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宜留學,你覺得呢?

莊裡菜人


贊同題主觀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宜留學。

此次疫情的發生,不僅有對生命的考驗,還有對價值的思考,尤其是澳洲跑步女、豌豆公主、許可馨等典型人物的出現,更是把愛國主義和留學生推上了熱點話題。

最近,關於未成年小留學生的現象,更是引發了大家的熱議。浙江大學鄭強教授直言不諱:“沒有了民族的概念”,“把孩子送到外國上中小學就完蛋了!”

鄭強教授的話,代表了絕大多數國人的心聲,本人也非常贊同,主要緣於如下原因:

1.為獲得國外永久居住權以“留學”為掩護,失去了留學的應有之意。

前段時間,為什麼很多人對包機接回英國小留學生持反對意見?不是大家沒有同情和同理之心,而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小留學生到英國留學,既不是為了“文化交流”,也不是為了學什麼先進技術,而是奔著英國法律的規定:居住達到10年,就有權申請英國永居,即成為英國公民。而從小學開始留學,無疑是10年期限最容易達成的方式。

大家認為,既然你從小就打算脫離中國,現在遇到困難就想到國家了,這是典型的“建設祖國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

2.從小留學他國,愛國教育缺失,不可能學成後報效祖國。

近代史上,有很多愛國人士出國留學,並且學成後回國建設,如:錢學森、竺可楨、李四光、詹天佑……他們是民族的驕傲,是中國人的榜樣。

但是,小留學生的意識形態和三觀幾乎都是一張白紙,從小到國外接受西方教育,不瞭解中國歷史,沒有經過中國文化薰陶,沒有民族認同感,如果說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愛國,那也是愛他國,而不是中國。

3.中國基礎教育全球排名前茅,小留學生捨近求遠,不可取。

目前,我國已經是全世界教育體量第一的國家,尤其是基礎教育更是受到了全球的肯定,而且只會越來越好。就連比爾·蓋茨也說,中國上海的基礎教育水平世界第一,他還提議美國應該效仿。

如果站在教育的角度來看,家長捨近求遠讓孩子留學他國,除了證明自己有錢,還有就是“當局者迷”的可悲。

4.親子教育的缺失,只會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過:“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有時候我們和朋友無話不談,和父母的話語卻越來越少,距離越走越遠。”這是為什麼?因為今天的親子關係已在“代溝”的掩飾下,越來越淡化了。

如今越來越的父母已經意識到了親子教育的重要性,大家巴不得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相片,而小留學生的家長卻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國外去。從小遠隔重洋,能不能學到知識暫且不說,單說對於親子關係的構建就是非常不利的。

總結語:

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這是所有家長的責任,也是為人父母的願望。但一個人的成長除了物資的支撐,還應有思想的溫潤。只有愛自己國家的人,才能被這個國家所愛,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皆是如此。

所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宜留學,若真要留學,也應該在18歲以後再留學,這既利於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也利於構建融洽的親子關係,更利於國家人才戰略的發展。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

關注“豆爸侃教育”——說教育事,解教育規,做教育人!

豆爸侃教育


鄭強教授最牛的演講:把小孩子送到外國上中小學,就完蛋了!

筆者是一位老教師,非常贊同鄭強教授的觀點!

筆者也是一位母親,有一個漂亮的女兒!我更贊同鄭強教授下面這句話:

在一次演講中他動情地講到:我要是生個女兒,我才不輕易送到國外,你們太知道怎麼回事了!

在此,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幾年前,在一個電視訪談節目中,看到一個父親聲淚俱下地講訴自己女兒留學的遭遇:

這位王先生,家住北京,育有一女,衣食無憂,家庭幸福。

女兒上初中時,發現身邊一些朋友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上學。於是,和妻子商議,決定送女兒到英國上高中!王先生夫婦有一個美好的願景:女兒高中畢業,進入英國一流大學學習。如果一切順利,可以定居英國,夫妻倆以後去英國養老!

理想有時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骨感!女兒所在學校不是寄宿學校,女兒獨自一人住在出租屋裡。一個十六歲就走出國門的孩子,在英國是如何度過那些孤獨寂寞的時光,父母不知道!女兒在學習生活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父母也是鞭長莫及。

有一天晚上,女兒打來電話,痛哭不止!王先生再三追問:女兒告訴他,自己懷孕了!聽到這個消息,夫妻倆如五雷轟頂。

第二天,夫妻倆乘飛機到英國。來到女兒的出租屋,只見女兒披頭散髮,臉色蠟黃,情緒不穩。與出國前判如兩人!

待女兒情緒穩定後,經過交談,才瞭解原委:女兒出租屋的鄰居,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單身男子!見女孩獨自一人,就時常搭訕。後來,有一次女兒生病 ,求助男子。男子對女孩還算照顧,這是女兒在英國第一次有人關心自己,很溫暖,很感動!不久,兩人就同居了!再後來,女兒發現懷孕了,男子很快就搬走了。

王先生當即決定:結束女兒英國的留學生活,回國回家!

回到北京,打掉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修復,女兒情緒好轉!女兒重新走進校園,開始了高中的學習生活!現在,孩子已經考上大學,開啟了嶄新的人生旅途!

節目最後,王先生激動地說:我這一生最後悔的事就是把女兒送到國外上高中!也希望那些打算把孩子送到國外上中小學的父母,慎之又慎!國外不是天堂,西方不是神話

我佩服這位父親的勇氣,同情女孩的遭遇。更慶幸這位女孩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在女兒跌倒時,沒有失去理智,而是果敢抉擇,讓受傷的女兒回家!用如山的父愛,為女兒療傷,鼓勵孩子站起來,重新出發!

希望,通過這個故事的講訴,給那些家有女兒,想把孩子送出國門讀中小學的家長們提個醒!

把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送到國外上小學,需要三思而後行


蓮之心事zpl


先說說我的觀點:我也是認為,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出國留學,於國於民不利。

以上觀點,主要出於3個方面的考慮:

1、義務段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目的不純;

要論學知識,我認為現在中國的教育是秒殺大多數國家的公辦學校的,所以,以讓孩子為了學習知識出國,這個理由首先是站不住腳的。要學知識,大可以在孩子完成義務教育,打好基礎之後,再去國外優秀的大學去深造。

大部分在義務教育階段送孩子出國的家庭,非富即貴,他們送孩子出國的目的,就像那些在英國的小留學生們一樣,為了熬滿十年,拿一個英國的國籍而已。

你說,目的就是衝著當外國人去的。這樣的留學,於國有利麼?

2、義務段正是孩子人生觀、世界觀生成的重要階段,送孩子出國留學,相當於給人家送孩子;

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也就是7—16歲之間的孩子,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把孩子送出國,孩子就會失去對國家的認同感,甚至會受到一些國外的極端思想的影響,反以是中國人為恥。

這樣的情況絕不是我們憑空想象出來的。網絡上現在爆紅的那幾個留學生,你去看他們,不就是這些留學生的典型代表麼?

所以,我是認為,送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出國留學,很大程度上,相當於給人家送孩子,為自己培養白眼狼。

3、義務段孩子,缺乏對自己的自我保護能力,獨自在異鄉,不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

最後,從孩子的身心健康來講。這麼小的年紀離開父母,可能他們很有錢,但是他們真的能保護自己麼?在國際形式還好,他們又拿著錢的時候,或許可能得到外國人的尊重,但是一旦形勢惡化呢?你就去看前段時間的英國留學生被打的新聞吧。分分鐘你就成了害蟲!

我是一直奉勸那些崇洋媚外的人。不是你貼外國人的屁股貼的火熱,就以為人家當你是自己人了。你有錢、有沒事的時候,他當你是好朋友;但等形勢不對,人家自身難保了,你就成搶他們空氣、土地、各種其他資源的敵人了。記住,你在他們眼裡,從來不是自己人,永遠是外人,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最後,什麼樣的情況下,讓孩子去留學才於國於民有利呢?

起碼要讓孩子在國內接受完義務教育,讓他對國家有感情、對祖國有依戀。

  • 這樣的話,大部分留學生是帶著振興中華的夢想去留學,將來也會勵志報效祖國。

  • 就算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有人留學後要在外國工作、生活。但起碼,他們還會對中國有故鄉情懷。在祖國有需要的時候,他們才會伸出援手;在祖國有危難的時候,才不會落井下石。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