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當中最打動人的是什麼?

東風破動漫


《葉問4:終篇》

葉問對打木人樁的葉正說

“我打給你看,你幫我錄下來”

整部電影葉問在美國處處碰壁我沒有感覺,因為沒有感同身受葉問在大戰前告訴肥波和兒子自己得了癌症,周圍的人有的開始啜泣,我沒有反應。這種情節在電影裡見得多了。葉問回國,告訴肥波“外國的月亮沒有那麼圓”,跟兒子默契的修復了關係,我沒有太多感觸,畢竟影片在這裡著墨不深葉問告訴葉正,我支持你想學拳的夢想,你去教詠春吧葉正給葉問表演著自己的木人樁葉問看著兒子的動作,說“我打給你看,你幫我錄下來”然後他站立在木人樁前,起勢,出拳看到這個場景的我,像被人揪住了領子,猛的從靠背上彈起來,身體猛地前傾,腦袋裡“啪”的一下炸了,鼻子一酸,眼眶瞬間溼潤了“是那個,是那個視頻!”我小聲而激動的說著因為開幕雷擊:美國空手道大賽現場的神還原,此時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個視頻

葉問展示詠春的真實錄像視頻裡的葉問,瘦骨嶙峋,已經是生命的盡頭了。或許是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可能是想為遠在美國的小龍留下點什麼,又可能是想為人間再留下一些詠春的火種。於是讓弟子為自己錄像,留下了這經典的視頻。初看這個視頻時,我還是個少年,是個瘋狂迷戀詠春,葉問,截拳道,李小龍,功夫電影的少年。而如今,滿腦子都是實驗、課設、做題、畫圖的我,早已將他們拋之腦後。這句話接通了我與歷史記憶的連接。少年時代,追捧他們的記憶從腦海滿滿湧起。從那個片段起,我看過的功夫電影在我腦海中開始被挖出來,電影也沒有閒著,錄像機打開的不僅是葉問的影像,更像是打開了回放,打開的是葉問的記憶,回放的是葉問的一生(特指《葉問1》至《葉問4》中的葉問形象)。此時此刻,經典的音聲再次響起,悽悽,慘慘,慼慼,悲悲,婉婉,輕輕,如泣如訴數日後,回到宿舍的我,仍然會想起那天晚上在電影院看《葉問4》的場景。伴隨著BGM和畫面,葉問和我同時回憶起了了他的經歷。他的人生片段與我的記憶交織重疊,共同為葉問系列十年的終章譜寫最後的畫面和同門師兄弟比武

初到香港時的窘迫

佛山第一意氣風發

日軍入侵家道中落

怒吼著我要打十個

1972年12月22日,一代宗師葉問在香港因頭頸癌去世,享年79歲葉問系列,這就徹底完結了觀眾們會想念甄子丹塑造出的葉問經典角色,會一次次重看葉問系列電影,會口耳相傳葉問4不愧為壓軸之作。

無論過去多久,大家都會記得“我要打十個”,“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我們是不是該用中國功夫,改變外國人對我們華人的偏見”的葉師傅名言。我們仍然不會忘記,那一個個生動的配角和小人物名為閉門切磋,實則上。門蹭飯的廖師傅;一遇葉問就變慫的金山找;委曲求全良心未泯的李釗;善良老實的武痴林;周清泉,葉問的好友,捱了一槍後瘋瘋癲癲,令人心疼;不得不忍氣吞聲,卻處處維護中國人的肥波警官;一身正氣,外冷內熱,永遠維護中國功夫的洪師傅;團結華人,抵抗洋人的萬師傅,永遠嫌臺子小凳子滑的羅師傅;以及,中國人的驕傲,李小龍……功夫之夢,也僅僅留下個夢了葉問系列完結了,少年也長大了,功夫這種不能靠它吃飯的東西,願意去學習的人越來越少了。武術衰微,武俠式微,硬橋硬馬拳拳到肉的功夫電影已經很少了。

作為一名中國人,從這部影片中我們能夠思考自信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也同樣在此感受到了,上個世紀,葉問一代人的中華自信,回顧歷史,我們國家也是從那時起開始走自己的道路。直到今天,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現在的我們,在觀看影片的時,會因為美國人歧視感到憤怒,會因為中華總會的忍耐而無可奈何,更因為若男的下跪而哭泣,但是,葉師傅一次次戰勝美國人,也令我們自豪。上一代人是我們的父親,上一代人民是中國的父親,他們告訴我們最重要的道理是“別的地方的月亮不一定圓,有夢想在哪裡都是一樣的,只要你擁有自信,只要你足夠勇敢,那麼就請你堅持你所喜愛的東西”我們這一代人不一定有上一代人那麼堅定,但是如果學習並且傳承這種精神,便是對我們自己的救贖,如果所有人都能夠這樣,便是我們祖國的救贖。中國一定強大,因為人民時刻銘記,因為精神永垂不朽!

----END

喜歡就關注一下😘😘


瞻彼日月qp


《放牛班的春天》裡邊有一幕尤為讓人感動,也最能打動人心!

2004年,一部由法國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巴拉蒂執導的教育題材影片上映,這部在上映之前幾乎沒有任何關注度的電影,卻在上映後引發了整個法國的觀影熱潮,後來更是代表法國電影參加了第77屆奧斯卡並獲得了提名。

即便命運跌倒谷底,也不要放棄。

馬修是這樣。事業不順利,進入育兒院那樣的學校,依然沒有放棄自己作為教師的本職工作,像一股清流帶給孩子們溫暖,為之感動。

孩子們也是這樣。佩皮諾失去父母,仍然不放棄,渴望關愛,在馬修老師走的時候,讓老師帶他走,最終離開這所育兒院。結局雖然為表,但想來也是幸福的一生。

莫翰奇的母親不放棄,失去丈夫也努力頑強生活著,並有機會把兒子送進音樂學院進修。遇到愛情勇敢追求,不合適勇敢放棄。

莫翰奇和其他孩子也沒有放棄,只是等待一個機會被拯救,被更好的引導。最後莫翰奇的才能得到發揮,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生命因為馬修這樣的好老師而變得美好,多數人都是這樣在平凡的世界裡做出更好的自己,因為自己讓周圍人變得更好。

電影把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故事婉婉道來,不疾不徐,暖心而感動。然而真正讓我淚崩的,還是音樂老師離開學校的時候。學生們不被允許去送老師離開,然而就在老師落寞地一個人走離校園的時候,漫天的紙飛機,從小窗戶裡面飄出,如紛揚大雪。

人間至情至信的溫暖,讓我瞬間淚水盈眶。好電影,會讓人在淚水中生出希望。


瓜皮往視


作為一個電影迷,我覺得電影能否打動我的關鍵因素有兩個,即共情和細節。

1、共情

共情(empathy),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譯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電影中的共情可以理解為電影對觀眾的代入感。

以恐怖懸疑類電影舉例來說,共情感強烈的電影有的觀眾不敢晚上看,有的不敢全屏看,有的必須開著彈幕時刻注意著高能預警,有的則讓觀眾看了躲進被窩不敢出來。

《死神來了》大部分人都看過,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有關飛機失事。

這部電影成功的很大因素來自拍攝引起的共情。在爐子上沸騰的水壺、案板上亂放的刀、滴水的水龍頭……這些在我們生活中並不罕見。但從沒想過這些壞習慣的表面竟暗藏殺機。

看電影的時候,熟悉的場景很快把觀眾帶入到電影裡,彷彿看到了生活中的大條的自己。死神在暗處不急不慢的醞釀、然後突然給人致命一擊,然後悄無聲息的離場。留給觀眾的是一陣陣的後怕。

2、細節

以小見大,細節往往是最打動人的。

以災難電影為例,好看的災難電影不在乎用多麼奢華的特效,而在於細節設計。

韓國電影《釜山行》是膾炙人口的一篇災難類電影,有關殭屍病毒。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地方有三處細節:

一是準爸爸大叔尹相華為了保護妻子和未出生的女兒選擇犧牲自己,在死之前他告訴妻子成景,他早給女兒想好了名字;

二是男主孔侑被感染殭屍病毒後,為了防止自己傷害女兒。他把女兒鎖緊火車頭,而自己在車尾墜下。

三是最後的倖存者孕婦成景和小女孩秀安從隧道一步步走出時,小女孩突然響起的空靈悽凉的歌聲。

正是這三處細節打動了我,也深深感受到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災難雖可怕,但愛能戰勝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