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美軍聯合巡邏車隊在敘利亞遭襲,死傷多人?

用戶106733346704




此次美軍聯合巡邏隊是與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組成的,美軍遇襲事件導致1名美軍軍官及3名庫爾德武裝分子遭襲身亡,另有多人受傷。

4月7日,俄羅斯塔斯社報道稱,在敘利亞的代爾祖爾地區,一支由美軍主導的聯合巡邏車隊遭到伏擊,人員死傷相當慘重,一名美軍軍官核3名庫爾德武裝遇襲身亡,死亡的美軍軍官名為Halle Berne,是美軍在代爾祖爾市郊區的Al-Omar油田擔任駐防負責人,受傷人員也被美軍的救援部隊運送至哈塞克省南部的美軍基地進行救治。

而4月6敘利亞SANA通訊社報道稱據,此次美軍聯手敘利亞當地庫爾德武裝分子,組成裝甲車隊在代爾祖爾省的薩夫瓦爾一條公路上進行巡邏,但是美軍的巡邏路線已經被武裝分子得知,武裝分子用便攜式導彈將美軍裝甲車打爆,美軍軍官Halle Berne犧牲。



美國雖然“暫時”性的退出敘利亞的戰場,但是在敘利亞依然保持著軍事存在,利用佔據敘利亞的油田形成軍事存在,同時走私敘利亞的石油資源,但是更重要的是,美軍在源源不斷的從伊拉克境內的軍事基地向代爾祖爾地區和哈塞克省以及其他地區的美軍軍事基地運送大量的武器裝備,同時率領油罐車隊將石油做到伊拉克或者是土耳其方向,4月9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敘利亞Al-Akhbar國家電視臺消息,一支由35輛美軍軍車組成的車隊,從伊拉克境內越過敘利亞哈塞克省,並駛往該省的Kurskuk Tel-Baidar美軍基地,據悉此次車上裝滿了各種各樣的軍事武器以及運送石油的油罐車隊。

美國一直霸佔著敘利亞的油田賴著不走,這次的聯合巡邏車隊遇襲,武裝分子的能將美軍打掉,又能迅速的撤離,顯然是一場有計劃有預謀的伏擊行動,此次也算是給了美國一次教訓。


難明我心


伊朗媒體報道,4月6日在敘利亞東北部代爾祖爾,1名美軍軍官和3名敘庫族武裝人員遭不明身份武裝伏擊喪生,另有多人受傷。俄羅斯媒體同步報道,美軍喪生1人得到證實。

據悉,遭襲致死的軍官為代爾祖爾市郊的Al-Omar油田美軍駐防負責人。事發之後,美國軍方向該油田增援了一批空中裝備及後勤補給。

顯然,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有備而來,他們伏擊地點、出擊時機和打擊手段都很嫻熟。從外媒發佈的現場照片看,一輛美軍裝甲車被擊中濃煙滾滾。

美軍在敘利亞現駐有1000名軍人,以駐守敘東北部油田、支援庫族武裝、要挾震懾巴沙爾政權

敘利亞戰亂至今,美國一直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最終目的是把巴沙爾搞下臺,拿掉俄羅斯在中東唯一的軍事立足點。從奧巴馬到特朗普,美國數次以政府軍使用化武為由,空襲打擊敘境內特點目標。與此同時,美國以打擊IS為由,從駐伊拉克前沿基地派出多達2000人的武裝力量常駐敘境內,對庫爾德人武裝極力扶持保護,使之成為“獨立於”敘政府、又讓埃爾多安寢食難安的一支軍事政治勢力。

隨著敘、俄、伊朗聯軍在敘戰場不斷攻城略地取得勝利,特朗普看到美軍在敘目標實現越來越遠,他不顧前任防長的反對做出撤軍決定,在華府和歐洲的質疑與反對下,他又改變主意,撤出半數軍隊,留下千人搶佔固守敘利亞油田。意欲遏制巴沙爾的經濟命脈,一方面“保護”美國石油公司從上述油田非法開採石油,每月獲利3000萬美元。另一方面握有討價還價的籌碼,保持對敘政府、俄羅斯和伊朗的壓力。

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收縮,又被新冠疫情“束縛手腳”,敘利亞正藉機收復油田控制權

美國已與阿富汗塔利班達成撤軍協議,美軍在伊拉克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新冠疫情暴發,伊拉克境內確診病例不斷,歐洲幾個國家藉機撤出軍隊,美軍在伊拉克的基地也在收縮,因為它們已成什葉派民兵武裝的靶子。

在敘利亞,巴沙爾政府正在收復東北部油田。有報道稱,3月下旬,政府軍和敘民防軍重新控制數個油氣田,並在周圍道路設立了崗哨和檢查站。同時,巴沙爾發出呼籲,稱在敘利亞境內駐紮的美軍屬於非法存在,他們應該立即回國。

在此背景下,駐敘美軍巡邏車隊遭襲,是敘對美髮出的嚴正警告。


ruixuezhaofeng


美國大兵又抽那門子筋啊?不是撤軍了麼?躲在伊拉克基地還想重現當年“雄風”?故技重施又要支持庫爾德武裝?陰魂不散啊!

4月6日美軍與庫爾德武裝聯合巡邏,只能表明一點,特朗普在敘利亞戰略上輸得不夠慘,是否說,“吳漢山又回來了”?美國為了奪取敘利亞地中海的有利戰略地形,展開了“斬首”行動,可是失敗了!美國人真還沒有死心!

敘利亞內戰真是有美國幕後策劃,製造了敘利亞內亂,自從2012年以來將導彈打得敘利亞山河破敗,敘利亞人民流離失所,敘利亞人民的大流亡世界人民都歷歷在目。

美國政府欠著敘利亞這一筆筆的血債,欠債是要還的,如今遭到敘方不明力量的打擊純屬正常,有壓迫就有反抗,誰都不是沒有血腥的人。敘利亞人民的怒火自從美國大兵進入敘利亞後火種從未熄滅,破碎的山河,失去了安寧的生活,誰不恨啊!


美兵死傷多人,還有一名軍官,這帳找誰去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