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失業了,是該在家裡帶小孩呢還是去上班?

一棵樹的思考


我也面臨著同樣的困擾。但是仔細思考後,決定如果有人幫帶孩子,自己還是去上班。

首先就個人性格而言,當年我們苦苦高考上大學,背井離鄉來大城市打拼,為的就是要做個獨立自強的女孩。天天在家帶娃會磨滅我們內心的嚮往,遺忘我們出發時的初心,終究內心會有不甘。

其次家裡的經濟條件也不允許我沒收入,伸手跟老公要生活費我做不到,再說我們還有繁重的房貸要還,我做不到兩耳不聞經濟賬,一心只相夫教子。沒有經濟來源的日子,我很恐慌,靠自己最放心。

再者也是目前最茫然的,決定去上班,可30多歲了,還能找到一份什麼工作呢?工資低的你瞧不上,待遇好的又瞧不上你。老本行做的不精還很煩,新的領域奢望又沒勇氣,更沒機會。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是做外貿的,去年到現在,由於自身產品的侷限性,貿易戰,疫情等影響,總之業務驟然巨冷,現在每天在家坐立不安。我想試試進事業單位,很多同學在二線城市的醫院、學校上班,我很是羨慕。可打開北京事業單位招聘官網一看,不寒而慄,瞬間坍塌,太難了,稍作休整,繼續尋找。

以上這些答案,看似在回答問題,其實都是寫給自己的,誰讓我們正好處境相似呢,希望能夠共勉。


後後公主


個人的真實經歷來分享一下。

2014年我們移民到新西蘭,在這之前我已經在國內上班很長時間。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職場女性,即便是生完孩子以後,也只是休息了4個月的時間,就重新進入職場,從來沒有長時間在家帶過孩子。

但是來到了新的環境,由於語言文化的差異,所以在職業選擇上面範圍非常的窄。另外加上當時沒有父母在身邊帶孩子,所以沒有辦法硬著頭皮帶孩子,待了有一年多的時間。

雖然帶孩子,但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學習,在一個新的國家找工作,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雖然之前一直是用英語來工作,但是到了實際的生活場景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為了讓自己的語言水平有比較大的提高,在帶孩子的間隙中,從來沒有放棄學習。從剛開始的語言培訓,一直到後來碩士畢業,中間用了很長的時間去學習。

自從拿到了新西蘭本地的學歷以後,工作的選擇範圍變得越來越廣,也許是因為勞動力缺乏的原因,沒有中國的職場競爭那麼激烈,所以雖然已是35加,但是在找工作的道路中,並沒有受到年齡的影響。

由於已經有了多年的工作經驗,再加上新西蘭本地的學歷,所以在孩子上了小學以後,就已經開始在本地的學校工作!

和我同時來到這個國家的人很多!當時認識的很多媽媽,由於種種的原因,很多人生了二胎所以沒有時間學習。這麼多年過去了,她們依然是在家裡邊相夫教子!

我不能說這種生活是不幸福的,但是如果你自己對職業方面有一定的追求,那麼你必須要付出相應的努力,我想這個不管是在中國也好,還是在外國也好,都是同樣適用的,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南半球的Judy


Q:36歲失業應該在家帶孩子還是去上班?

A:當然是去上班了!但是如果孩子不滿3歲,也就是還沒有上幼兒園,並且還沒有人來幫忙帶孩子,建議在家一邊帶孩子一邊做做兼職,哪怕工資很低,也要每天保持5-6個小時的工作時間。


36歲的女人要時刻保持與職場的鏈接,不是女權主義,但是卻是讓自己時刻立於不敗之地的武器!

首先,36歲的年紀在職場上生命力較弱,如果一旦這個時候抽離職場,那麼很可能會被快速淘汰,尤其是隨著年紀的增加,個人體力、思考力、注意力都有明顯的減弱,與年輕人比起來,高齡打工者的競爭力不足,如果一旦面臨家庭變故,很可能會陷入困境!

所以,我們唯一能做好的一件事就是,讓自己時刻深紮在職場,保持一顆事業心,光是這一點就能為自己挽回頹勢!



其次,工作能夠削弱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力,給孩子創造更多獨立成長的空間,我們見到大多數依戀母親的孩子,長期和孩子一起生活,幫助孩子處理更多事物,其實這種方式不利於孩子養成自主動手的好習慣,尤其是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媽媽更加應該學會放手!



最後,與在家帶娃比起來,上班能夠讓母親變得更自信,即使家庭條件再優越,媽媽長期不上班都會給另一半“每天閒著”的錯覺,即使我們內心深處知道全職媽媽不易,也不被理解,但是在男人看來,沒有工作的媽媽就是一個依附者。

即使是熒幕面前讓人羨慕的豪門媳婦,最終也都希望通過事業證明自己,而不是通過家務活來增加自己的地位!

所以,如果你36歲不信事業,也不要氣餒,學習、讀書、繼續工作,保持和社會接軌的狀態!這不僅僅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也是在提醒自己,保持事業心。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以上配圖選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