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和孤獨,是人到中年的通病”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養兒防老”是中國傳統的古訓。然而,當“防老”與子女的前途放到一起時,更多的都市老人更願送兒女去更適合發展的地方。於是,每逢閤家團聚的日子,總會有一些老人因為與兒女不能團圓而黯然神傷。

有不少老年人會懷念過去,想著自己孩子小時候。當他還那麼小的時候,甚至連每天穿什麼都會問你意見,那時候覺得真累,什麼都要你操心——現在好了,孩子長大成家立業了,你終於不用再操心了,或者說,你的‘操心’有時候孩子根本就不需要了,反而還會覺得你古板、嘮叨。

如果說以上這些都是精神方面的需求,那麼由於身體疾病所導致的‘無能為力’才是許多老年人的最根本痛點。原因很簡單:不僅不能幫上兒女什麼,反倒因為自己身體不好需要他們照顧,與其這樣不如早點有個了結,省的最後遭嫌棄——這絕不是什麼極端想法,而是在生病的老年人中普遍到嚇人的一種狀態。這種情況才真應了那句:人老了不但沒用,還是個累贅——別小看這個問題,不少老年人甚至因為這種情況或者抑鬱,或者直接走上了絕路

所以說啊,中老年人最缺乏的就是這種被需要感。為什麼現在好多老年人願意養個寵物、種花種草,沒事兒去跳跳廣場舞,有些甚至去做志願者——所有這些行為都赤裸裸地反映著老年人那種強烈的被需要感:雖然我老了,但我還是有用的,哪怕只是對於一花一木來說,它也需要我的照顧……

  兒孫自有兒孫福——小輩兒想徵求你的意見了,那就適當給予‘點化’,不需要的時候也別上趕著‘你得、你應該’怎樣怎樣,因為這樣的結果往往是雙方不歡而散:孩子覺得你管的太多。你覺得孩子長大了,不需要自己了,鬧得自己難受。那不如讓你的建議更有價值、更矜持一點,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老了,應該適當有點兒‘阿Q精神’——簡單的說就是一種自我安慰的精神。即用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卻。這也是老年群體最應該‘修煉’的一種本事,尤其是當在產生被需要感的同時有了自卑情緒之時,這種阿Q精神不乏為一劑精神良藥。



胖妞球媽


導語:孤獨和寂寞,並不一定是壞事,在孤獨和寂寞的時候我們往往才會真正的成長起來!

中年人唯一的通病我覺得只有年齡段,寂寞和孤獨並非是中年人才有的,我們一生的成長都會伴隨著孤獨寂寞,由於人到中年面臨家庭、工作上的很多問題,我們學會去丟棄了一些事物,所以會感覺到孤獨,老年人在我們的眼裡會更加孤獨寂寞,但是好多老年人仍舊可以把自己的生活過的很好。

對於如何看待孤獨和寂寞我有一些建議:

  1. 調整好我們依賴的心態,靜心思考我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沒人陪的時候,就自己找點事情幹,不要過度依賴別人,沉迷於無效社交中。
  2. 為自己成長制定計劃表,後分階段列計劃和小目標,在什麼時間段要完成什麼樣的小目標,不斷地細化到每一天,做好時間管理,把想法落實到行動上來。
  3. 要麼庸俗,要麼孤獨。一個人只有在徹底孤獨的環境裡,才能進行真正的創造工作。

一個人其實並不孤單,沒有必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可以盡情地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們完全可以是孤獨的,學會接納自己本身就是一獨立的人的本質,學會在孤獨中成長。


我是小魯,希望能幫助到您!


魯懂


謝謝提問,人到中年,應該是走向成熟,相對也都穩定,事業成熟,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應該是美滿的,但有些事,有些情感,還是無人訴說,即使每天很滿足,可心裡感覺空空的,時間久了才會明白,生活中有些只有自己品嚐,自己化解,世界之大,其實沒有真正懂你的人,所以,就把一些事藏在心裡,在所有人看來,你就是一個安之若素,從容不驚的人,也只有自己知道。

雖然寂寞,孤獨是人生常態,但想要避免寂寞與孤獨,就要與人為善,助人為樂,自強不息,內心就是充實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