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彙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所謂法帖,就是傳統法式,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淳化閣帖》共10卷,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後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錄漢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書法,包括東晉明帝司馬紹《墓次帖》、康帝司馬嶽《陸女郎帖》、哀帝司馬丕《中書帖》等。

傳世《閣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圖書館藏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十卷本,為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家藏本,也稱睢陽袁氏藏本。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淳化閣帖》(泉州本)十卷本。香港中文大學藏《宋拓淳化閣·王右軍書》(泉州本)(卷六、卷七、卷八之殘本合併本)等。

淳化三年(992年實)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重要節點,它主宰了中國書法的發展方向。《淳化閣帖》的刊刻最終確立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淳化閣帖》開啟了官刻叢帖之端,從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風。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經影印出版,復現了《閣帖》的本來面目。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趙炅令出內府所藏曆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勒上石于禁內,名《淳化閣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簡稱《閣帖》,系匯帖,共十卷。

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九、十卷為王獻之書。

元趙孟頫《松雪齋文集·閣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詔翰林侍書王著,以所購書,由三代至唐,釐為十卷,摹刻秘閣。賜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進二府輒墨本賜焉。後乃止不賜,故世尤貴之。”宋代記錄此帖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未見此種拓本流傳。

明 王鐸《擬山園選集》卷三八《跋淳化閣帖》:“茲《淳化》八本,先得之葵丘(睢州又稱葵丘、睢陽)袁氏六焉,後得粵東李氏二焉,皆宋拓棗木,似王著初本也。”

淳化閣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叢帖,由於王著識鑑不精,致使法帖真偽雜糅,錯亂失序。然鐫集尤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書法賴以流傳。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譽,對後世影響深遠。

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顧從義本、潘允亮本、肅府本等較著名。然以上海圖書館藏明袁樞、袁賦誠父子遞藏本,又稱《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為最佳,2017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0部珍藏版。

宋仁宗慶曆年間,宮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閣帖》的棗木原版不幸全部焚燬,因而初期的拓本就顯得異常珍貴,被視為寶物,價值連城。

《淳化閣帖》第六、七、八卷(王羲之法帖):


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第九卷(王獻之法帖):


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中國法帖之冠 ——《淳化閣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