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麒麟710A由中芯國際製造?

你何必說謊何必那麼虛偽


最近一段時間,華為以及榮耀發佈多款新機,值得注意的是榮耀Play 4T使用的處理器為麒麟710A,並不是麒麟710處理器。麒麟710A處理器可以說是純正的“中國芯”了。

麒麟710與麒麟710A處理器有什麼區別呢?

麒麟710A處理器由中芯國際進行製造的,中芯國際可以生產麒麟710A處理器對於華為來說真的是一個好消息。同時也代表著中芯國際14nm生產線成熟了,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了。

麒麟710A處理器的本體是華為在2018年7月份發佈的麒麟710處理器,這款處理器採用的是臺積電12nm工藝。麒麟710處理器的主頻2.2GHz,由於710A處理器採用更落後的工藝製程,主頻降到了2.0GHz,這主要是為了減少漏電率和控制功耗。

華為 為什麼將麒麟處理器轉移到中芯國際進行生產?

眾所周知,華為被列入了實體清單。華為的麒麟處理器一直交給臺積電進行生產,但是臺積電的14nm生產線所採用的技術美國佔到了10%以上。所以華為14nm的處理器無法再由臺積電進行生產了,這時正好中芯國際14nm生產線可以實現大規模量產了,於是華為將麒麟710處理器轉移到中芯國際進行生產了。

雖然14nm生產線受到了影響,但是5nm以及7nm美國技術佔比沒有達到10%,所以華為5nm以及7nm的處理器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也就是華為的麒麟980、麒麟990、麒麟810、麒麟820以及未來的麒麟1020處理器都可以交給臺積電進行生產。

中芯國際可以生產麒麟處理器的意義

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相比,在技術上還是要遠遠的落後於臺積電。中芯國際的14nm與臺積電16nm是同時期的產品,所以中芯國際的14nm麒麟710A在生產過程中進行了降頻處理器。

雖然處理器的性能稍微減弱,但是意義重大!這款處理器的設計、封裝以及晶圓代工都是在大陸內完成的。華為近幾年的目的非常的明確,儘量把核心技術以及供應鏈轉移到國內,雖然目前國內的技術可能要落後一些但是從長期來看,對華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總結

中芯國際可以生產麒麟處理器,這也證實了華為在臺積電砍單這一消息。

對於中芯國際來說,雖然中芯國際目前的芯片生產工藝比不上臺積電,但是如果沒有國內企業的扶持,發展的更慢。對於華為來說,如果沒有中芯國際,恐怕華為多款芯片都無法生產製造了,將會面臨很大的損失。

中芯國際也在不斷的發展,目前中芯國際正在大力提升14nm工藝的產能,改進型的12nm工藝生產線也即將正式投入使用。

如果您對內容比較滿意,記得點贊關注支持一下!!!!


叫獸科技說


看到華為讓中芯國際製造麒麟710A很驚訝,是不是?其實在去年7月,也就是米國拋出“實體清單”大殺器兩個月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就在接受雅虎財經的獨家專訪時,不卑不亢地表示,公司正在評估與美國供應商的未來合同,即使這些公司呼籲華盛頓方面放寬阻止他們同華為開展業務的貿易禁令。

這背後的潛臺詞是,川普你嚇不倒我,“實體清單”這塊石頭可能砸到你米國企業的腳。

也就是說,從那時開始,華為已經開始加速供應鏈國產化進程。

當然,川普要把事做絕,任正非卻沒有。

華為和高通、英特爾等美國公司|“仍是朋友”,但友誼的小船還在向前划動,只是審慎了許多,原本與美國公司一簽就是10年,現在滾動簽約,量還小了很多。

任正非說這番話並非一時興起,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也就是領先“實體清單”出臺半年,華為預感到山雨欲來,開始推進供應鏈國產化替代,包括放寬供應商認證資格條件,對難以擺脫依賴的供應商,要求在中國本土布局,加大對國產供應商的扶持,命令採購團隊尋找更多的潛在國產供應商。

對於國產供應商,華為態度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過去的壓低採購價格獲取利潤,轉變為戰略合作,在一些美國物料佔據主要份額的領域,華為開始和國內供應開始深度合作,進行共同合作開發,同時在採購中對國產供應商給與一定的份額傾斜,有意地培養一些國內核心供應商。

不要小看了華為這一轉身動作,以它的體量,絕對可以影響全球半導體格局:美國供應商份額下降,國產供應商獲得成長空間。

在2019年11月28日舉行的2019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IC WORLD大會上,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這樣評價華為對國產供應鏈的影響:“像華為這樣大企業,把採購額拿到國內一部分,就能把國內半導體產業拉動起來。”

這不,中芯國際馬上就獲得了麒麟710A的訂單。說實話,如果不是中芯國際的工藝製程落後臺積電太多拖了後腿,華為還會考慮分一部分麒麟旗艦芯片的訂單給它。

原來中芯國際過的很苦逼,在14nm工藝製程上折騰了很長時間都搞不掂,現在不要說14nm,連7nm都沒啥問題。

總之,錢給到位,沒有幹不了的活。

我的看法是,華為只要大力扶持中芯國際,中芯國際的7nm順利投產,肯定會得到麒麟8系訂單,縮小與臺積電的差距,到時,臺積電哪有心思聽川普嗶嗶把廠搬到米國,搬過去就等於失去一個大客戶。

所以,題主問如何看待中芯國際製造麒麟710A?那當然是特麼特爽了!


魔鐵的世界


現在回答這個問題,屬於回頭看、馬後炮,在基本上局勢明朗、水落石出之後,卻又有助於看得更清、更準。

麒麟710A由中芯國際製造就是華為把中低端芯片製造從臺積電生產線上移出。分給了中芯國際,而高端麒麟芯片仍舊交由臺積電製造。為什麼會有這個在代工佈局上的局部變更或者新變化,而且帶有突然性?不能不讓人們隨即聯想到當時已傳出的美國將禁止臺積電為華為代工芯片消息,並認為華為在聽到後會做出將成為現實的判斷。後來美國真的就加碼打壓了,禁止的代工廠不止臺積電,還不止中芯國際。

為什麼當時仍然把高端芯片製造訂單給了臺積電?華為消費者業務和餘承東應該是基於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畢竟美國還沒有推出修改後的直接產品規則,另外認為臺積電會照常、正常地給自己製造;關鍵是,中芯國際接不了這方面的訂單,要不然,華為有很大的可能早就把高中低端麒麟訂單全都交給了。後來,臺積電還異常了,緊急地給華為製造,挖掘出了潛在的產能,可謂竭盡所能。

華為當時應該沒想到高端麒麟芯片的代工廠會連1家都找不到。臺積電被禁止,還有三星嘛,雖然距離世界頂尖差一點。據報道,後來真的就找三星洽談了,只是沒談成而已,三星不想違背美國禁令應該是唯一的主要原因,絕非自己所說的產能不足,也非他人所說的彼此是競爭對手。

華為當時應該還沒有想到中芯國際連中低端芯片也可能代工不了。現在,已知中芯國際當初能給華為製造麒麟710A的原因,跟臺積電能製造的原因相同;也已知現在為什麼有可能不能製造的原因,只是因為使用了美國技術,跟臺積電有可能不能的原因還是相同。所謂“可能”,是因為在美國禁令生效後,臺積電和中芯國際同在為繼續給華為代工而向美國申請。不過,美國大概率不可能批准,從禁令一反常態地沒有延遲執行就可以看出。

華為連中低端麒麟芯片都找不到代工廠意味著什麼?再加上買不到其他家的芯片,華為的手機業務只有暫停一個時期,等到中芯國際實現去美國化了,餘承東就會重新拿著麒麟芯片手機重返手機市場,當然,只能先是中低端手機。這個時期不會很長,對華為、對中芯國際都是如此,這同樣是大概率。而有了中低端芯片和中低端手機,高端芯片和高端手機就必定會有,這就不是大概率了,而是百分之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