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手機很多人都力挺華為,支持國產,用華為的有多少在開國產車呢?

L無痕


我用的手機一直是華為,現用mate20proUD版,車子是吉利的,空調是格力的,冰箱是海爾的,我用華為手機是敬佩華為的狼性文化,永不服輸的企業精神,雖說美國舉全國之力打壓華為,然而華為越挫越勇是我最敬佩的地方


一切機遇在於掌握


我用過華為手機,現在用的OPPO,首先不要動不動就拿愛國耒綁加我買什麼樣手機,買什麼樣汽車,我們要的是實用,好用,耐用,還有價格,華為手機價格高,我用不起,我在10年前買的風扇國產的,可風扇主機是日本,現在還在用,不用不知道,用了下一跳,我們的企業要把眼光放遠一點,要認識我們的產品跟發達國家有差據,要多學習別人的長處,要投資,自主研發好的產品,不要當老闆自己造手機,可自己用進口手機,這不是給別國打廣告,有些搞笑。




廣海皖


該問,對比式地描述了1種現實情況,即力挺華為、支持國產的很多人卻沒有多少在開國產車,1個頗大的反差,讓我們進行舉一反三式的深度思考。

1 該問所問

該問在專門問,同一撥人面對雖然類別不同卻被同一個統稱——“國產”——覆蓋的2樣東西,大多卻只“用”了其中的1樣,為什麼?

是啊,奇了怪了,難道說是“雙標”?

不錯,這一撥人的“力挺華為”肯定是明明在“支持國產”,口頭上的支持有力,而“用華為”肯定是行動上的,更有力,言與行一致、口與心一致。

該問,沒有問另外2撥人,分別是僅口頭上力挺卻沒用華為的人,口頭上沒力挺、僅是用了華為的人。

該問在問和沒問的情況都是客觀存在,問得沒毛病!

2 直接回答

在回答該問時,必定是不假思索地順口就說:那隻能怪國產車了!

也只能這麼回答。如果回答別的,全都不是理由,至少不是掏錢的理由。雖然的的確確是跟錢有關係的,力挺華為的這撥人是錢多的主要買高端機,錢少的主要買中低端機,主要是靠這撥人把華為2個品牌的手機買成了國內的第一和第二。

怪國產車什麼?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了,怪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既沒有華為手機的國產度高,更沒有華為手機才有的自主度高,於是,人們用了華為手機之後,在體驗好之下,好感度大增,認定華為手機今非昔比了。

3 舉一反三

(1)其它國產和非國產手機

也正是由於國產度、自主度、好感度這3個度都低於華為手機,其它國產手機全都沒有華為手機的被支持度高,也就是更多的國人對華為手機的好感度更高。

任正非說了買誰的手機都行,廣為傳播,沒頂用,反而是買華為手機的國人越來越多了。

也正是由於這3個度不次於蘋果手機了,所以,華為手機不僅在國內而且在海外,都比蘋果手機的被支持度高,銷量證明了,國外同樣認可華為手機3個度高的人也好大一撥。

還是正由於這3個度,餘承東有了喊出在全球銷量超過三星手機成第一名的底氣。

(2)另一撥用華為國人

回過頭來,再聯繫思考一下國內的另一撥人。

華為手機成為國產手機老大,顯然也是依靠另一撥“用華為”的人。雖然在口頭上沒有“力挺”,也沒有把“力挺華為”與“支持國產”或者叫愛國聯繫在一起,還沒有接受甚至明言堅決反對愛國綁架和道德綁架,卻購買、使用了。

為什麼?

就是因為對華為手機的好感度高,1個度足矣,這也是沒毛病的!

那麼,這另一撥人在開國產車的有多少?十有八九,也是不多的。

(3)國人

國產車在海外賣出了多少?也就是國外的人在開我們國產車的人有多少?車肯定是比國內少多了,人肯定是比國內少多了,這表明國人還真對國產車給予了不少行動上的支持。

當然,國內口頭上“力挺”國產車的人明顯多於行動上的,這當然還是要怪國產車本身。顯而易見,即使是口頭上的支持也是分為珍貴的,國產車廠應當格外珍惜這份情懷。

還記得當年格力的董明珠炮轟國產車廠老闆的事吧,那個事說明了什麼不用再重複了吧。

(4)情懷

到此,也就明白了,用華為手機的這撥人沒有多少在開國產車,完全可以叫做在實際行動上不支持國產的車,但是,完全可以肯定,國產車一旦在科技上與華為手機一樣,就必定同樣支持。

這就是在說,具有真正意義和相等價值的國產是能夠很自然地與支持國產直接聯繫起來的,即便那是愛國情懷,也正是被這樣的國產給激發出來的,主動掏錢,攔都攔不住。

向來,愛國就是需要用實實在在的東西來激發。

喊口號不那麼管用,對當下的國人而言是越來越不管用了。喊口號才叫捆綁或者綁架,可憎。

(5)觀念

不同國產手機的銷量已經證明、告誡,國產車雖然是價格便宜的,也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收到多好的效果,總得讓自己有乾貨、讓國人能提氣,至少總得有1項自主性核心技術吧,不可“自封”國產過度。

國內的人祖祖輩輩都知道“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還有“一分錢一分貨”,這個觀念牢不可破,誰光靠喊口號、放情懷都是改變不了的,而這個觀念堅持下來也太對了!與人們的生活有利無弊,還能對各行各業產生促進力。

我最後要說,現在這樣的國產車,借不上被同稱為“國產”的華為手機的光,儘管華為公司已經進入了汽車領域。那麼,與華為手機業務密切相關的中芯國際和京東方能不能借上華為手機的光?同樣在於他們自身,拿出來好感度高的貨再說。

回答完畢,感謝題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