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抖音火爆的一位非專業戲曲演員,來說說大家對戲曲的誤解

何為反串.

這是誤會次數比較多的名詞,大多數人認為男扮女,女扮男就是反串。再加上如今男人扮成女人唱歌的演員越來越多,他們都是自稱反串演員,也就使得很多人對反串產生了很大的誤解。

從抖音火爆的一位非專業戲曲演員,來說說大家對戲曲的誤解

其實常見的男扮女唱歌的演員最應該稱為“女聲男唱”。顧名思義,就是本來是男人,卻用女人的聲音來唱歌。而反串,是戲曲的獨有名詞,指的是串行當演出,比如說梅蘭芳是唱旦角的,但是有時候也會在封箱戲上演小生、唱花臉,葉少蘭先生是小生演員,如果他偶爾唱了回旦角,這就叫反串。歸結一下反串的大意,就是跨越本來的職業進行另外一種業餘的職業

廣義上來說,本來是廚師。在公司年會上當了一回主持人,就是反串。本來是一名歌手,偶爾在電影裡客串個角色,算是反串。比如李宇春是歌手,但是她偶爾也會去演電影,但是演電影拍戲並不是她的主業,她不靠拍戲為生。

而大眾所稱呼的“反串”,大多是以男唱女為職業的演員。唱女聲是他們的職業,不算是 跨越職業演出,所以稱呼為“反串”不妥。

還有“客串”

我時長會聽說某某演員或者歌手去一個電影裡客串,這種客串指的是他在這個電影裡打了個醬油,演了一個可有可無的龍套角色。比如張藝謀就曾在電視劇《大宅門》中客串了一個小角色。

而戲曲中的客串,指的是非戲曲演員去演了一回戲曲,或者是不同劇種的演員進行跨劇種表演,比如唱京劇的演員偶爾去唱了一回越劇,這就叫客串。

從抖音火爆的一位非專業戲曲演員,來說說大家對戲曲的誤解

張藝謀客串

至於很多人認為的京劇沒人喜歡,這真是一種誤區,喜歡看戲的人多了,只是大家平常不留心而已。比如公園裡,時長會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有人拉著胡琴,有人唱著戲。寒來暑往,不亦樂乎。這些人就是我們常說的“票友”。而且越是大城市 ,這些票友越多見。

很多人說戲曲落後,該取消了。那是他們不知道,戲曲早已超脫了它原有的只是單純作為一種藝術對人們生活的感染力。戲曲早已滲透我們生活的方面了,比如現在喜歡給女明星定個“四小花旦”“四大青衣”。其實花旦和青衣本就是戲曲行業裡的專用術語。花旦是少女,青衣是中年婦女。四小花旦都是青年女演員,四大青衣是中年女演員。這和行當的原有含義是想通的。而且,如果我猜測的沒錯,這“四大”“四小”的評選,恐怕是模仿當年的“四大名旦”的。

從抖音火爆的一位非專業戲曲演員,來說說大家對戲曲的誤解

90後四小花旦

影視劇中,如果某些情節過於離奇,我們會指責這個電視劇的情節“狗血”。狗血一詞也是來源於戲曲。電影《霸王別姬》程蝶衣罵過菊仙“別撒狗血了”。北京人說話,有時會說“裡格楞”,這句方言源自京劇的“節奏”。傳統戲《四郎探母》,在臺灣幾乎成了一出必演戲。觀者時常聽戲落淚,因為他們大多是國民黨官員,懷念家鄉,每次看《四郎探母》,免不了要產生思鄉之情。

可見,戲曲早已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了,戲曲在中國的影響力之大,覆蓋地區之廣是大家想不到的。一篇時尚文章,點擊地區大多是北京,上海等地。而一篇戲曲文章,點擊地區卻覆蓋全國各地,甚至還有海外地區。戲曲對於華僑來說,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鄉音”。

戲曲在中國的大地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它是傳統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文化的傳遞者。

時光帶不走戲曲的價值,總是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投身於他們所熱愛的事業,也總是有一批又一批的戲曲愛好者把唱戲、聽戲作為家常便飯。所以我從不擔心戲曲會滅亡,它亡不了的,它擁有世界上最高級的藝術批判體系。

在這個人心浮躁,藝術水平低下,缺乏藝術批判,藝術被資本和流量所裹挾的年代。我慶幸戲曲的小眾,因為戲曲永遠有一拼忠實的知音,這是別的藝術所缺乏的。

從抖音火爆的一位非專業戲曲演員,來說說大家對戲曲的誤解

至於有許多人說戲曲沒人看,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名角的演出票房。許多有名的演員,她們的演出票很難搶,而很多青年演員的演出甚至要靠送票。所以很多人只看到了票房不好的演員,就把戲曲定性為沒有人看的藝術,這種思維方式未免太過於偏頗。就是民國時期,戲曲最輝煌的時代,也不是說隨便一個演一齣戲就有人看。戲班有班主,班主是養活一整個戲班的人,他的水平過硬,所以只要他貼出戲碼,就有人買票。這個戲班子和他同行當的演員多了,他們貼戲碼就沒有人來。

因為他們的水平不夠,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你要是唱得不好,那觀眾憑啥去聽你的戲。這種看戲方式也一直延伸到現在,大家可以想想,就是平常看個電視劇,要是拍的不好,你都會棄劇。要是說戲曲演出必須要場場爆滿,那為啥電視劇包括電影還有那麼多撲街的作品呢?也不是說隨便拍一個影視劇都有人看吧。

從抖音火爆的一位非專業戲曲演員,來說說大家對戲曲的誤解

火爆抖音的票友

比如最近火爆抖音的一個視頻,許多博主還配了一首《赤伶》,網友也是各種感慨戲曲落寞。但是,這個視頻裡的人真的 是戲曲演員嗎?你就看他的水袖,專業演員的水袖會是這樣鬆鬆垮垮的嗎?他的一舉一動很明顯就是業餘的,說得直白一點,他也就是個票友啊。而且我還去查了一些資料,發現他根本就不會唱戲,就是找了一個音響放聲音,他在一邊跟著比劃。對,我就是用比劃這個詞來形容,因為他的姿勢還算不上是身段。

這種演出沒有人看不是很正常嘛,流量明星演出假唱跳舞划水敗壞路人緣,您也不會說影視劇沒有觀眾看吧。

戲曲又不需要進行數據注水,也不需要像流量明星一樣靠著粉絲刷數據活著

水平高,才有人捧,水平次,自然沒有人看。要是戲曲演出不論水平,場場爆滿,那演員就不是靠水平掙錢了,那是靠賣肉掙錢。要是戲曲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估計它就真的要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