,費不可遭到監察御史曹修古的極力諫阻,結果曹修古被逐出朝廷任地方官。



劉太后派親信曾繼莘前往永興軍(今陝西西安)建造佛塔時,永興軍的長官“姜遵希太后旨,悉毀漢、唐碑碣以代磚甓,而又佐繼莘躬自督治”,當佛塔於天聖六年建成後,姜遵即被提升為樞密副使。劉太后又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西太乙宮。

天聖七年六月,規模空前的玉清昭應宮發生火災,原本三千六百一十間房屋燒得只剩下一兩座小殿。劉太后想修復,樞密副使範雍說:“先朝以此竭天下之力”,“如因其所存,又將葺之則民不堪命”,得到宰相王曾、呂夷簡的支持,劉太后只得作罷。但劉太后卻乘機將多次阻止自己想享受皇帝禮遇的首相王曾,以兼領玉清昭應宮使管理不嚴,因而發生火災為名罷相,出為地方官,次相呂夷簡隨後升為首相。

劉太后在專政之初,曾自稱:“候上(仁宗)春秋長,即當還政。”實則貪位戀權,到天聖六年(1028年)時,仁宗年已十九,劉太后卻毫無還政之意。諫官劉隨只是奏請日常事務專由仁宗處理,即被逐出朝廷。劉太后一心想享受皇帝的禮遇,甚至向執政大臣探問對武則天的評價,還想依據皇帝的禮儀建立劉氏七廟,因遭到副相魯宗道的否定而作罷。

在魯宗道去世、宰相王曾被罷免及呂夷簡任首相以後,劉太后開始逐漸地享受皇帝的禮遇,終於登上天安殿受朝賀。在進謁太廟的禮儀上,“劉太后欲純被帝者之服”,雖遭到副相晏殊、薛奎的反對,也只是“少殺其禮”。隨後,范仲淹又奏請劉太后還政於仁宗,也被逐出朝廷任地方官。此後,奏請劉太后應還政的人越來越多,但大多為中低級官員,也都遭到貶逐。



三、劉太后專政末期的迷離事件

明道元年(1032年),北末宮廷接連發生兩件重大事件,史官諱其事,遂成千古之迷。

二月,仁宗的生母李氏病,劉太后派親信“張懷德、押醫官楊可久等人侍”醫治,李氏遂“遽薨,年四十六”。李氏生育仁宗,依例當進位皇后,但李氏一生只是普通宮嬪,直到臨死前,才晉升為宸妃。

劉太后死後,燕王(八大王)趙元儼始向仁宗告白:“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於非命。劉太后的親信張懷德和醫官楊可久等人,不欠即遭到貶黜,這些都說明李宸妃的死因確有可疑。李宸妃死,劉太后以“一宮人死”擬草草出葬了事。只是在宰相呂夷簡說明利害關係以後,劉太后才不得已答應以一品禮治喪,但出喪不由宮門出而準備拆宮牆,在呂夷簡堅持下才由西華門出喪,最後仍是呂夷簡揹著劉太后,又向劉太后的親信羅崇勳說明利害關係,才以皇后禮入殮。

其次是同年八月,內宮發生大火,連燒八殿,“火始作,小黃門王守規獨先覺,自寢殿至後苑門,皆擊去其鎖”,帶著仁宗逃至延福宮。宋仁宗對執政大臣們說:“非王守規引朕至此,幾與卿等不相見。”仁宗只說王守規帶他逃命,並非如史官所說的是帶著仁宗和劉太后同逃。而火災發生以後宰相呂夷簡的態度,更使人感到這場火災來得蹊蹺。

據載火災發生以後,“百官晨朝,而宮門不開。輔臣請對,帝(仁宗)御拱宸門,追班百官拜樓下,宰相呂夷簡獨不拜。帝使問其故,(呂夷簡)曰:“官廷有變,群臣願一望清光。帝舉簾見之,夷簡乃拜”。其態度與真宗即位之日宰相呂端的行為類同,說明宰相呂夷簡對火災的發生、仁宗的存亡及城門樓上皇帝是誰,都存有疑問,因而要仁宗舉簾與群臣相見,否則他不敢有如此不臣之舉。



《宋史·呂夷簡傳》在記敘官中失火,呂夷簡在晨朝時看清仁宗才下拜之後,復又載巨:“初荊王(趙元儼)子養禁中,既長,夷簡請出之,太后欲留使從帝(仁宗)誦讀,夷簡目;……。即日命還邸(荊王府)中。“緊接著即是“太后崩,帝始親政事”。說明荊王趙元儼子養於宮中多年,皇官失火後才出宮歸王府。而此前劉太后也將楚王趙元佐之孫趙宗保長期養於宮中。

聯繫仁宗生母李氏的暴亡宮中起因不明的大火,以及劉太后收養多名諸王之子於宮中的目的,不能不使人聯想這些與劉太后意圖繼續專政有關。這也許即是仁宗雖已二十多歲,劉太后仍不肯還政於仁宗的原因所在。

四、劉太后歷史評價

明道二年三月,劉太后病死。劉太后一生的“政跡”,就是既要有皇帝的實權,還要享受皇帝的禮遇,直到臨死前,“太后疾不能言,而猶數引其衣”,副相薛奎指出:“其在袞冕也”。在薛奎的諫說下,劉太后最終還是以皇后服殮葬。

劉太后專政十一年間,不論是支持她攝政而誣陷寇準的丁謂、曹利用、雷允恭,還是她所信任的王欽若及內臣羅崇勳、江德明等,無一不是些擅權的奸臣和貪官汙吏,以致還未親政的宋仁宗也認為:“王欽若久在政府,察其所為,真奸邪也。”另外,丁謂“四方賂遺,不可勝計”,後來只是因為與劉太后發生權力衝突,才被貶斥。

深得劉太后寵信的雷允恭,貪汙金、銀、珍珠以千萬計,因與丁謂勾結以挾制劉太后,也被藉故給予嚴懲。曹利用是因參與“澶淵之盟”談判,由小軍官迅速升遷為執政大臣的,卻也參與誣陷“澶淵之盟”的主要功臣寇準,是個“人怨神怒”的人物,後因得罪劉太后的親信內侍羅崇勳,才被遠貶而死。



史官對劉太后多溢美之詞、稱“劉太后稱制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實際是“天聖之間,多由內降,莫測夤緣,盡由請託”。即使在劉太后專政時及其後,也多有臣僚指出“奸邪者易進”,“朝夕左右,非恩澤即佞幸,上下皆蔽”,且“垂簾之後,外戚用事”、“政出多門”,“近日製命,有信宿輒改,適行遽止”,等等。

真宗時,宮廷內雖也是隨意消耗國家財富,但還需要憑“合同憑由”,才能到庫房支取;劉太后專政時期,內侍們只要拿著“白帖子”,就可隨便支用。明道二年七月,諫官范仲淹指出:“近年赦宥既頻賞給復重”,“國無遠備”。次年,財政大臣三司使程琳也說:“天地生財有限,而用無紀極,此國用所以日絀也。”

都說明了劉太后專政時期的財政狀況。到宋仁宗親政時,已是國無餘財,實際上真宗末年形成積貧的政局,經過十年的劉太后專政時期,財政狀況不但沒有改善,還由於廣修塔廟,隨意耗費國家資財,積貧狀況日益加劇。


常棣tandy


劉娥是四川(也有說是太原)人,父親劉通官拜虎捷都指揮使,在一次戰役後班師回朝的路上,身染疾病去世。劉娥的母親龔氏因傷心也殺手人寰,幼小的劉娥只好隨外公外婆生活。

十幾年後,劉娥的外公外婆,包括舅舅,舅母相繼去世,只留下劉娥與表哥龔美成親後相依為命。

龔美是個鍛銀的手藝人,感覺京城或許能賺到錢,就帶劉娥到京城做起了生意,劉娥在店鋪裡看店。

因為劉娥長得如花似玉,又會播鼓(只是小孩子玩的那種撥浪鼓),光顧店鋪生意的人多,當然也包括這紈絝子弟。

偶然的機會,襄王(後來的宋真宗)也來到了劉娥所在的店鋪,看劉娥播鼓。劉娥使出渾身解數,使襄王看的如痴如醉,隨即將劉娥接進襄王府。

愛情是無法阻擋的。襄王對劉娥一見鍾情,不可自拔,即使有人告到太宗皇帝那裡,太宗讓其將劉娥送出王府,襄也是將其安置在心腹的家裡,時常前去幽會。

太宗去世後,襄王繼位,史稱宋真宗。之後,劉娥被招進皇宮,先是授美人,修儀,貴妃。劉娥天資聰明,通曉書史,很快,宋真宗不顧大臣反對,將劉娥封為皇后。

劉娥做了皇后之後,對朝廷的事都能熟計本末。宋真宗批閱奏章到深夜,劉娥也陪同身旁,一同理政。劉娥干預朝政也被大臣們反對。

天禧四年二月,執政二十二年的宋真宗有病不能理政,政務多有劉娥處理。遭到當時的宰相寇準.李迪的反對,結果兩人都被貶到地方去了。

宋真宗去世,十三歲的宋仁宗趙禎繼位,宋真宗遺詔劉娥為皇太后,權職處分軍國大事。

劉娥垂簾聽政十一年,號令出於內宮,卻是政令嚴明,恩威遍於天下。三使司奉上一副武則天臨政的圖,讓她給扔在地上,說絕不做對不起祖宗的事。

她在政十一年,啟用呂端,范仲淹等賢臣,除掉丁謂等奸臣。當時的朝廷上下都是他提拔的名人名臣。蘇軾感嘆說:“宋興七十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聖、景佑極也”。

後來的史學家評論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雖政出內宮,而號令嚴明,恩威甲天下”,這些評價幾乎是完美的。

應該說劉娥掌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北宋在宋仁宗期間達到歷史的巔峰。


路遙lgy


要說劉娥對歷史做出什麼貢獻,只能說,她擅權卻不獨權稱帝,強力保持著大宋江山的延續。

劉娥與武則天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宋朝開國以來,並無女主臨朝的先例,她是開了先河。真宗後期,劉娥逐漸掌控朝政大權,擊退寇黨勢力。真宗駕崩,劉娥臨朝稱制,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威震八方”,宋朝經濟社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劉娥常著帝王龍袍,卻不稱帝。有臣子上書,勸她學武則天,劉娥撕碎奏章,說: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在她治下,大宋江山並未中途夭折,從而得以延續,這不能不說是她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