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機構接下來應該如何發展?感覺復工遙遙無期?

張牧之2020


兩個問題都很嚴肅,也是我主要思考的問題,略有思考,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第一個問題:培訓機構接下來應該如何發展?

①行業發展三大趨勢:(趨勢一)連鎖機構進一步規模化、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簡單說大公司會越來越大,不僅是規模,產品項目也會越來越多;(趨勢二)互聯網授課或體驗成為藍海,成為教培行業重要的增長點,簡單的說,任何機構都要此項目,沒有此項目將越做越小,遲早被市場淘汰;(趨勢三)大型機構或公校將出走大量優秀且具有個性的老師,不久的將來自己去做自媒體課程,集群個性化時代正式來臨,名師將打破地域限制,直接圈粉,單人能效將秒殺中小型機構。

②第一點是大型機構要思考的事,對於大部分中小機構怎麼發展呢?首先我們要梳理一下,限制中小機構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缺老師、招生難、課程效果難持續,往往教學地點還相對偏僻,按我們的說法,人財物樣樣有,樣樣不夠專業,領導自己往往還都不認可團隊,自己內心好像有方向,有想法,就覺得團隊執行起來太差,反映太慢,究其原因,是領導或老闆想要的不明確或太追求完美,所以第一步,得老闆領導自己想想,自己的機構如果分三步走,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怎麼走,用多久的時間;

③個人建議的三步走:教培無非:教學與服務(彌補教學不足或流程家長覺得有分工,專業),重點是什麼,自然是本質:教學質量,要給家長成績單的。所以第一步:先鎖定核心課程或產品,短期用3個月去磨去提煉校區周邊有競爭力的課程體系,最好鎖定一個單品或者某個年級。第二步:中期至少用半年的時間,以具體課程去打磨具體的教學團隊,從課程設計,課前準備,課堂流程、課程跟蹤,相關績效,事無鉅細,標準化去固化,從而做到表裡如一的專業,同時弱化老師,畢竟有能力的老師,不會長久與你相伴,不管你用什麼方式,這是行業規律。第三步:預計用一年的時間做到區域有影響力有口碑,要注意避其鋒芒,選好學科,定好班型(重難點),產品定價方面,我個人認為要高於周邊,但需要將溢價部分適當給予前端銷售或管理者,打折讓價不如給員工加福利,這樣才有動力,才會有真正的狼性,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也才會吸引人與財,真正做到小而美,喜滋滋做有利潤的機構。

第二個問題:何時復工?

①停工不停產,小公司從未停工,都在抓緊培訓,研究產品。

②何時復工,我們無法改變,主要要考慮的如何穩定團隊,留住核心人員,不能傷害人心,也不能過分讓渡公司利益。

③除了北京、上海、廣東這三個地區,其他地區按目前情況(4月11日),估計在5月6日左右,有的地方可能最早也就到4月20日左右。






一聞一齋


我也是培訓機構的一份子,培訓機構接下來應該如何發展?感覺復工遙遙無期?這也是我經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這次疫情讓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彷彿世界都按下了暫停鍵,如今,隨著國內疫情漸漸轉好,很多行業也慢慢進入復工狀態,但是,培訓機構復工肯定是最後一批了。看著各行各業都在忙碌著,作為教育人心裡肯定是五味雜陳啊。

現在已經有很多學校也相繼開學了,但是真正能夠步入正軌還需要一段時間,而作為校外培訓機構來說,要想開課,還要在學校正常以後了。已經四個月沒開工了,難道復工真的遙遙無期嗎?現在各個學校各個年級都在做開學預演,我想培訓機構復工應該不遠了。

那現在培訓機構接下來應該做什麼呢?我想應該緊跟學校的節奏,做機構的全面消毒,人員開學模擬演練,做好開學前的準備工作,誰都說不準到底什麼時候學校能夠開學,機構能夠開課。但是,要做的準備不可少。

除了校區內的消毒,還要準備好日常防疫用品,酒精、消毒水、口罩等等。還要與家長和學校做好溝通,實現及時的交流,讓各個學生的孩子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

各位培訓機構的同仁,接下來肯定是非常關鍵的時刻,這個階段肯定很煎熬,我們需要隨時做好準備,時刻準備著。








80後創業的故事


培訓機構接下來如何發展?《論持久戰》!

1、要清醒認識到一點:教育機構短期內難以復甦;

教育機構在很短時間內復甦是不太可能的了,尤其是在我們黑龍江。

認清這一點很重要,可以從人、財、物、店等多個方面盤點,做好“持久戰”應對準備。

2、要保住你的主力部隊(生源)和幹事團隊(教師);

雖然是在機構的蟄伏時期,但是教育機構的負責人一刻也不能閒著,甚至要做的事情,要比開課的時候更多,因為開課的時候,你只要負責把課講好,到號就收費就完了。但是,現在這個時期,你卻要操更多的心,要把自己的主力部隊(生源)“穩定”住,可以開網課,留作業,在線上為你的學生們做的更多;同時要留住你的幹事團隊(教師),多關心關懷他們,多給她們解決生活困難,讓她們堅定與機構共同進退的決心。

3、做好今年不賺錢的心理準備;

我看到一些業內人士說,取消春季班,開通暑假班,其實,我覺得這種想法及補救措施,都太樂觀了。

眼看夏天就要到了,並未見到疫情完全消退的意思,有些地方還出現反彈了。所以,我認為機構運營人應該做好,一年不賺錢的心理準備,並且要在內心深處多問問自己:如果一年不賺錢,我還能不能幹?如果幹的話,怎麼往下幹?

其實,只要教育機構品牌屹立不倒,就算是今年不賺錢,挺到明年再賺錢,也算是成功復活了,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