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展新農村經濟,農村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愛生活的涅槃鳳凰


你好,我是小柒愛自然,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農村的經濟如何發展,在大的趨勢下,農村是依靠村鎮府、企業或者合作社等,來整合農村的土地資源、經濟資源和人力資源。下面我結合自己的認識與大家分享一下。

  • 一、土地資源

現在農村的土地閒置現象相信大家都知道,願意種田的、會種田的已經種不動了,種的動田的都是年輕人,但是現在的年輕人誰又願意在家安心吃苦種田呢?(不是說現在的農村年輕人不能吃苦,只是在種田和外出打工來講,很多人都會選擇外出打工,不會回家種田)。這樣就導致農村的很多土地都閒置甚至於說是荒廢了,就完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引進一些農業企業來承包土地後,因地制宜的大面積的發展農業,像我們公司在現在這個村子就是,原來他們村子裡的田都閒置荒廢了,我們統一承包過來後,開荒整理,然後大面積種植果樹,這樣就能講土地資源最大化利用!

  • 二、人力資源

現在農村就是出現了一種現象,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有些甚至於說四五十歲的人都還在外務工。很多的人力資源都流失到了外地、大城市!如果在農村能夠有一個企業、工廠等,那麼就能講本地的人力資源利用起來,也能夠將人留在本地,共同的建設自己家鄉的經濟。

同樣的以我們公司為例,我們公司主要種植果樹,一千多畝的地,它就需要工人需要管理人員,那麼久在一定程度上的留住了當地的一部分人力資源。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就能夠讓一個貧窮的小山村熱鬧起來,就會有人流量,那麼當每天都會有外來人開到這個村子,那麼就不愁這個村子留不住人了。

  • 三、物質資源

在很多的地方有很多的農產品,東西是非常的好,但是沒有好的渠道。就出現了好的東西賣不出好的價錢。

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農村合作社,對農戶的種植、技術培訓、銷售,形成了流水線,這樣就能講農村的物質資源最大化。

現在是信息時代,很重要的就是信息整合,那麼農村不是沒有資源,將一些資源整合,或者說是統一的來管理、培訓、銷售後,就能夠將農村的經濟發展好!

以上就是我一些粗俗的見解,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與我討論!


小柒愛自然


城市與農村的差距依然存在,農村落後的局面自然沒有根本逆轉。所以,在這種情形下應該倡導發展新農村經濟。我認為應該在如下方面發力:

首先,要在思想上進行突破,不要僅僅把農村侷限於在農產品的種植上。工業、服務業等產業也應該是農村經濟的必要組成部分,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應該越來越凸顯。同時,也不要把農村侷限在種水稻、柑橘,養魚和雞鴨鵝的地方。市場有需要的,又符合政策法規的,都可以進行嘗試,發揮市場的作用。

其次,要在生產方式上進行突破。以種植為例,要善於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過去利用牛耕田取得了效果,但是可以更進一步,可以採用機械犁田,機械插秧。過去採用自家取水的單打獨鬥形式,現在可以利用成熟的灌溉系統對梯田進行改造。

再次,要在人力資源配置上進行突破。過去,農村單打獨鬥,各家種各家,各家發展各家。現在,不妨以村乃至以幾個村為一單位進行統一規劃和協同發展。比如,以集體經濟組織的名義統一行動,劃分多個板塊,不同的組員負責不同的板塊,以績效督促各自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確保集體經濟利益。

最後,要在三產協同上進行突破。在基礎的農業之外,每個村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側重點。比如,有的側重電商,有的側重新媒體,有的側重衣服鞋帽,有的側重農業休閒旅遊,等等。如此,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也才能發展地更好。近年來,國家不同部委連續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對於辦好美麗鄉村提出了總體框架、思路和形式,這也是新農村發展的重要依託。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得出,未來農村的出路一定是三產協同發展,但又各具特色的局面。在農村的出路問題上,國家是引導,各農村組織是主角,至於如何把握,則需要各個農村去理解和踐行。


深圳農業人老張


農村是一個國家的穩定器:人口主要來源地;食物生產端;戰爭、瘟疫等災難的緩衝地。尋求農村的經濟發展,是國家最終富裕和長治久安的必然方向!接下來試著來探討一下這個宏觀性的問題。

幾個概念:何謂新農村?何謂新經濟?

我們說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候,這個新農村更大意義上只是一個模糊性表述說法。和當初打破一箇舊世界,創造一個新世界的說辭有異曲同工之妙。新農村並不是指農村就“改朝換代”了,而是泛指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農村各方面步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面貌日新月異,稱為了新農村。

而新經濟就是與傳統經濟相區別的概念,一些創新性的技術手段來支撐的經濟發展方式就能叫新經濟,例如互聯網經濟就可以說是典型的新經濟。那麼,農村的新經濟就會是指那些靠創新方式帶來的農業經濟了,例如農產品的傳統銷售是農村傳統經濟範疇,但農產品通過互聯網上行,則可以納入農村新經濟發展的範疇了。

農村會有一個大發展的契機嗎?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快速成長為世界製造大國,更多的農村人口離開農村,湧向城市工廠,成為了具有農業戶籍性質的“工人”,農村不斷“失血”,農民完全不再以農業經濟來生存和發展了。即使我們的農村仍然保留了近8億的農業人口,實際上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特別是勞動人口,必然要折上打折!


要真正讓農村繁榮起來,這個局面需要打破,農村在人口數量上不能繼續失血;國家擁有全世界無可匹敵的製造業產業鏈,製造業帝國的根基也不是他國能輕易撼動的。

接下來,隨著各種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會在一些方面出現細微變化。在製造業方面,工業機器人的大行其道,自動化工藝的提升,一定能在保持強大的工業製造方面釋放對人的需求。這是農村新經濟發展的前置條件!隨著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和工業技術的突飛猛進,工業製造受人口限制的局面必然被打破。

如果在工業生產端,人們的財富機會減少甚至消失了,人口再次迴流農村就成為了類似候鳥迴歸的規律性事件。一旦這個場景出現,農村的全面發展就水到渠成了。

還沒等到5G技術的商用助推物聯網技術成熟,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倒是助推了人口向農村的迴流!疫情阻斷了很多工廠的復工以及外貿企業的生產,失去工作機會的人口必然大增,所以農村人口在未來一段時間必然會有一個顯性增量。

既然這個場景已然出現,那麼,不論是發展趨勢也好,還是國家根據情況作出的應對也罷,農村的經濟全面發展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怎樣擁抱農村接下來的發展機遇,把握農村可能出現的財富機會呢?

在非常時期,農村的作用將會得到重視,甚至放大。這體現在接下來國家的經濟發展刺激手段和方向,重點都在農村。當政策和金融手段都向農村傾斜的時候,農村的大發展機會就真正來了。

以後,農產品可能仍然不值錢,但是,農村卻可以更富裕!因為,我們的農村不會靠傳統經濟了,而是農村新經濟!為了確保社會物價水平的平穩,糧食等農產品價格必然還是較低水平運行,哪怕是世界鬧糧荒的情況下,我們國家依然有強大的能力來確保國內糧食穩定供應和平穩價格水平!這個貌似有點矛盾的問題局面,我卻對自己的國家有這個強大的自信!

農村能夠富裕的一個方向是項目及補貼。在國家財政資金的強力傾斜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將會空前,這不僅僅能起到改變農村條件的目的,也能將社會注入強大的流動性,起到經濟刺激的目的。有了這樣的項目在農村鋪排,農村在農產品之外的經濟來源機會就很多了。

補貼既是世界通行做法,在世界疫情嚴重的當下,既要穩物價,又要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就是一定的。所以,在真正農業生產領域的,特別是糧食生產的,不要將眼光瞄在市場,莫說後期市場按規律會大概率地有價格一定幅度增長的情況,即使沒有,依靠補貼,進行糧食生產的農業從業都會有好的收益效果!

農村能夠富裕的另一個方向是新經濟方向。這個具體的板塊可能就需要因時因地而異,根據不同農村的特點來創造賣農產品之外的經濟方式了。例如,農村的服務業會在一些地方形成熱度,特別是近郊農村。這裡的鄉村旅遊經濟會成為特定農村的支柱,農家樂、民宿、農村養老、採摘體驗等等都有想象力。又比如農村電子商務的興起,隨著健康觀念的加強,原生態的農產品會大行其道,在物流日益發達的現代,將山溝溝裡的農產品通過互聯網上行已經不是問題了,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小有所成,通過示範和學習,接下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村走向這個道路。

農村的發展是國家大計,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今後的農村,一定會有更多有想象力的地方,就看誰能夠看清形勢,搶得先機了!怎麼樣?有來農村創業致富的想法了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感謝閱讀、點贊、收藏和轉發,更多內容請關注“原生態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