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紀大了,少點朋友最好”,這種說法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導語:人生漫長路,不同的朋友陪伴我們一生的成長,有了各種朋友,才有了我們五味雜陳的人生閱歷!

我不太認同,“人,年紀大了,少點朋友最好”這個觀點,朋友是我們一生的財富,朋友是不論什麼年齡都需要的。無論什麼年齡我們都需要維護我們和朋友之間的友誼關係。

首先,朋友,什麼是朋友,朋友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朋友之間可喻為雨中的傘、指路的燈。雙方心理契合更為深刻時,可稱之為知己。

其次朋友可以有很多種,在中國這樣的社會中,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身邊的朋友一定是會越來越多的,但是,知心的朋友會越來越少,因為對於知心朋友是我們長時間磨合達成認知上的契合,閱歷越多標準也會相應的提升,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我們的朋友是會越來越多的。

多條朋友多條路,從我們主觀上對朋友是種接受心理,我們才能交到更好的朋友,概率上講只有數量上去了,質變才容易產生,交朋友能提升我們自己,所以,多交點朋友吧!朋友!


我是小魯,希望能幫助到您!


魯懂


人,年紀大了,少點朋友最好,你怎麼看?

我認為提出這種說法的人是不願意送朋友一個個走,害怕那天的到來。

從我們出生那刻,我就就已經走在了這條道上了,沒有返程,只有前行。這條路我們越有越窄,越走路上的人就越少。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與我們一同並肩前行的人屈指可數,每當身邊少了一個人,我們內心都會害怕一分,害怕下一個就是自己。

我們害怕有錯嗎?沒有。我們都是人,都會害怕。但我們也可以不用害怕,只要我們換一個思路去想。

人生就是轉乘車,我們第一趟的車中轉站是一個叫做“休息”的車站。上車的人有早有晚,而我們這個“休息”車站也有前後左右四個小站,有的人下的早,在前站就下了,而有的人在後站下了,車裡就那麼多人,還有一部分人在左站下了,我們這些坐最久的人就在右站下了。

你以為下了車就結束了?不。只因為叫做“休息”站,那是因為我們坐太久的車了,太累,需要在這一站好好休息一下。這就結束了嗎?沒有。

開頭我就說了,我們是轉乘車,需要中途轉車,休息好了的人又開始踏上了第二趟列車,在這裡,你就能遇到那些在前後左站提前下車的人。

他們提早下車並不代表我們不會再相遇,這不,我們又遇到了!

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多少朋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陪你走到最後,哪怕走不到最後也沒有關係,只是他們先走一步罷了,我們隨後就到。這只是暫別,我們期待下次再聚。


八零後的峰子


我不認同這種說法。年紀大了,更應該與老朋友聚聚,喝茶打牌,嘮嘮嗑,可以避免胡思亂想、老年痴呆和寂寞抑鬱。

周大爺2006年退休後,整天在家照顧孫子,忙碌勞累,但日子過得充實快樂。孫子讀小學住校後,周大爺感覺無所事事,寂寞無聊,又不想出去與老朋友玩,整天坐在沙發上一邊打瞌睡,一邊看抗戰劇。這種空閒無聊的日子過了兩年,象變了一個人似的,開始疑神疑鬼、杞人憂天,擔驚受怕。

疑神疑鬼,無所不及。身體稍有不適,懷疑得了不治之症,不去正規醫院檢查,自以為是購買很多烏七八糟的保健品,越吃身體素質越差。家裡燈壞了,懷疑這是人走燈滅的不祥徵兆,唉聲嘆氣,說自己肯定活不長了。電視沒信號,懷疑有人故意搗蛋破壞,不讓他看電視。手機上停機上不了網(欠費),懷疑被人監控,有人想害他。他老婆喜歡跳壩壩舞,懷疑她有外遇,與老婆鬧離婚、分割財產。據說曾經半夜三更報警,說睡在他身邊的老婆要謀他財、害他命。

女兒女婿有房有車,工作穩定,收入不菲,花了近200萬買了一套改善型商品房。周大爺覺得不應該買房,應該把錢存銀行比較保險,還有利息收入。為此事與女兒女婿大吵大鬧,說他們沒有風險意識,萬一失業,沒有收入,會被餓死。女兒說房子已經買了,要退房,要損失十幾萬。從此,周大爺憂心忡忡,沉默寡言,鬱鬱寡歡,堅持買彩票夢想發大財,省吃儉用存錢,按他的說法,防不時之需。

前年,周大爺的言行更反常了,家屬帶他去相關醫院檢查,結論是抑鬱症,住院治療,沒住幾天,他嚷著晚上回家住,白天到醫院檢查吃藥輸液,家裡人說不服他,只好每天帶他回家睡覺,沒想到有一天深夜他跑出去了,說有人跟蹤他,想謀害他,到處躲藏,不小心滾到陰溝裡,導致多處骨折。為了安全,家屬只好把他送進精神病醫院強制治療,至今未出院。

周大爺患抑鬱症,可能與他不與朋友來往,寂寞孤獨,胡思亂想有關。如果他每天與幾個老朋友嘮嘮嗑,喝茶打牌,釣魚旅遊,遊山玩水,保持心情放鬆愉悅,應該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所以,年齡大了,多出去走走看看,多與朋友聚聚,對身心健康有益。我是糧農二代,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