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米養恩,鬥米養仇,這是人的劣根性嗎,真正原因是什麼?

天涯問教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句話說到底是沒有感恩的心,忘恩負義,

現在的生活中,這樣的人有,但是原因是什麼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鬥米養恩,別人在困難時。你幫助他,他會感激,鬥米養仇,當你再給他一斗米,甚至更多時,他就覺得這是理所當然,你就應該幫,一次不幫就成了的1人了

2,有道是,你有真金,才能換白銀,不要因為你無慚愧,並覺得理所當然的人性缺陷害了你

從給米的人這方面來說,幫助別人,要看清對方的品行,對於陌生人,該指路指路,該找警察找警察,千萬別讓自己受傷害

所以,鬥米能養仇,主要是幫了下面這些不該幫的人

1,人性不善的人,他一直在利用你的幫助,並沒有絲毫的感謝之心

2,你無休止的滿足他,產生了理所當然

3,你幫助過於頻繁,讓對方產生了依賴之心

4,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幫助,這都不可取

所以,幫助別人要看清對象,講究方式方法,對於沒有感恩心的人還是別幫了,

所以,升米養恩,鬥米養仇,是有多方因素造成的,上面這句話有些片面


語安生活


中國有句俗話,叫「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意思是在一個人快餓死的關鍵時刻,你給他一斗米,讓他活了下來,他會感恩戴德,把你奉為恩人;可是如果你一直幫助他,他就會養成依賴,把你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一旦某天你沒有幫助他,他會把你當作仇人。所以你的善良,需要理性的鋒芒。 有句古話,叫「幫困不幫懶,救急不救窮」,在別人遇到困難急需幫助的時候,幫他一把讓他渡過難關,他會感激不盡。如果幫懶救窮,只會讓對方貪得無厭,更加依賴你,就像填一個無底洞,最終把自己拖垮。


楊琴媛


升米養恩,鬥米養仇,這是人的劣根性嗎?真正原因是什麼?

謝謝提問

在這裡升米與鬥米不是一個量的關係。而是通過這個量來折射出人與人之間給予不給予,幫助或不幫助的判斷哲理。也就是說:人心向善時,遇到困難,人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升米幫助你度過了眼前的難關,或者說度過這頓飯的難關,由於你懂得感恩,你會在“滴水之恩,湧泉之報”的意願支持下。會自己主動去發奮圖強的去奮鬥;人心不向善時,人家升米雖然度過了眼前難關,你自己不會感恩,也不會自己主動的去發奮圖強的去奮鬥,反而認為人家不會不幫你,天長日久,索取的慾望越來越強烈,幫來幫去,幫到鬥米時反而幫出仇來了。

這個提問,大概想得到的答案就是這個意思,至於還幫不幫助下去、至於要不要有選擇性的幫助人,是另外的一個話題。這句話教育我們,做人應該知恩,應該自立自強,不能成為寄生蟲依附在別人身上,完全依靠別人施捨而活著。

好了,謝謝你的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